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葡萄球菌病的综合诊治
2024-06-10李淑娟
李淑娟
(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农村局 河南 商丘 476100)
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形状类似葡萄,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中繁衍生息,也可在无氧的环境下存活,通常可单独、成对或相互关联成葡萄状排列。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土壤、水源、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和人类皮肤均有存在,属于常在菌。当动物遭受外来伤害或免疫力下降,葡萄球菌感染的几率就会上升,引发关节炎、肠炎、腱鞘炎等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脓毒症等。
1 感染原因
葡萄球菌病是一种急性、慢性、接触性传染疾病。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葡萄球菌已成为一种常见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该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无处不在,而鸡又对葡萄球菌较为敏感,在养殖过程中,鸡舍的环境、空气、土壤以及鸡体毛孔,都有可能被病菌入侵,使得鸡很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第二,饲养设施。饲养设施也是鸡感染葡萄球菌的重要传播渠道,例如,鸡舍破旧,鸡群密集,鸡在相互撕斗时尖锐物或铁丝容易刺破皮肤,从而导致鸡感染葡萄球菌病。第三,卫生环境鸡舍的饲料槽、饮水设施、饲料质量、饮水不卫生和环境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导致鸡免疫力下降,引起炎症,增加鸡葡萄球菌感染风险。
2 感染症状
2.1 败血型。其表现为精神颓废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出现红点或血斑、肌肉坏死、咳嗽、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恶化演变,病鸡败血症特征就会逐渐显现。
2.2 关节炎型。多因局部外伤感染发炎所致,它会引起关节肿胀、发热疼痛、僵硬、行走困难,严重的出现跛行,站立不稳,甚至常卧不起的现象。
2.3 脐炎型。该类型主要感染的是刚孵化的幼雏鸡脐部,由于幼雏孵化过程中,脐带闭合不全或者有损伤,环境中的病菌通过脐部伤口引发炎症。
2.4 眼疾型。眼部眼睑红肿且堆积大量的炎性分泌物,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2.5 呼吸型。鸡的肺部受到葡萄球菌侵害时,会引起呼吸道炎症变化,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精神差等症状。
2.6 脑骨髓炎型。其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最明显的是神经系统症状,头歪眼斜站不稳,后期可能出现瘫痪、昏迷、死亡。
3 诊断方法
3.1 镜检诊断。该诊断具有直观、快速的特点。通常采集鸡体组织或体液病料,制成涂片,然后通过酒精灯加温固定病料,在显微镜下查看病变组织或体液中的葡萄球菌,发现该病菌呈圆形、椭圆形、葡萄串等形状排列,且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3.2 细菌培养检测。通过采集病死鸡病料的组织样本,接种到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上,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且边缘整齐的菌落,然后通过生化实验,对分离的细菌进一步鉴定是否为鸡葡萄球菌。
3.3 耐热核酸酶实验。核酸酶具有水解核酸能力,是独特的酶,高温下仍保持活性稳定不变。临床上利用葡萄球菌产生耐热核酸酶的特性,检测高温下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判断是否感染葡萄球菌。
4 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感染鸡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首先,药物治疗常用的是抗生素类药物,功效主要是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生长,例如,青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在使用时根据感染类型按照说明剂量和兽医建议,不可滥用,以防细菌产生耐药性。其次,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根据鸡的病情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并结合支持治疗,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环境,降低鸡感染葡萄球菌病的风险。
5 预防措施
鸡葡萄球菌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鸡体一旦感染,殃及整个鸡群,因此预防措施至关重要。第一,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保持鸡舍通风、干燥、清洁,也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喷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灯杀灭空气中的病原体。第二,提供均衡营养,确保鸡的饲料中营养充分,增强鸡体免疫力,预防感染。第三,做好卫生防疫,对鸡舍、饲料槽、饮水器定期消毒,杀灭病菌。制定合理的接种方案,及时预防接种,对疫苗的接种要根据疫情关系决定次数和剂量,确保接种可行性和有序有效性。
鸡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疾病,对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预防鸡葡萄球菌病至关重要,根据感染的原因、症状,结合临床诊断,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降低鸡葡萄菌病感染风险,保障鸡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