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

2024-06-10李心如

名家名作 2024年7期

李心如

一、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思想渊源

傅斯年,字孟真,1896 年生于山东聊城,生长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文人家庭中。1913 年夏,傅斯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学习。学习期间,傅斯年深受进步人士蔡元培、胡适等人的影响,他从旧学中“脱颖”出来,抛弃了以科举考试为中心的旧文化传统,开始了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探索历程。1920 年,傅斯年留学英、德长达七年之久。留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现代西方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他自幼在中国传统教育中长大,成年后又远赴欧洲留学,这样的经历使他在学术上既接受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熏陶,又受到西方史学的影响,使其史学思想丰富深刻而又富有个人鲜明的特色。具体而言,傅斯年史学思想之渊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史学中乾嘉学派的影响。中国传统史学以考据为治学方法,而其核心则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和研究,因而傅斯年也对考据学非常重视。傅斯年的史学主张较多地受到清代考据学的影响。①葛志毅:《傅斯年及其实证主义史学思想》,载《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集刊(第2 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第272 页。在北大求学期间,傅斯年最初受章太炎先生学说的影响很大,章太炎的弟子刘师培、黄侃十分器重傅斯年。虽然“傅斯年后来批判了章太炎,也没有成为这几位国学大师的私淑,但传统的历史考据学对他的影响却是很深的”②李泉:《“史学便是史料学”渊源得失论——傅斯年史学思想论稿之一》,《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1 年第1 期,第78 页。。傅斯年对于清朝的史学研究方法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认为,清代的学问是客观的、归纳的、实证的、经验的、怀疑的,并说:“清代的学问,很有点科学的味道,用的都是科学的方法……清代学问在中国历朝的各派学问中,竟是比较的最可信、最有条理的。”③傅斯年:《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几种》,载《现代中国思想家第八辑——梁漱溟》,巨人出版社,1978,第333-335 页。

其次,傅斯年的史学思想深受西方史学中德国兰克学派史学思想的影响。兰克学派是19 世纪中西方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被视为西方传统史学的象征,在19 世纪中西方史学研究中取得的最高成就。对史料的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兰克学派史学思想的核心,其重点研究史料的原始性,并倡导不偏不倚的治史态度。1933 年,傅斯年在《〈史料与史学〉发刊词》中指出:“史语所同人之治史学,不以空论为学问,亦不以‘史观’为急图,乃纯就史料以探史实也。史料有之,则可因钩稽有此知识,史料所无,则不敢臆测,亦不敢比附成式。此在中国,固位司马光以至钱大昕之治史方法,在西洋,亦为软克(兰克)、莫母森之著史立点。”④傅斯年:《〈史料与史学〉发刊词》,载《傅斯年全集(第3 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第334 页。可见,傅斯年的“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史学思想深受德国兰克史学的影响。

最后,傅斯年的历史观深受资产阶级“新史学”思潮的影响,梁启超、王国维、胡适等人都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傅斯年很重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认为“二重证据法”就是“直接间接史料之互相为用”法。在《史学方法导论》中的第一节《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一文中,傅斯年“标举三例,以见直接间接史料之互相为用”①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史学文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5 页。。傅斯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胡适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1920 年,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一封书信中说:“我在北大期间,以受先生之影响最多,因此极感,所念甚多。愿先生终成老师,造一种学术上之大风气,不盼望先生现在就于中国偶像界中备一席。”②傅斯年:《致胡适》,载《傅斯年全集(第7 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第14 页。

二、傅斯年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关于“史学便是史料学”

这是傅斯年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傅斯年深受中国乾嘉学派和德国兰克史学的影响,他非常注重史料,并提出“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口号。1928 年,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明确指出:“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每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③傅斯年:《〈史料与史学〉发刊词》,载《傅斯年全集(第3 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第3 页。傅斯年还在《史学方法导论》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便是史料学。”④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史学文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2 页。他非常注重收集资料,曾高呼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资料,就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强调史学研究当以史料学为根本,这一主张对史学界产生了纠正空疏之弊的作用。

(二)关于史学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傅斯年继承了中国乾嘉考据学派与德国兰克史学的思想,主张史学研究绝不能掺杂任何个人的主观理念,在研究中要严格遵循史料为依据,真正实现历史史实的真实再现。傅斯年要求研究史学的人应该完全消灭主观、消灭自我,强调史学的客观性,十分反对疏通。傅斯年要求建立科学、客观的史学,以史料见证史学,这对于史学界的浮夸学风也起到了针砭时弊的作用,对史学发展十分有益。傅斯年重视新思想、新观点和科学的方法的运用,他提倡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史学研究,在研究史学时可以运用和借鉴例如地理、考古、天文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史学研究领域更宽广、史学材料更丰富。 傅斯年提倡要因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扩充研究的工具,增加研究手段,并利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知识及科学方法,以求取得“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⑤欧阳哲生:《傅斯年全集(第2 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第15 页。。

(三)关于其史学研究方法

傅斯年在研究历史时尤其重视治史方法的探究,他主张不仅要不断发掘出新史料,而且还要运用与时俱进、有效的、科学的治史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比较法、集众研究法、心理分析法等。傅斯年的比较研究法主要用于对史料的整理,他认为史学便是史料学,因此他的史学研究主要任务便是对史料的整理,他在《史学方法导论》中提道:“假如有人问我们整理史料的方法,我们要回答说:第一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二是比较不同的史料,第三还是比较不同的史料。”⑥傅斯年:《史料略论》,载《史学方法导论》,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第4 页。傅斯年提倡的历史比较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仍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他首开集众研究的先河,使史学研究更加规范化与系统化。他创立了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了史学知识精英群体,致力于史学研究。傅斯年主张在现代大背景下进行历史、语言等学科的研究,他认为传统的个人关在书斋中读书、考据、闭关冥想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而要进行集众式的合作研究。他在《历史语言研究工作之旨趣》中阐述道:“历史学和语言学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容易由个人作孤立的研究了,他既靠图书馆或学会供给他材料,靠团体为他寻材料,并且须得在一个研究的环境中,才能大家互相补其所不能,互相引会,互相订正,于是乎孤立的制作渐渐地难,渐渐地无意谓,集众的工作渐渐地成一切工作的样式了。”⑦傅斯年:《〈史料与史学〉发刊词》,载《傅斯年全集(第3 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第11-12 页。

此外,傅斯年在史学研究中还注重心理分析法的运用,在欧洲留学期间他曾系统学习了实验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回国后,他将心理分析引入史学研究中,将心理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主张运用心理分析法来研究历史。 1940 年,傅斯年作《汪贼与倭寇——一个心理的分解》一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史学研究有了更多样化的角度。除了上述研究方法,傅斯年还提倡其他不同的学科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如语言学研究法、会通考证法等,这使史学研究更加多样化与丰富化,这些不同的学科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史学的发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三、傅斯年史学思想的影响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对史学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史学发展。其“史学便是史料学”的史学理念对其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该理念扩充了历史学家研究历史资料的范围及历史学研究的领域,极大地拓展了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傅斯年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史料的范畴,改变了原来对史料进行研究时仅以文字为中心的模式,促进了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发展。傅斯年强调史学研究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提倡从直接的史料中研究历史,主张将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直接借鉴到史学研究中,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时代趋势的,同时也加强了史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系。傅斯年强调,在研究史料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主张科学客观地运用多种方法如史料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心理分析法等,这些都使中国现代史学的方法论日趋丰富和完善。傅斯年以历史语言研究所为平台,组织并创建了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研究机构,聚集和培养了大批史学精英,开创了史学集众研究的先河。在傅斯年看来,一个学术机构拥有良好的治所理念和学术氛围,才能保证学术研究的质量,才能引领学术发展。因此他在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治所理念中贯彻“学人治所”的理念,为中国近现代学术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史语所中集合了多领域的人才,傅斯年将史语所分为历史、语言、考古三组,聘请陈寅恪、赵元任和李济任组长,运用新的学术理论进行集众式研究,完成了历史、语言、考古诸学科的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使中国现代史学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对历史学的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从而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发展。但是,由于他过分追求客观史料,重史料轻史观,其史学思想不可避免会有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傅斯年史学思想,不仅要认识到傅斯年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史学的贡献,还要看到傅斯年史学思想中的不足之处并引以为戒。

傅斯年深受西方实证主义史学思想与清代考据学的影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史学思想。他一生的史学思想丰富而深刻,既有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又有对西方近代史学的借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史料学派”,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史学思想对于当时的学术界以及现代史学研究理念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中国史学现代化与科学化的发展。他既是一个知识分子,又是一个学术菁英,既有国家意识,又有历史传承的双重责任。他关注祖国发展,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努力实现“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史学理想。其史学思想建构起来的“史料学派”以及对“史料”及“史料派”概念所进行界定、论述和研究等方面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