痛苦与荣耀之间
——陈彦《主角》主题意蕴研究
2024-06-10王涵
王 涵
陈彦从戏剧从业者的专业角度进行小说创作,完成了《西京故事》《装台》等文学作品的书写,《主角》是他对舞台生活这座富矿的又一次挖掘。作为一部七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读者读完《主角》常有意犹未尽之感,这不仅因为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得《主角》颇具戏剧化,更在于书中对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的生存痛苦与生命荣耀主题的真切演绎,深刻丰富的主题意蕴才是本书真正吸引人的内核所在。
一、生存之痛苦
“现实主义需要面对日常的残酷。”①舒晋瑜:《陈彦:现实主义需要面对日常的残酷》,《中华读书报》2016 年7 月13 日。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陈彦从不回避生活中的苦难,他认为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而苦难是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用文字表现出真实的生活是作家的责任。《主角》这部作品就是其创作理念的一次成功实践,他以多年工作经验为素材,真实具体地展现了主角忆秦娥及周边各色人物所面临的肉体之痛和精神之痛。
(一)肉体之痛
肉体之痛是作品中描述最多的一种痛苦。作家笔下的忆秦娥从一个放羊娃到剧团里的烧火丫头再到舞台上独一无二的主角,她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忍耐身体上的痛楚。
当忆秦娥还是一个放羊娃时,舅舅胡三元为替她谋得一个好前程而招她去县剧团,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忆秦娥只是一个又瘦又脏的小女孩,身体营养不足的她与剧团格格不入。在被舅舅惹出的事故牵连为烧火丫头后,她为躲避其他人嘲笑的目光而搬进灶门口,一边做饭一边练戏,因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被苟老师收为徒弟。自此,她受到愈发严格的训练,唱戏是吃苦的行当,优秀的演员要能唱、能打、能翻、能做功,为了不断进步,忆秦娥在训练中常常浑身青紫。文中师傅强调演员的表演靠“一对灯”后,忆秦娥就偷偷猛练,由不习惯会流眼泪甚至得红眼病,到后来练到眼睛灵活有神。《打焦赞》是忆秦娥的第一场主角戏,在这之后的每一场主角戏都让她体会到作为主角的痛苦。作为主角,她要提前调整好状态,控制饮食,保养嗓子,但是“包大头”的残酷往往令她呕吐虚脱。正是忆秦娥这样一位经受住痛苦捶打的“瓜女子”才能用韧性拓展个人生命,继而激发秦腔活力。
(二)精神之痛
叔本华对于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有明确的划分:“我们苦乐的原因大半不是现实的‘现在’而是抽象的思虑……正因为精神痛苦比肉体痛苦大得多而能使后者不被感觉。”②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第410 页。在肉体痛苦之上的是身处复杂环境中给人的认知和思想带来折磨的精神之痛,它常常在无形之中给人带来巨大伤害。
文中多次描写对“主角”的争夺,胡彩香和米兰、楚嘉禾和忆秦娥……主角的竞争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作为替补演员的尴尬身份必定会带来心理上的失衡。当演员不能站在舞台中央被世人注视,收获不到欢呼喝彩时,精神上的痛苦是难以言说的。当然,成为主角并不代表这种精神上的痛苦会消失,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主角被人爱慕,也被人诋毁。秦腔文化的没落也是造成精神痛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当老戏有重演的可能时,“剧团最大的变化是,有几个人突然跟变戏法一样,从旮旯拐角里钻了出来,并且还逐渐演变成院子的大红人了”①陈彦:《主角》,作家出版社,2018,第127 页。。曾经红极一时的戏剧演员们经历了一段漫长枯燥的岁月,热爱并以之为生的表演被禁止后,精神上的失落致使他们自暴自弃。后来,当戏剧被歌舞等表演形式冲击后,连忆秦娥这样的名角都只能去茶馆表演,开放之初秦腔文化火热的发展态势与之后备受冷落的荒凉态势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演员和观众都难免有悲凉之感。最深刻的精神之痛莫过于展现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忆秦娥在11 岁的年龄就离开家乡,离家在外的她时常想念亲人,特别是在外受到欺负和冷落的时候,回家的念头就愈发强烈。可是家已经逐渐变得陌生,她了解家里的消息总是滞后的,甚至于家里多了一个弟弟也是突然得知,“易来弟”这个身份已经真正消失了。而死亡之痛又比离别之痛更加深刻,文中写了师傅苟存忠在舞台上拼尽全力谢幕后去世,剧团团长因救人殉职,付出全部心血养大的傻儿子失足坠楼而亡……每一次死亡都给剧中的人物带来巨大的伤痛,也带给读者真切的生命体验。
痛苦是生存的常态,因此也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主角》这部作品中表现的痛苦不仅局限于最浅显的肉体上的痛苦,还试图挖掘人类精神层面甚至灵魂深处的痛苦。伴随着痛苦程度的不断加深,读者逐渐体会到身为一名戏剧演员的辛酸、一位文艺工作者的纠结,以及一个普通人所要承受的创伤……
二、生命之荣耀
既然痛苦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荣耀对于每个人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无望的生活只会将人击溃,有希望的未来才能催人奋进。《主角》从现实出发,书写了两个层面的生命荣耀,第一个层面是外界的认可,第二个层面是内在的充盈。
(一)外界的认可
第一层面是外界的认可。人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外界的认可是生命荣耀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员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关注,也会收获更多的掌声与喝彩。在《主角》中,作者多次书写剧目表演时现场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以及观众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的痴迷情态。当一位演员容貌不俗、演技了得、功夫深厚,那么世人很容易成为他的追逐者,对剧中人物的爱也会转移到现实演员身上,并且这种不求回报的爱显然有巨大的力量,显赫的声誉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功名利禄相连。忆秦娥因为戏唱得好,本人虽无钻营之心,却被迫担任剧团的领导并结识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朋友。即使在秦腔发展最艰难的时候,她也能靠名声带领一众艺人在茶馆赚钱。来自外界的认可是世人展示自身存在价值最直接、最典型的方式。陈彦用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着人间真实,他不仅没有虚伪地否认演员本身的巨大优势,反而认可这种收获,因为一位秦腔演员从幕后走到台前付出了数年的努力,这些汗水值得丰厚的回馈,并且这种热烈的关注也是支持秦腔继续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内心的充盈
第二层面是内心的充盈。《主角》这本书最大的成就不仅是主角光彩夺目,配角也熠熠生辉。忆秦娥的舅舅胡三元是一个鼓痴,不放弃任何练习钻研的机会,即使在牢狱中也想尽各种办法打节奏。他的一生中有那么多挫折和难堪,对打鼓的热爱给予了他活下去的勇气。苟存忠这位文武不挡的大男旦也曾在秦腔舞台上独占鳌头,在无望的岁月中他靠躲在棺材铺偷偷表演来延续热爱,最终他选择将忆秦娥收为自己的徒弟,毫不保留地将吹火、水袖等绝技传授,并且把将要失传的剧本在悉心说教、表演中完成对徒弟的亲身传授。棺材铺中的表演和教导体现了一位老艺人不灭的爱戏之心,舞台上的最后一次表演更是以生命之力重新燃起秦腔振兴的号角。同样,秦八娃在偏僻之地固守豆腐坊是为了苦心收集剧本素材,跛子单团长为了剧团复兴而鞠躬尽瘁……书中有一系列人物在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收获内心的喜悦,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普通人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也能演绎自己的故事,对丰富知识的渴望、对高超技艺的追求、对精彩思想的探寻是属于普通人的荣耀,这种生命的荣耀来源于自我肯定,内心的快乐与充盈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主角》是对生命历程的一种展示与探索,它对读者的启发意义就是:每个人都要在反抗绝望中获得存在的意义,小说因而具有了一种超越性的形而上意义。”②张文诺:《小说如何成为“大说”:论陈彦的小说〈主角〉》,《当代作家评论》2020 年第4 期,第139-145 页。
痛苦与荣耀看似矛盾,其实是并存的生命状态。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或许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暗淡无光的生命也能绽放奇异的光彩。陈彦看清了人世间的各种痛苦,也不吝笔墨地书写着每个人生命中最珍贵的荣耀。
三、痛苦与荣耀背后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主角》创作的初衷是为主角作传,但作者陈彦在其细致入微的创作中使配角也同主角一样闪烁着自己的光辉,这可以归结于他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生命意识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忆秦娥是书中当之无愧的焦点,但其余各色人物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作者写主角但不局限于主角,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在高亢嘹亮的秦腔中,在风沙贫瘠的土地上,陈彦通过鲜活沸腾的人事,用戏曲唱出百转千回、悲壮热烈、如泣如诉的小人物的命运。陈彦作品讲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因为真实所以动人。”①王婧怡:《略论陈彦小说创作的戏剧化特点及地域文化的影响》,《扬子江文学评论》2023 年第2 期,第108-112 页。如果说仅仅以一个人取得的成就作为依据去评定他生命的意义,那么大多数人将会从历史中抹去。从历史的角度看,忆秦娥也不过是漫长历史中的一份子,米兰、胡三元甚至棺材铺的老头等人更显渺小。但普通人何尝不是自己的主角?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也有在痛苦中挣扎的艰难岁月,即使没有观众也值得被记住。仔细品读《主角》,它其实是在为每一个奋斗的小人物作传。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课题,陈彦在痛苦与荣耀中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并享受荣耀,人生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场比赛,因此人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二)生生不息的秦腔文化
八百里秦川大地上,秦人独爱秦腔。陈彦一直注视着秦腔的发展变化,并有意识地为秦腔的延续寻找有效的途径。在《主角》这部作品中,秦腔文化的兴衰与发展是整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作者虽没有把它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但调动起整部小说发展的无疑还是这割舍不下的传统戏剧。书中介绍了多部秦腔剧目,《杨排风》《白蛇传》等是一种继承,《狐仙劫》《同心结》等则是一种创新,新老剧目都一直在继承中发展。从内容上看,这些剧本是从现实中提取的精华,写实与浪漫兼具的故事承载情感、传达伦理,成为漫长历史岁月中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娱乐方式并兼具教化功能。书中写忆秦娥在米兰等人帮助下将秦腔带到了国际舞台,这说明秦腔有其独特的魅力,是精彩纷呈、意蕴丰富的伟大艺术。
秦腔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或慷慨悲凉、或温柔缠绵的腔调中演绎着这片土地上的生死轮回。秦腔植根百姓生活,坚守传统,与时俱进,展现了一种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姿态。
(三)寻根铸魂的时代之思
《主角》这部作品横跨四十年时光,1976 年到2016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也是挑战最巨大的阶段。陈彦将目光投向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描写了大时代下群众的生存境况,反思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主角》蕴含着陈彦对时代病的思考,“无论揭露、批判什么,最终都要指向人类演进的灯塔和精神火光。”②陈彦:《文学创作的维度——在“陈彦文学创作全国学术研讨会”高端论坛上的讲话》,《商洛学院学报》2021 年第5 期,第38-39 页。因此,作者写了被欲望掌控人生的楚嘉禾、违背道德的煤炭老板、被击溃自尊的封潇潇、在艺术中沉沦的画家石怀玉……面对时代的巨变与人性的沦丧,陈彦以文化寻根的方式汲取儒释道的精华思想,并将其于书中巧妙展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千上万读者。作者特意将“仁义礼智”四位秦腔传承人聚集在一起,为秦腔文化注入了儒家精神底蕴,这四位师傅是秦腔文化的根基。忆秦娥作为主角,优秀的演员素养与惊人的美貌令世人赞叹,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瓜女子。人人追求的主角身份被她避之不及,她在纷纷扰扰的俗世中凭借对唱戏的热爱而静下心来钻研,不刻意追求反而成就一份事业,这是对道家无为、自然等思想的有力阐释。
“陈彦的小说是属于秦人、属于大西北、属于整个时代的,是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时代精品,体人间百态,录人间精华,他的小说是真正的民族的艺术作品。”③王怡:《陈彦小说创作论》,硕士学位论文,宁夏师范学院,2023。在《主角》中始终传达着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与时代同行。陈彦肩负起作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弘扬优秀品德,铸牢民族之魂,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四、结束语
从个人到集体再到社会的书写才能真正展现风云变幻背景下的人生百态,《主角》写生命的痛苦与荣耀,写文化的迷失与复兴,写时代的伤痕与发展……人生如戏,痛苦与荣耀是生命永恒的主题,痛苦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历练,荣耀更是人生不虚此行的嘉奖,在痛苦与荣耀交织的光影中,坚韧的人们在继续向前进发,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挽回迷失的传统文化,重塑理想的精神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