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晓勇教授“古方十法”辨治脱发病经验

2024-06-10李发琪杨鑫源崔天琪欧阳晓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7期
关键词:毛发欧阳气血

李发琪 杨鑫源 崔天琪 杨 欢 陈 杨 欧阳晓勇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脱发病为皮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也属难治性疾病,以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最为常见。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ic alopecia,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近年来年轻女性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有所区别[1]。男性型雄激素性脱发先从前额两侧鬓角部开始,呈M形逐渐减少,终至大部或全部脱落,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女性型雄激素性脱发多呈顶部头发稀疏,前额发际线位置不变,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 “蛀发癣”。斑秃( alopecia areata,AA)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斑秃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40岁以前好发,皮损多为局限性斑片状秃发,少数患者病情较严重,可出现全秃或普秃[2]。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认为与遗传、免疫和精神紧张有关,中医将本病称为“鬼舐头”“油风”等。由于脱发发生原因复杂,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影响美观而带来社交困扰,对患者造成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负担[3-4],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中医药治疗脱发具有多靶点、全面兼顾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周雯[5]研究发现近50年中医治疗脱发的文献中,纯中药治疗脱发的文献占总文献的83%。研究中医治疗脱发,丰富其理论体系,无疑对现代治疗脱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诊疗思路和多元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脱发方面的优势逐渐体现。

欧阳晓勇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名医”,师承刘复兴、孙光荣、禤国维、艾儒棣、严继林等诸位名医,学术主张“尊经求真,同道为师,患者为本,全效为的”,喜研经典,辨证求真,习用经方,精于用药。欧阳晓勇教授从医32载,认为随着现代医疗水平进步,并不意味着经典古方过时,而是需要医者的慧眼,辨证论治,抓住病机,活用经方及时方,可获良效。笔者有幸拜于欧阳晓勇教授门下,跟诊受益颇多,其巧用经典古方治疗脱发效果极佳,总结古方十法如下,以飨同道。

1 脱发病理论依据

1.1 发为血之余 发赖血养,《素问·岁露论》云:“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说明毛发的生长与脱落,枯槁与润泽,依赖于血液的濡养,若血不足,则头发失养而落。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以“气行则血行”为理论根本,重视气血同调。

1.2 发为肾之候 发为肾(精)之外候,《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指出毛发生长与肾之精气密切相关,肾藏精生血,华于发。《备急千金要方·肾脏方精极》指出:“凡精极者,通主五脏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脏六腑衰,则形体皆极,眼视而无明,齿焦而发落。”可见肾精不足,无法充养脏腑,则形体衰绝而头发脱落。

1.3 六淫七情关乎毛发 《灵枢·口问》载“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圣济总录》载“风热乘之……发于头皮脑络之间,乃至发落”,古代医家冯兆张也提到“劳心过度,则火上炎而血耗,故发白而早落”,火炎则发枯,风动则发落[6],《摄生要录》言“多怒而百脉不定,鬓发憔焦”,均说明脱发的发生与外邪侵袭、人的情志意识及人体本身正气不足相关。

2 古方十法治疗脱发病

2.1 温潜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温潜法起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后清代郑钦安创制出温潜法代表方剂潜阳丹,民国时期祝味菊明确提出“温潜”之名,温潜法理论基本确立[7]。祝氏指出“虚人而躁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其为兴奋,乃虚性兴奋也……乃阳衰不能自秘也”[8],道出“虚火”产生的根源在于阳虚为本,阳浮为标。《内经》言“阳气者,烦劳则张”,头为诸阳之会,部分阳虚者脱发表现出热象,实为虚阳浮越所致的一种“虚性兴奋”,正如“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欧阳教授应用温阳合并潜镇之法,使虚阳得温、阳伏阴中,阴平阳秘,诸病得消,故毛发自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欧阳晓勇教授临床上常以一两约等于5g换算为现代常用剂量(下同),即桂枝15 g、白芍15 g、干姜 15 g、甘草10 g、大枣15 g、龙骨15 g、牡蛎15 g。适用于出现自汗、怕风、多梦等症,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疏泄太过而致脱发者。治宜养血和营,潜阳固阴。欧阳晓勇教授指明:本方适用于“桂枝体质”的一种,体瘦、柔弱、肤白细腻;舌质嫩红、湿润,脉多浮大而无力。阴阳两虚,用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配入方中,一可镇静安神,息其妄念;二可平肝潜阳,理其疏泄;三可固涩精关,令其精封藏,诚一举而三得也。欧阳晓勇教授基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之法,紧扣“失精家”“发落”“脉芤”,总结出其人“生长化收藏”功能自幼低下,从脏腑而论属心肾失调,多梦易醒者脱发皆可运用此法此方。

2.2 升降法——半夏泻心汤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升降出入是人体气的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气机升降理论最早源于《黄帝内经》,后黄元御、彭子益进一步完善,认为“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表明人体生命活动依赖于气机升降有序,变化有常,升降运动关键又在于脾胃斡旋。脾胃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四圣心源·劳伤解》载:“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善运也。”脾胃气机升降正常,全身气机畅达,出入有序,人体则能“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中土气机升降失调,脾气不升,气血不荣于发,胃气不降,则清浊不别,湿浊留于体内,郁而化热,湿热上蒸于头部,更伤气血。对此欧阳晓勇教授以升降法调治中焦脾胃,以复升降,以求气和,气和则病去,病去发自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第149条:“……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法半夏15 g,黄芩15 g,干姜 15 g,党参15 g,甘草15 g,黄连5 g,大枣15 g。适用于有心下痞满、恶心呕吐、纳差下利等症,脾运障碍,升降失调,气郁化热,津凝为湿而脱发者。治宜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升清降浊。欧阳晓勇教授强调:呕、痞、泄是本方主症,其辨证眼目又在于“痞”,病在中焦,治病求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肠功能复常,则升降调而发自生。运补脾胃、斡旋升降,正如缪希雍指出的“升降者,治法之大机也”。本方辛开苦降甘调,欧阳晓勇教授在临床运用中若要着重强调辛开作用,则常在原方基础上加荆芥、防风,若要加强苦降功效,则原方加金银花、连翘,用于治疗脱发伴头屑多、头皮油腻者,疗效显著。

2.3 温肝法——当归四逆汤 仲圣温肝之法本于《内经》宗旨,《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可见《内经》治肝药以辛甘为主,“辛甘发散为阳”,肝“体阴而用阳”,故肝主疏泄等功能主要依赖于阳气的升发作用。肝阳,是肝气升发条达等生理活动的动力,元代朱丹溪将肝阳称为相火[9],并言“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生有”,将肝阳视为人“生有之本”。清代王旭高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温肝法”的医家[10],他将肝病分类辨证论治,用温肝法治“肝寒诸证”。欧阳晓勇教授临证辨治脱发时,凡属肝寒血虚者,亦用温肝养血法治疗,屡试不爽,效果显著。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当归15 g,桂枝15 g,白芍15 g,细辛3 g,甘草10 g,川木通10 g,大枣15 g。适用于手足寒冷,脉细欲绝,寒伤厥阴,血脉凝滞脱发者。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欧阳晓勇教授指明:古之通草即今之川木通,为小木通科川木通,与现代马兜铃科关木通不同,无肾毒性。《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指出厥阴之脉易受寒邪而为寒化,故本方主治病在厥阴,主症为手足寒冷、脉微欲绝。欧阳晓勇教授常加吴茱萸、生姜对治内有久寒者,对久因肝寒脱发者疗效更佳。

2.4 温肾法——真武汤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八八,则齿发去。”头发的生长有赖于肾气的强盛,若肾气衰弱则头发脱落,因肾气由肾阳蒸化肾阴产生,若肾阳不足不能蒸化肾阴,导致肾气不足,使发枯落。《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饮邪属寒,易伤阳气,阳气伤则津液运行不畅,水停作饮,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阻碍肾气、肾阳蒸腾,气血运行失去原动力,影响其运行、输布和代谢,则发失所养。欧阳晓勇教授尊经求真,采用温肾利水法从根源上解决脱发问题,将真武汤移治脱发,用之多有验效。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欧阳教授常用药量:茯苓15 g,白芍15 g,干姜15 g,炒白术10 g,附片30 g(或制附子颗粒60 g)。适用于少阴阳虚,水液失调,痰饮水湿,阻滞三焦脱发者。治宜温肾助阳,化气利水。欧阳晓勇教授特别强调:本方主治阳虚与水饮内盛两端,见形寒肢冷、身重乏力、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眩晕欲仆,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苔白滑润,脉沉细。重用附子为君,其性味辛热以温壮肾阳,水为阴邪,“阴得阳助则化”,以散在里之寒水,使水有所主,使肾阳虚衰得复、气化得行,则发自生。煎煮时应开水先煎附子40 min以上,口尝无辣味后方可纳入余药煎煮,饭后半小时温服,服后忌食生冷、避风寒。

2.5 医风医血法——神应养真丹 《外科正宗》中云:“油风乃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故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此皆风热乘虚攻注而然。治当神应养真丹服之,外以海艾汤熏洗并效。”认为血虚风盛与脱发关系密切。一方面素体血虚于内,血燥生风,风热攻袭于外,内外相引于头部,发基动摇;另一方面,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质量差,熬夜烦劳过甚,思虑过度者居多,肝气郁结日久,水亏不能制火,五志过极皆可化火,血热多是虚实夹杂、虚多实少之虚火,多伴阴血亏虚之象,火旺耗伤阴血,发失所养而致脱发,欧阳晓勇教授针对血虚风盛脱发,在养血活血基础上兼祛风养阴通络以助发生。

神应养真丹首载于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当归15 g,天麻10 g,川芎15 g,羌活10 g,白芍30 g,熟地黄 30 g,木瓜15 g,菟丝子15 g。适用于发损干燥、鳞屑较多、瘙痒明显、头发枯燥无光,肝血不足,血虚受风,风胜生燥,血滞不荣,发失所养脱发者。治宜祛风益阴,养血生发。欧阳晓勇教授强调应用本方有三要点:其一《外科正宗》称此方:“治风、寒、暑、湿袭于三阳部分,以致血脉不能荣运肌肤,虚痒发生,眉发脱落,皮肤光亮者服之”。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取“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天麻、羌活、木瓜、菟丝子皆能祛风通络。王明杰认为风药能开玄固发,尤其是长于升发清阳,引药上行,所谓“高巔之上,唯风药可到”,对于开通头皮玄府闭塞风药卓有殊功[11]。其二,现代药理研究[12]证实,上述诸药具有促进造血、抗血栓、双向免疫调节以及调节内分泌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三,本方属厥阴风木过甚,头发突然脱落、斑秃者,以头顶、鬓角脱发为多,用之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2.6 调神法——十味温胆汤 《灵枢·本神》指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指出神由精气化生。“调神法”重在“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神是形的主宰,主导形的活动;形是神的载体,是神的外在表现,患者表现于外的诸多不适与神机异常密切相关。《灵枢·本神》言:“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读素问钞》注云:“若精神越,意志散,虽用针石,病亦不愈。”说明调神法在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若病者神气已去,即使良药神针也回天乏术,因此强调治病先治神(调神),欧阳晓勇教授遵循“上工守神”宗旨,结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运用十味温胆汤治疗痰阻失神脱发,形神兼顾,效如桴鼓。

十味温胆汤首载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收录于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法半夏15 g,炒枳实15 g,陈皮10 g,茯苓30 g,炒酸枣仁30 g,制远志10 g,党参30 g,五味子5 g,熟地黄30 g,甘草10 g。适用于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噩梦,心虚烦闷,坐卧不安脱发者。治宜益气养血,化痰安神。欧阳晓勇教授指出:本方主症为心烦不寐、梦多纷纭、胸中烦闷、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腻、脉细滑;主治虚实夹杂导致精神情志异常的脱发,若神机恢复,气机斡旋,则新发复生。欧阳晓勇教授言方中远志、五味子用量不宜过大,若用量过大易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吞酸症状。现代药理研究[13]表明方中诸药多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镇静催眠等作用,严季澜应用十味温胆汤治疗失眠患者总有效率为93.4%。《景岳全书·不寐》云“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者则不寐”,不寐责之“神不安”,神安则形盛,毛发得以濡养,源源不断润泽新生。欧阳晓勇教授通过问患者睡眠及情绪、观其形体动静、语声语气测神气,注重从“神”论治脱发,别开生面,深得“上工守神”之旨。

2.7 养血凉血法——温清饮 金代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中言:“人年少发早白落或白屑者,此血热而太过也。”提出脱发可因血热而发,血热则燥,燥易伤阴血,阴血亏损则血不荣发则发落;又因火热为阳邪,性趋上易伤津耗气,气机不畅则水谷精微不达,煎灼毛根而发落。明代医家进一步完善了血虚脱发的理论。清代李延昰《脉诀汇辨·望诊·毛发》指出:“发枯生穗,乃血少火盛,毛发堕落。”清代顾世澄著《疡医大全》中有云:“发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脱落,头皮多痒,须眉并落者,乃血热生风,风木摇动之象也。”认为血热及血虚均可导致脱发的发生。欧阳晓勇教授诊治脱发病时常以气血为本,兼顾清热,养血并凉血,治疗血虚血热型脱发,疗效甚佳。

温清饮载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当归10 g,赤芍30 g,生地黄30 g,川芎15 g,黄连10 g,黄芩15 g,黄柏15 g,栀子15 g。适用于血虚有热,血热蕴结,本虚标实脱发者。治宜养血和营,清热泻火。欧阳晓勇教授指出:本方为四物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临证时紧抓瘀、热、虚、实进行辨证。两方合用,标本兼治,一温一寒,一补一清,共治血分病证。欧阳晓勇教授常针对具体病机灵活调整“生地黄”易“熟地黄”“赤芍”易“白芍”,以侧重“滋阴养血”为“清热凉血”。本方攻中有补,补中有泻,扶正克邪,具有抗溃疡、调节免疫、抗炎镇痛、解热、镇静、止血等药理作用[14],可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欧阳晓勇教授将其用于治疗脱发,扩大了其适用范围,为这类患者解除了脱发的困扰。

2.8 补气养血法——八珍汤 血之余者,发也。发之固者,气也。补气养血生发是中医治疗脱发的传统常用疗法,气血于毛发,犹如水土于树木,气血盛则须发荣。《医述》曰:“人身毫毛皆微而发独盛者,何也?百脉会于百会,血气止而为之生发也。”可见气血的异常变化可通过影响脏腑进而波及到毛发生长,毛发的生长荣枯与气血关系密切。如《素问·调经论》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指出疾病的发生与气血的虚实变化密切相关,血气不足,不能上注于发,发失所养而脱落,这类患者以久病及产后发病多见,欧阳教授在临床治疗中首重益气补血,常用气血双补之法治疗本病,收效良好。

八珍汤载于明代薛已《正体类要》。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潞党参30 g(代人参),白术 20 g,茯苓20 g,当归15 g,芍药 30 g,熟地黄 30 g,川芎15 g,甘草10 g。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食欲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气不摄血,血不载气脱发者。治宜补血益气,养精生发。欧阳晓勇教授特别强调:因气血两虚证多由久病失治、病后失调、失血过多而致。常表现为发黄而干枯,细软稀疏枯泽,松动易脱落,每于洗发时,盆中乱发呈簇,用手、梳子梳理头发时,手缝、梳齿中夹有许多头发。本方为气血双补法,有研究[15-16]表明八珍汤具有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皮损恢复等功效,发赖气血而生,损者益之,虚者补之,本方益气与养血并重,气血同调,资其化源,故毛发得养。舌质红绛或脉数者,以生地替代熟地。

2.9 调治肝脾法——七宝美髯丹 肝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联系密切,脾健运化如常,血液化生充足,则肝之阴血充盈、疏泄功能条达,更助脾胃的运化、气血的化生。吴承艳等[17]研究分析近50年中医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用药规律发现,从药物归经来看,不论内治或外治,肝脾归经分别占第一和第二位,可见历代医家治疗脱发十分重视对肝脾的调治。发为血之余,肝藏血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统血并运化水谷精微,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发得濡养则柔顺乌黑,反之则发枯色白甚则脱落。“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欧阳晓勇教授认为肝病治脾,脾病治肝,勿忘肝脾同调,将肝脾视为一个整体纳入脱发辨治过程中,“执中央以运四旁”使肝疏泄有度,脾运化如常,气血充盈,周流不息,则毛发浓密有光泽。

七宝美髯丹首载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制何首乌15 g,茯苓 30 g,牛膝30 g,当归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补骨脂15 g。适用于肝脾肾不足,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头昏失眠,耳鸣目眩,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沉细脱发者。治宜健脾养肝,补肾益精,乌发壮骨。欧阳晓勇教授特别强调:方中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生用有一定毒性,古代对首乌炮制要求较高,《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其炮制方法,经“九蒸九晒”方能得到制首乌,谓其“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乌髭发”。有研究[18]表明制首乌提取物可以通过延长头发生长时间和(或)通过激活真皮乳头细胞延迟毛囊的诱导来促进头发生长,能促进毛发中总黑色素含量的生成。欧阳晓勇教授临床除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外,常用炙黄精或菟丝子代替何首乌以调补肝肾、减毒增效。方中诸药益肝血、健脾运、补肾精,养发、生发、固发、乌发。

2.10 补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 清代王清任创造性提出血瘀致脱理论,指出“人皆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所著《医林改错》曰:“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无病脱发,亦是血瘀。”提出了导致脱发的新观点。关于血瘀致脱的病机,其实早在秦汉及隋朝时期就有了理论萌芽,《灵枢·经脉》记载:“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毛色不泽。”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言:“血液不滞,发根常牢。”国医大师禤国维重视“从瘀论治”脱发的思想,针药并用,突出中医综合疗法优势,取得较好疗效[19]。欧阳晓勇教授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因通窍活血汤中麝香昂贵稀有,针对瘀血致脱发的病机改用补阳还五汤,活血祛瘀兼补气生血,防脱、生发、固发,一方贯通。

补阳还五汤载于《医林改错》。欧阳晓勇教授常用药量:黄芪50 g,当归10 g,赤芍30 g,川芎15 g,桃仁15 g,红花5 g。适用于气血虚弱,脉络瘀阻,血瘀脱发者。治宜补气活血,祛瘀生新。欧阳晓勇教授强调: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脱发时,易地龙为蜈蚣2条,因地龙咸寒潜下,药势下趋,而蜈蚣性温,通行十二经络,其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结之处皆能开之[20]。重用黄芪,黄芪配比当归为5∶1,取当归补血汤之意;红花少用和血,重用破血。此类脱发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或伴头昏、神疲乏力、面色晦暗等症,或无明显特殊不适,舌淡黯苔薄白,舌边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瘀曲,脉细涩或滞。全方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一则使气血运行通畅;二则使气血有源,则新发自生。若湿热熏蒸于头面,头油明显者,欧阳晓勇教授常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茵陈、山楂各15 g,侧柏叶、白花蛇舌草各30 g,符合《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燥,以苦燥之,以淡泻之,以酸收之”之意;若见血虚风燥之证候,头皮干燥、屑多、痒甚,加入制黄精30 g、制何首乌15 g、天麻10 g、荷叶 6 g,调补肝肾、升降气血。

3 验案举隅

患者,男,7岁。2021年6月20日就诊。主诉:“头发片状脱落7年余”。患者家属诉7年前因“感染EB病毒”后出现头发大面积片状脱落,曾到上海、广州等知名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不明,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具体不详),家属诉患儿平日学习、运动均较同龄人优异,为求系统诊治,遂到我科门诊。刻下症见:双侧眉毛少许脱落,前额头发全部脱落,两侧鬓角头发稀疏,头顶两处斑秃面积约为3 cm×4 cm、4 cm×4 cm,余处头发黑亮粗密,偶感头皮干燥、瘙痒,伴少许头屑,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绛,苔薄白,脉细弦。西医诊断:斑秃。中医诊断:油风(血虚受风,风盛血燥证)。以祛风益阴,养血生发为法。方选神应养真丹加味:生地黄20 g,赤芍20 g,川芎10 g,当归10 g,菟丝子10 g,木瓜10 g,羌活 10 g,天麻10 g,牡丹皮20 g,茯苓20 g,蒲公英15 g,乌梢蛇10 g。共3剂,冷水泡药1小时,小火煮开10分钟,饭后半小时服药,每次100 mL,每日2次,1剂服2天。外治:生发酊配合生姜外擦,每日1~2次。调护:①忌食辛辣、辛香、油腻、刺激性食物;②避风寒,畅情志,调饮食,慎起居,保证充足睡眠。二诊:患者光照下脱发局部可见少许白色毳毛新生,舌红苔薄黄,脉细,效不更方,守初诊方加白术15 g补气健脾,以滋气血生化之源,继予7剂,外擦生发酊。三诊:患者可见新生眉毛,前额、头顶、两侧鬓角可见正常黑色毛发,余处可见白色毛发生长,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守二诊方,生地黄、蒲公英加量为30 g,当归减至5 g,继服7剂,外擦生发酊以巩固疗效。

按语:发为血之余,本案患者素体阴血亏虚,血虚生风,外因风热杂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于头部,血虚受风,风胜生燥,血滞不能荣养毛发,则发基动摇。故予神应养真丹加味以养血活血,祛风通络,益阴生发。方中以生地黄为君,补益肝肾、填精益髓;赤芍、川芎、当归为臣,增强补血养血活血之效;因本案患者舌质红绛,为血热之像,故改原方熟地黄为生地黄、白芍为赤芍,偏于清热凉血、养阴活血;菟丝子补肾益精;木瓜化湿和胃,舒筋活络;羌活祛风通络,引药上行;天麻息风,祛风湿痹;牡丹皮以皮达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重用茯苓治脱发为岳美中经验,《淮南子》载“千年之松,下有茯苓”,可见茯苓升发之性强,《神农本草经》又载茯苓“安魂、养神”,神安则寐,寐安则发生、发长、发固;《本草纲目》载蒲公英可“乌须发,强筋骨”,生发同时亦可清热解毒,一药两用,以此二味辅助生发;叶天土所称虫类药“虫蚁迅速飞走诸灵”“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乌梢蛇味甘,性平,为祛风通络之要药;诸药合用,润养毛发,疗效显著。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脱发疾病常由内因引起,但亦属于中医外科疾病,欧阳晓勇教授认为中药内服虽可治本,但仍需外治加速毛发新生,使之生发有源,无邪碍发,常予生姜配合自制生发酊外擦辅助生发。《疡医大全·头发门》中记载到“生姜切片,擦落发光皮上,数日即长”,生姜配合生发酊外擦可直达病所,内外同治,标本兼顾,顽疾渐愈。

4 小结

脱发一病,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困难。欧阳晓勇教授治疗脱发32年,不拘泥于单一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潜心发掘经典古方的现代应用,提出“古方十法”治疗脱发,立足辨证论治,从整体恒动的高度看待脱发问题,以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脱发性疾病,紧扣病机方机,应用中医药改善患者体质,强调“理法方药量效全”的临床主线,既治“人的病”,又治“病的人”,取得良好疗效。由于中医的辨证分型复杂,治疗方法多样,无相对统一标准,本文对中医治疗脱发的辨证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以期提高中医治疗脱发病的疗效,为中医治疗脱发性疾病多开拓新的思路,但仍需加强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分型的规范,对本病的理法方药作进一步的深入研讨。

猜你喜欢

毛发欧阳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我家的健忘老妈
依依送别欧阳鹤先生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疑似野人毛发
欧阳丽作品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