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微写作”策略例谈

2024-06-1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石利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微写作哈尔船长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石利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香溪路实验小学 王二荣

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微写作”不失为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作文训练形式。何为“微写作”?从写作时机上来看,“微写作”一般被安排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的语言特色、篇章内容、结构特点等相机嵌入“读写结合”的迁移训练中。这有别于独立的作文教学。从习作篇幅、习作时间上来看,“微写作”大多是片段练习,时间一般在5~10 分钟,是“短、平、快”的写作训练。这有别于让学生写整篇的作文。那如何进行“微写作”呢?

一、关注表达形式,模仿写

人类的一切学习活动始于模仿。婴儿牙牙学语,需要父母一遍一遍地发音;初学书法之人,离不开临摹范帖;甚至成人学习舞蹈,也需要模仿教师的一招一式。学习写作,同样如此。入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语言规范,不仅是提升学生人文思想、陶冶学生情操的文化载体,还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范本。精妙的词语、精彩的语段、经典的篇章,无一不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发掘、利用,让学生反复体味特点鲜明的文本语言,学会模仿迁移,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第一句话用“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两个相同的句式,表现植物外观大小的变化。第二句话用“昨天……今天……明天……”的排比句式表现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第三句话用反复的手法,“……几天不见,就……”两个相似的分句表现短时间内事物外在形态的彻底改变。同样表现万物生长变化之快,作者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且长短结合、手法多变,凸显了深厚的语言功力。

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进行“微写作”。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其次,引导学生搜索记忆,调动生活储备,充实“微写作”的内容;最后,通过集体评讲的方式勘误、修正,指出学生作文中不够完美甚至偏离语段原有表达规律的地方。

表达形式还包括语段的结构特点。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用四段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独特的美,每一段都采用总分结构,整齐又富有韵律美。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模仿文章和段落的结构特点,写我们的校园。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校园的春天最美是早晨。走进校园,两耳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窗外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空气十分清新,柳叶从柳条上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整个学校春意盎然,充满诗情画意。

还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校园的冬天最美是中午。吃过午饭,老师通常会带我们去操场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暖暖的,好舒服!操场旁四季常青的松树,上面还有早晨下了雪后没能融化的积雪。我上前抖一抖,松树上的雪全洒下来了。于是,我又体验了一次下雪的快乐。

模仿文本精彩语段进行“微写作”,至少有三个好处:(1)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学生模仿前需要揣摩、体味,发现被模仿语段的表达特色,模仿时需要调动记忆中的词汇进行重新建构。(2)培养学生拓展想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胡适曾说,凡富有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没有一种创造不是先从模仿入手的。模仿的目的是创造,长期的模仿必能厚积薄发,引发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关注文章内容,理解写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一篇篇文本内涵的剖析,习得感悟语言的能力。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生发自己的理解,并随机“微写作”,不仅能检查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比如,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课教学的最后,一位教师布置了这样的“微写作”: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父爱是父亲每年卖完茧子买枇杷给我吃,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一首关于父爱的诗歌在集体创作中诞生:

父爱是住便宜客栈时,我被臭虫咬得满身红疙瘩之后父亲心疼的表情;

父爱是我们逛庙会时,父亲怕我太委屈买给我的热豆腐脑;

父爱是逛完庙会回家,父亲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糊的万花筒;

父爱是雨雪天,父亲背我上学时那艰难行走的步履;

父爱是送我读峨山高小时,父亲粜稻、卖猪之后筹来的学费;

父爱是父亲送我到学校为我铺好的床铺;

父爱是父亲送我报考无锡师范时,熬夜摇橹那双熬红的眼睛;

父爱是父亲坐在船舱里弯腰低头缝补棉被时,那永难磨灭的背影。

……

阅读教学中,关注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微写作”,一般安排在结课阶段,而且应该在理解文本内涵之后开展,否则,“微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写作训练应该契合文本的内涵,紧扣教学的重点展开,这样才能与阅读教学有机融为一体。

三、关注情节空白,想象写

教材中许多文本由于作者行文艺术处理的需要,有些情节一带而过,简略处理;有些情节直接跳过,根本不写。这是情节发展的空白。这些空白的出现使文本更加含蓄、简练,但作者不写、略写,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忽视。这些行文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拓展文本的空间。教师如果能巧妙找准、利用这些空白,智慧地发掘文本中蕴藏的教学资源,进行“微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深入感知文本的人物形象,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功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雨果根据历史事实再创作的一篇小说。课文塑造了一位伟大的英雄形象——哈尔威。沉船发生之后,他沉着镇定、无私忘我地指挥船上人员逃生。在船即将沉没的最后时刻,哈尔威没有选择自救,而是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课文是这样描写的: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作家白描式的刻画,再现船长沉进大海时悲壮的一幕,更加凸显了船长高大的形象。处理这一段的教学时,笔者没有纠缠于船长能否逃生的思辨式的“理性”教学方式,而是采用了情景再现、引导想象、写话交流的情感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如下:

1.(音乐起)同学们,如果说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过程是一幅悲壮的画卷,那么,船长发出的四道命令就是这幅画卷中最能彰显船长人格魅力的四幅感人的画面。而接下来,我们将看到这幅画卷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2.同学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得救的人们眼含热泪,深情地呼唤着: “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此时的哈尔威船长依然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透过他平静的面容,我们似乎听到了他内心的独白:“朋友,不是我不想回家……”此时此刻,女同学就是“玛丽号”巨轮上得救的人们,男同学就是哈尔威船长。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吧。(学生“微写作”)

3.分组交替交流:

①同学们,此时轮船正在慢慢下沉,“玛丽号”巨轮上所有获救的人们正在深情地呼唤着船长的归来。谁来发出你深情的呼唤?(学生交流: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作为船长,您是完全有能力逃生的,难道您不想走吗?难道您不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吗?难道您不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无价的吗?)

②船长似乎听到了你焦急而深情的呼唤,但他依然纹丝不动。他坚毅的目光仿佛在告诉我们——(学生交流:朋友,不是我不想回家。作为一名船长,我就要尽到船长的职责。这艘轮船伴随我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我怎么能丢下她,独自逃生呢?我的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船上的人都得救了,我问心无愧。面对死亡,我毫不畏惧!)

③轮船还在继续下沉,海水已经淹没了船长的大半个身子,死神即将夺去他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脸庞依旧平静。生命的最后时刻,哈尔威船长默默地、依依不舍地向人们做最后的告别——(学生交流:亲爱的人们,再见了!亲爱的妻子,永别了!亲爱的孩子,我永远爱你!永别了,我的亲人们!我会在天堂永远祝福你们。)

④此时此刻,海水已经淹没了船长的双肩,谁再来深情地呼唤船长的归来?(学生交流:船长,您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您快回来。我们要和您一起回家。您不能抛下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啊!)

⑤船长不可能回来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高大伟岸的身躯将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美他!——(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教材中的空白通过教师艺术化的处理,再现了船长在生命最后时刻内心的活动,不仅巧妙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船长为何不逃生”,还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再现,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英雄形象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类似这样的文章空白,教材中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用心发现、匠心指引,学生定会用生花妙笔给予我们一个个惊喜。

猜你喜欢

微写作哈尔船长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出发吧,船长
不要盲目答应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当船长
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船长,我的船长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