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高危学生成因分析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4-06-10梁永军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4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庭班主任

梁永军|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吴丹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心理高危学生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因得不到家长或同伴的认同,他们在心理或行为上往往会有以下特征:一是容易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二是情绪不稳定,易怒易暴,也常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三是伴有精神萎靡不振、偏执、敏感等抑郁表现,甚至还有自残倾向。近年来,政府、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高度重视。学校一般都会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并对筛查出的心理高危学生进行相应辅导与评估。同时,各校基本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也开展了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课,以及个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且严谨,但在开学初、考试季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往往能听到一些极端案例,心理高危学生问题已成教育之痛、家庭之痛以及社会之痛。那么,哪些原因导致心理高危学生的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应采取怎样的策略?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一、心理高危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缺失温暖的家庭氛围

一个心理高危学生的背后往往会有一个温暖缺失的家庭,如家庭成员关系恶劣的冷漠家庭,对孩子要求不切实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等。孩子往往因缺少关爱而导致性格孤僻,有自卑感且高度敏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不畅,不容易接纳别人,朋友少,有问题无处诉说,存在学习或交往障碍等,长久累积便容易成为高危心理学生。

(二)唯分数的教育评价

心理高危学生因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往往学习习惯不良,往往存在学业障碍。在当前中考分流、高考选拔、就业分层的现实下,以及唯分数的教育评价依然盛行的教育环境中,他们容易被同学或老师忽视甚至歧视,存在强烈的认同感缺失。在学业无法得到认同的情况下,他们更容易被各种不健康的思想、生活方式所诱导,遇到问题时缺乏解决的毅力,容易自暴自弃。

(三)无节制游戏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游戏对儿童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类型的游戏相伴,适度的游戏能助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容易让人上瘾的不良游戏,会对学生造成极大伤害。有些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不能自拔,放学后、节假日,甚至上课时无节制地玩,导致出现身体疲惫、视力下降、睡眠不佳等情况,社会交往、户外运动减少,身体机能减弱,学习专注力严重下降;有些学生被一些电子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虚幻场景所影响,导致其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产生错乱……此时,如果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不科学,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家庭交往矛盾与师生交往障碍,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厌世等极端心理。

二、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从心理高危学生的成因来看,无论哪一方面原因,都与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这三大因素中的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

(一)社会层面

1.加强家风培育,温暖孩子心灵

一个温暖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温暖缺失的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导致孩子敏感、自卑、孤僻,甚至善变,使其无法更好地融入群体,从而产生交往与学习的障碍。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社会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以及修身齐家的传统文化教育,并进一步加强家风培育,让人们意识到稳定家庭结构的重要性,以确保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原生家庭。

2.调节社会差距,减轻教育压力

“教育内卷”与社会环境有关,即人人都想学而优,都想读个好学校,有个好工作。社会需要激励,以提升发展效率,但社会更需要稳定。近些年,因“教育内卷”产生的对学生学业的单一评价,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减少教育竞争,归根结底要平等对待各行各业人员,缩小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推进就业招聘中学历、学校歧视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走上正轨,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与特长选择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一味地拼分数。

(二)家庭层面

1.注重家庭教育

家教是一门学问。家长要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以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1]。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家长要通过正面激励让孩子从小有目标并不断地努力实现,通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家人一起做事”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通过“好东西与家人分享”教育培养孩子的孝心和爱心。

2.多陪伴孩子

没有家长常陪伴左右的孩子是孤独的。家长要通过与孩子一起游玩、阅读、运动、劳动、旅行等方式培养亲情,让孩子增加安全感,以便更好地融入群体、进入社会。

3.着眼未来

一个富裕的家庭未必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而一个贫困的家庭也未必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无论什么家庭,家长都要着眼未来。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家庭未来最大的幸福。“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为家庭的未来负责。

(三)学校层面

1.改革学校教育评价方式

学校要转变以分数为主要维度的评价方式,要真正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2],多角度评价学生,发现其细微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同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群体中有事可做,得到认同,找到归属感,而不至于被忽略甚至被歧视。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教师,要真正从育人的根本出发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校和班级成为学生的温暖港湾,让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的对象。学校要让每一位教师意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比考出好分数更有意义。重视每一个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

2.重视情绪疏导

心理高危学生的出现有多重因素。作为学校里与学生最亲近的人,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识别出来,并对其进行跟踪和帮助[3]。平时,班主任可通过观察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并进行相应的情绪疏导: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可通过情绪疏导及时解决,使其不累积成大问题;对心理高危学生,班主任要能够读懂、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情绪,并积极与家长沟通,同时通过专职心理教师、专业医疗机构等多种途径积极干预,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极端事件[4]。

3.积极监测并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学校要通过心理普查和期初、期末等时间节点检测,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统筹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5],以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情绪疏导外,还要注重与家长同向发力。特别是在与心理高危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当遇到“无知”拖延、“高知”主见、“无力”依赖或“顽固”抗拒等不同类型的家长时[6],要提前做足功课,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以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家长的配合,助力学生早日走出心理危机。□◢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家庭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夸夸我的班主任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