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模块化”方法在医学留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10高红亮马筱芃王雨琪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共情课程内容模块化

薛 斌,高红亮,吴 菁,马筱芃,王雨琪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南京 江苏 211100

作为新入选的“双一流”高校,南京医科大学一直将人才培养这一重要目标作为“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核心任务。与此同时,留学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一带一路”的开放性政策实施,我校招收的“沿路”国家,如印度、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际医学留学生逐年增多,但他们在文化背景、学习层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弱于我国研究生。因此,探索新的留学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乃至于优化留学研究生育人体系至关重要。“共情-模块化”教学方法以文化背景调研为基础,以尊重留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其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权变理论指导具体教学过程为主线,以趋同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为来华医学留学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开辟了新途径,对提高留学研究生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共情-模块化”方法在留学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建设

教学质量是留学生教育的生命线。2022年,南京医科大学荣列一流大学名单,在“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提高留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对于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共情-模块化”方法,在充分调研留学研究生背景的前提下,优化课程设置,形成“了解-共情-施教-反馈”的教学闭环,不断推进留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高留学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加强以“三全育人”为中心环节的动态育人路径,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助力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1]。

1.1 “共情-模块化”方法理念及基本要求

留学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留学研究生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2-4]。主要包括:①由于留学研究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为原本就较复杂的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深度选择,增加了难度;②由于留学研究生的语言背景不同,实现留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吸收和灵活运用,也困难重重;③留学研究生的课程教材缺乏统一;④由于各位留学研究生的文化、宗教背景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留学研究生的教与学的磨合难度增加。利用“共情-模块化”方法通过将“共情”与“模块化”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对留学研究生以往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对于提高留学研究生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共情式教学”[5-6]是将心理学的共情理论延伸应用于课堂的教学中,有机地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在教学前通过调查问卷深入调查留学生的文化知识背景,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情;教学中,通过解读课堂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将自己的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生命活动移入课件中,使得其在习得文本知识的同时,与文本共鸣,与人物共情,升华其精神境界,做到学生与课程内容的共情;教学后,通过课程教学反馈,做到三者共情。其次,模块化设置课程内容[7-9]是指在充分了解留学研究生文化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分层次地、分阶段地、系统化地、模块化地设置课程内容,通过教学设计搭建学习的平台,给予留学研究生学习的方向,让留学生在实践中自由摸索,从而逐一掌握各个知识点。而对于每一模块的教学设计中,又采用引导式教学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线清晰,方案灵活,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共情-模块化”方法也对此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提出了要求。对于任课教师:①深入调研留学研究生文化、宗教、知识背景,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教学;②吃透授课教材,模块化设置课程内容,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重视强调整体模块内容的理解,不拘泥于细小的知识点,有效解决留学研究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③细化每个课程模块,通过线上线下统一教学,允许留学研究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选择性地理解和学习;④积极与留学研究生沟通,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内容。对于留学研究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相应模块化课程内容的学习,及时完成课程反馈,与任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充分发挥其课堂思维活跃、抽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及其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在任课教师与留学研究生的动态联动中,以“共情-模块化”方法为反馈中枢,发展教学与创新正反馈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留学研究生课程改革并提高留学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效果。

1.2 “共情-模块化”方法在PMCT课程中的建立

转化医学[10-12]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临床问题发现、基础科研深入、发病机制研究、多组学研究等相关内容。并且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化医学的精确定义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以“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PMCT)例,进行“共情-模块化”方法的探索实践。“PMCT”是一门广泛的、前沿的医学研究分支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转化医学的概念和内涵,深入了解转化医学的组成内容,了解临床问题到基础科研间转化的层次和步骤,明确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的转化与要求,建立严谨的科研思维与临床医学思维体系,了解常见的科研方法如何应用到临床问题研究,建立组织库理念,建立医学研究伦理理念。而“PMCT”缺少合适的、固定的教材,尤其是针对留学研究生的英文教材。这导致在授课实践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探索该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地提高留学研究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提高留学研究生教学效果。因此,在“PMCT”的课程实践中,要求授课负责人组建专业授课团队,在前期充分调研留学研究生背景的前提下,以课程负责人为中心,规划和组织好确定团队工作分工,确定教学方案以及录制课程课件等。具体地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共情”。在开学的前一周,发放调研问卷,充分调研留学研究生教育背景、文化、宗教差异以及专业课程理解情况调查。在本研究中,教学前的调查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共计36个问题。

其次,分层次地、分阶段地、系统化地、模块化地设置课程内容;线上线下教学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允许留学研究生充分消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学习兴趣,进而做到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以医学生物知识与技术前沿为导向,促进留学研究生对“PMCT”的理解,更好地激发其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本研究共设置了十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知识点涵盖明确概念,夯实学科基础:何为转化医学,转化医学的意义;拓宽思路,挖掘科学课题:如何发现临床科研问题;优化方法,塑造科研思维:生物银行1、生物银行2、蛋白质组学、暴露组学概念,多组学研究介绍;明确原则,树立正确伦理观念、转化医学研究伦理;了解技术,拓展研究手段:常见的基础科研方法,先进显微技术介绍;学习实例,聚焦转化前沿:暴露组学临床应用、肝骨轴研究、肿瘤微环境介绍、转化医学应用。总计授课视频64个,时长1 317分钟。

最后,充分把握留学研究生的文化背景等特征及其与授课内容的紧密“铆合”点,引入课程思政[13-15],充分结合中国国情进行授课,着重介绍中国优秀科学家的转化医学研究案例,对提高医学留学研究生人文素养、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以及促进国际医疗人才储备有着重要意义。

1.3 “共情-模块化”方法的考核及评教结果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是“共情-模块化”方法评教的重要路径。①在学习过程中设置知识打卡点,有效敦促留学研究生及时掌握课程重要知识点;②课程章节结束时,设置开放性客观及主观问答题,重点测试留学研究生对于章内容的掌握程度;③开放网络问答平台,允许留学研究生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答疑解惑,提高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有90%的留学研究生对课程和课时安排表示满意;90%的留学研究生对课程内容设置表示满意;90%的留学研究生对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表示满意;90%的研究生对此种教学手段所激发的学习兴趣表示满意;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留学研究生对教师的教学投入程度有很高的评价。同时,75%的留学研究生对学习资源表示满意。此外42.1%的留学生认为线上课时时长30分钟内比较适宜,31.6%的留学生认为30~60分钟内比较适宜。通过有效的反馈,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共鸣,并且可以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理解程度如何以重点进行动态监测,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内容安排。

2 “共情-模块化”方法在“PMCT”教学中的优势、关键环节以及主要存在问题

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充分认识“共情-模块化”方法在留学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其作为我校在“双一流”高校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同时进一步剖析“共情-模块化”方法的内在特点及主要存在问题,为国内其他高校建立健全留学研究生育人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2.1 “共情-模块化”方法的主要优势

充分调研,愿景共情。在“共情-模块化”方法的实践中,教师提前充分了解留学研究生的教育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进而对授课方式及课件进行优化,动态调整教学过程。充分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内容的共情。

化繁为简,有的放矢。理解留学研究生基础知识的参差不齐,分层次地、分阶段地、系统化地、模块化地设置课程内容,突出发挥留学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结合基础科研与临床研究,系统地介绍转化医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向,侧重于转化医学课题的设计与规划,训练留学生的课题设计和思维模式。深入到分子层面、机制层面,多维度地介绍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转化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拓展。

同舟共勉,特色思政。在后疫情时代,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传统的第一责任人,以中国事例,讲好“中国故事”。

2.2 “共情-模块化”方法的关键环节及主要存在问题

尊重留学生个性差异、发展其创新实践能力是“共情-模块化”方法实施的重要核心。充分理解认同每个留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沟通、主动实践。

丰富多元化教学平台是“共情-模块化”方法实施的必要手段。围绕国际交流生和国内研究生的学习效果,建设多学科结合的微课程线上视频课程,增加专业技术平台和具体转化实践的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研究方向,如消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普外科进行针对性设计,提升教学内涵,增进学生科研素质。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建设云转化互动教学平台,联合高校实验室、医院临床科室、医学技术公司建立虚拟仿真教学和VR教学,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教师英语专业素养是“共情-模块化”方法实施的必要前提。开展留学生英文教学,不仅要求授课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能够用英文流利清楚地表达出课程内容,同时也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英文沟通交流能力,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①要求教师进行多途径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②充分利用手机等媒体终端学习,加强口语的学习;③在教学过程中言语简洁、突出重点,将晦涩的知识重点用科学、严谨、生动的方式总结、归纳,以便于留学研究生消化吸收。

3 “共情-模块化”方法在留学研究生教学中建议与展望

在针对留学研究生授课时,除了留学研究生教育背景的不同而导致的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外,留学生与我国学生相比,其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也不同,留学研究生教学已然成为众高校直面的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这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提升自己教学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授课内容以及课程设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合理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合理化设置教学内容,将大大地提高留学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共情与模块化联合教学,探索提高留学研究生英文课程教学效果的课堂实践。在共同了解的基础上,做到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情,同时做到学生与课堂授课内容的共情。此外,在共情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意愿,通过模块化教学内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通过探索共情与模块化联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留学生通过“理解-共情-认同”的逻辑方式,有效提高留学研究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为其他留学生英文课程的课堂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3.1 以多学科融合为背景,构建特色的留学研究生教学方法

在多学科融合的大趋势下,丰富“PMCT”课程内容。首先,加强理论教学方法改革,线上线下相结合,以转化医学基础概念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以各学科前沿内容为突破点,在充分了解留学研究生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系统性、层次性讲授课程内容;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留学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课程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发挥教师与留学研究生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师与留学研究生的交流,引导式提问,促进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最后,依托于多学科相互渗透,建立留学研究生的逆向思维,探讨临床现象到疾病机理的机制,解决理论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有效连接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医学转化应用,夯实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依附关系,快速建立并巩固“Bench to Bedside”的知识转化。

3.2 以课程建设为契机,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医学研究生课程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留学研究生的高等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模块。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因此重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将有利于提高整体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增加我国国际影响力。但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程度的参差不齐以及与国内授课方式的差异。留学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今正值我校入选“双一流”高校行列,为留学研究生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契机。留学研究生课程的特色教学需要基于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方法,着力解决留学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共情-模块化”方法,突出教学改革的继承性,从而实现与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对接和过渡。其次,完善特色医学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突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留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国内外课程体系评估模式,建立留学研究生特色课程考核指标,进而构建科学的、严谨的留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提高留学研究生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和保障。

3.3 以“互联网+课程思政”为突破点,创新留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实施新路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且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留学研究生群体本身具有特殊性,其思政教育不容忽视,要兼具中国特色和包容性。高校课堂思政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在以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为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向留学研究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平台,以各位授课教师为主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作出新归纳、新解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积极承担宣传优秀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为顺应新时代要求,为来华医学留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提高课堂思政效果,筑牢国际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站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突破和维持课程思政教育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核心,创新课程思政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借此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引导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共情课程内容模块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