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三结合” 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为例

2024-06-10孙晓琳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甘井子区社工街道

孙晓琳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大连 116033)

“三结合”教育模式即“学校、家庭、社区”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碰撞、人口的加速流动等因素,导致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的难度加大,研究新时代青少年教育的开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革镇堡街道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现状

1.1 青少年群体的基本情况。革镇堡街道现有青少年4 594 名,其中7 ~16 周岁在校生3 868 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3 253 名,占青少年总数的84.2%。重点青少年群体相对稳定。其中棋盘村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少年零犯罪社区。

1.2 “三结合”教育取得的成效。在区青教办的指导下,街道大力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的“三结合”教育模式,在各学校、各村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街道组织的“爱家乡”“关爱教育”系列参与性、体验性活动,在《大连日报》中《“小候鸟”的快乐暑期》 《学会关心 引领孩子寻找人性的光辉》予以刊登。2018 年革镇堡街道青少年代表在甘井子区举办的“传统礼仪我来学”竞赛中一举夺冠。一系列有益探索使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更加稳固,社区教育对青少年教育保护作用大幅提升,三方联系更加和谐紧密,青少年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环境得到了重视。

2 “三结合” 教育面临的困难

革镇堡街道属于甘井子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家庭居多,比例达到80%以上。在对30 个农民工家庭调查中发现,父母一方有稳定工作的仅占28.5%;从事小摊位、小店铺商品个体经营的占25%;而43%的家庭工作不稳定,生存压力较大,甚至顾不上孩子的教育问题。租住平房的占61%,其它居住在工厂宿舍、市场简易房的占18%。很多农民工生活单调乏味,时常聚集一帮老乡在家里打牌、喝酒、赌博,严重影响了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根据对棋盘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学历统计发现,农民工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高中学历占少数,大专以上高学历者为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言行,行为鲁莽、语言粗俗,在孩子面前缺少家长的威信,在家庭里,家长没有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的孩子影响极大。

3 加强和巩固“三结合” 教育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3.1 树立“大教育观”,即“社会教育”的理念

3.1.1 立足学校教育,重视社会环境、保障为后盾以及家庭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打造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拓宽教育途径,使学生教育从校内走向校外。

3.1.2 依托社区,整合教育力量,建立健全教育工作者服务体系。开设社区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讲堂,培养会教育孩子的好家长,树立家庭典型,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庭。

3.2 完善青少年社工专业化发展体系

3.2.1 加强现有教育专干培训工作,提高专业性。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者不仅要加强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的形成与巩固,还要关注专业理论的研究。对于社工群体应加强专业培训,如理论培训、骨干培训、情绪支持培训等。

3.2.2 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员采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采用融合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于其中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提高青少年参与度。

3.3 加强与外界联系,争取社会支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寻求其帮助和支持。譬如与博物馆、少年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成为共建单位,使其成为社区青少年的活动基地;与相关企业、学校签订协议,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社工进行培训、指导、监督;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社区青少年工作,同时为青少年的生活救助、权益保护等方面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十四五期间,大连市甘井子区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革镇堡街道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城市化的推进以及新城区的建设必将给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带来深刻影响,积极营造“三结合”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模式氛围,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的探索趋势。

猜你喜欢

甘井子区社工街道
“放学,操场见!”
青春社工
热闹的街道
我最好的朋友
热闹的街道
甘井子区领导春节慰问环卫工
社工
风居住的街道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