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进教授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
2024-06-10王蓓蓓周春瑜卫灿红
王蓓蓓 李 媛 周春瑜 卫灿红*
1.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普洱市中医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以胃脘近剑突部位疼痛、胀满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纳呆、恶心、呕吐、嘈杂等,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满”“纳呆”“吞酸”“呕吐”“嘈杂”等病证范畴。慢性胃炎的病因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所伤、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关系密切。病机多为邪气犯胃,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损伤,脾胃虚弱;或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导致脾虚失运,气机阻滞;或素体脾虚、久病致虚,因虚生滞、生湿化热,日久可生瘀、瘀阻胃络,则发为本病。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郑进教授是第六、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所谓寒热并用,是指将寒性与热性两种药性相反的药物配伍组方,其药性相反相成,可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的病证[1]。脾胃同居于中焦,是纳运水谷、津液之关键,是气机升降之枢纽,亦是交通上下、既济寒热之场所,故临证时脾胃病多表现为气机失调,寒热交杂,故论治脾胃病的最佳方法为调和寒热法。而郑进教授在临证时非常善于使用“寒热并用”法来治疗慢性胃炎。现将郑进教授经验总结如下。
1 寒热并用,以平为期
慢性胃炎主要病位在脾胃,脾胃在生理方面相反相成,联系紧密,进而病理方面更易相互影响,多表现出气机失调,寒热交杂之证,此时寒药、热药并用便可缓解、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症状,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进一步协调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
温热类药物的药性属阳,具有升、浮、温煦等特点,临床具有温补阳气、温通经脉、回阳救逆、温阳散寒、温化水湿、温能行气、温能化瘀等作用。而寒凉类药物的药性属阴,具有降、沉、寒凉等特点,临床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等作用。温热药与寒凉药出现在一方之中,清热温寒,各司其职。例如,患者过食生冷、饮食不节及素体脾胃虚弱,日久可致脾胃阳气受损,故多表现为胃寒。脾虚运化失司,可郁而化热(湿热);有的患者过食燥热辛辣而致胃阴不足,阴虚而生热;有的患者因胃寒而过量或久用温热药,导致燥热伤阴,虚火上炎,所以多表现出口苦咽干、便秘,或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红,苔黄厚或黄腻等热象,这类患者临证时多表现为“下(胃)寒上热”之证,故用药宜寒热并用,此时便可选用《伤寒论》中上热下寒的代表方黄连汤进行治疗,方中使用黄连清上焦之热,桂枝、干姜温胃中之寒,寒热并用治疗本病证。
有的慢性胃炎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并非典型的寒热错杂之征,但其组方用药时也可使用寒热并用之法,如慢性胃炎的临床上常见的证型之一——脾胃湿热证,其临床多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脘腹痞闷,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口苦口臭,小便色黄,大便秘结不畅等,往往以热象为主,治疗时可清热利湿,醒脾化浊。由于湿为阴邪,热为阳邪,多以热药化湿,如可用苍术、半夏、薏苡仁等药物;多以寒药清热,如黄连、栀子、黄芩等药物,方中既有热药又有寒药,可见其组方用药也属于寒热并用范畴。
郑进教授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喜用干姜、桂枝、吴茱萸等温热药以温胃散寒,但会根据其临证表现出的寒的轻重来进行相应选择,而且使用剂量通常不超过10g。另外,还要考虑季节及患者的体质,如在夏季,或阴虚体质的患者,温热药的使用剂量应尽量偏小,以防“上火”。且在使用温热药物的同时非常注重养胃阴,郑进教授在养胃阴时则经常使用北沙参、玉竹、麦冬、葛根、百合、山药等药物。清热类药则喜用黄连、黄芩、薄荷、竹茹等,而苦寒较甚的栀子、苦参等药易于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加重胃院不适,严重者还会导致腹泻,如果病情需要使用此类药物,则必须减少剂量。所以在寒热类药物的使用时,一方面要防止过用温热药导致“上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用苦寒药而进一步损伤脾胃。故针对寒热类药物的使用,郑进教授指出一定要注意辨准热寒,审慎的选择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及相应季节确定剂量、“中病即止”,防止用药太过。
另外,对于无明显寒热错杂的证型也常加入一两味药性相反的药,起反佐作用,通过寒热反佐配伍来消除或减轻药性过热或过寒的不良反应。但需注意用药要寒热配伍尽量均衡,这样既可制约药物的寒热偏性,又可防止过寒或过热损伤脾胃的气机升降,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广泛使用寒凉药与温热药并举,用药时应寒热平调,使气机升降有常,方可使人体气机调达,阴平阳秘。
2 调畅脾胃气机
脾胃为全身气机转输的枢轴,脾气主清,胃气主降,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运化和输布。郑进教授认为,在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条畅脾胃气机升降的基本治则,即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所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2]143。治疗时可使用辛开苦降法,将温热药与苦寒药相搭配,两相结合,温热药温而不耗伤胃阴,苦寒药寒而不损伤脾阳,以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升脾而降胃。
辛开苦降法多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痞证,这也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机为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故中焦表现出寒热错杂之症,其本质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司,导致中焦气机痞塞不通,故治疗时重在恢复脾胃气机的升降,使脾气升而胃气降。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3]28可见,辛味药物的药性属阳,多走上走外,而苦味药物的药性属阴,多走下走内,故辛味药多助肝脾温升,苦味药多助肺胃凉降,即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强调的“辛以通阳,苦以清降”“苦与辛合,能降能通”[2]204。所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是恢复脾胃升降之职的最佳治疗方法。
辛开苦降法的常用药物在药物的性味上多以苦、辛、甘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补、甘缓、苦坚、咸软。”[3]139苦味药物多主泄、主燥、主坚,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泄降逆气之功,如栀子、黄芩清泄郁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苍术、厚朴温苦燥湿。辛味药物多主散、主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使气机运行条畅,并可防止甘味药过补发生壅滞,如干姜、吴茱萸可温中散寒,白豆蔻、藿香味辛能窜,可芳香化湿、开胃醒脾。甘味药物主补主缓主和,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之功,兼能调和药性,如党参、黄芪味甘能补益中气,甘草味甘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辛开苦降甘和,三者共用,可行气除胀,通利中焦痞塞,恢复脾胃气机的运行。
辛开苦降法,辛味宣散,苦味沉降,辛开以宣畅气机,苦降以泻下攻积,一升一降,有助脾胃气机的恢复。辛温与苦寒药物共用,一热一寒,有助于脾胃寒热的调和。
3 擅长运用理气药
郑进教授在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非常擅长于使用理气药。临床上理气药大多芳香且性温,其味多辛、苦,善于行散或泄降,可行调气健脾,行气止痛,行气散结,顺气降逆,疏肝解郁等功效。所以郑进教授在治疗胃病时多使用木香、枳壳、枳实、香附、郁金、蜘蛛香、厚朴、法半夏、紫苏梗等理气药。此类药物往往辛苦温且芳香,多归脾、胃、肝、肺等经,有行气、降气、解郁、醒脾等功效,有利于气机的调畅、恢复脾胃功能。具体加减用药经验:胃脘胀满者,可加厚朴、枳壳、香附、法夏、蜘蛛香等药;嗳气者,可加紫苏梗、旋复花、代赭石等药;胃脘胀疼者,可加延胡索、郁金等以行气止痛;兼肝气不舒、胁肋胀痛者,可加柴胡、白芍、郁金、香附等药以舒肝理气止痛。
4 病久宜加活血药
根据郑进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药进行统计得出,寒热配伍除了调和寒热外,还可治疗气虚、气滞、痰湿阻滞、瘀血阻络、湿热蕴结等,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往往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病程较久的患者。病程较久的慢性胃炎,多伴有血络瘀阻[4]。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多与脾胃失和,气滞痰凝,胃络瘀阻关系密切。所以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2]401。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伴有腺体萎缩、胃粘膜上皮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甚至产生结节等改变,均与血络瘀阻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郑进教授在治疗此类胃炎时往往选加几味活血药,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生山楂等。
5 注重饮食养护
郑进教授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慢性胃炎产生及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所以慢性胃炎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的饮食调护亦很关键。不同证型的慢性胃炎患者,饮食宜忌亦不同。如湿热蕴结的患者,由于临床症状大多偏热像,饮食忌肥甘厚味和香辣之属,可适当进食偏凉性食物;而脾胃虚寒的患者,临床症状大多偏寒象,饮食忌生冷寒凉之属,可适当进食偏温热性食物。
6 病案举例
患者,女,57岁,2022年9月19日初诊。以胃脘胀满半年余为主诉前来就诊。现症见:胃脘胀满、烧心,偶反酸,食冷后胃脘胀满加重,平素不喜食冷,食后易腹泻,大便不成形,日行1~2次,口干、口苦,晨起口臭,眠一般,纳差。舌暗红,边齿痕,苔薄黄腻,脉弦滑数。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痞(肝脾不和,痰热蕴结证)。治以寒热平调,健脾和胃消痞。处方:柴胡15 g,白芍15 g,法夏15 g,枳壳15 g,黄连10 g,黄芩15 g,干姜10 g,党参 10 g,大枣15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2022年9月27日。患者诸症悉减,稍反酸,舌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滑。遂以初诊方加吴茱萸6 g,继服10剂。1月后随诊,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证。脾胃气机升降失常,郁于中焦,郁久化热,可表现为胃脘胀满、烧心等症状;胀满食冷加重、大便不成形,提示中焦脾阳虚寒;口苦、纳差,为典型邪犯少阳之证。故使用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合用进行加减,调和寒热,恢复中焦脾胃气机。方中半夏、干姜辛开,燥湿化痰,温散寒邪,黄芩、黄连苦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辛苦并行,寒热并用,以恢复脾胃气机运行,收寒热双解之功。
7 小结
多年来,郑进教授非常善于使用“寒热并用”法来治疗慢性胃炎。其在治疗过程中寒热并用,以平为期,注重调畅脾胃气机,善长使用理气药,久病者要加活血药,并非常注重日常的饮食养护,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