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小学“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的实践探索

2024-06-10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4年14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学科

姚 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学校应思考如何全过程、全方位地把思政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是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学校要加以充分开发运用,以彰显其德育功能。然而,当前中小学对红色文化的开发运用往往存在缺乏校本化红色课程、缺少体系化红色活动、缺失多元化红色文化资源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基于这样的实际,笔者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杭州胜蓝实验中学(以下简称“胜蓝实验中学”)和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实践为基础,以整合、浸润、协同为设计理念,充分挖掘学科、校史、环境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把弘扬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通过红色文化+课程实施,红色文化+党、团、队活动,红色文化+特色活动,红色文化+环境共育等途径,构建了“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下面结合胜蓝实验中学和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实践①文中涉及的实践内容,没有特别指出是胜蓝实验中学或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均基于两校共同的实践(虽具体的实践场景不同,相关活动的名称有差异,但操作上大同小异,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为了表述的简约,文中不一一写明)。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一)整合

学校的主题活动、校园环境、学科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分布零散,不利于学生整体了解红色文化。例如,周一晨会中的升国旗仪式、音乐学科中的国歌教学和语文学科中的《升国旗》教学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各自教育或教学的重点不一致。对此,学校打破壁垒,以整合为设计理念将红色文化与德育活动、学科教学、学校特色等融合,从而提升红色文化的育人效能。

(二)浸润

“轻负高质”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学校以浸润为设计理念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即不增设红色文化教育课,不额外占用学生时间,而是让红色文化教育穿于学校各项活动、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学校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加强红色历史浸润。

(三)协同

学校还以协同为设计理念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即学校不同部门的教职人员及外聘专家围绕某个红色文化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并根据学校特色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以增强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例如,在教学《绣红旗》一课时,历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四科教师根据自己专业的特长,分别从历史故事、音乐歌曲、国旗绘画、国旗制作等四个方面为学生同上一堂课。

二、资源开发

(一)学科挖掘,形成数字红色教材

语文、音乐、历史、美术等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加强对学科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汇总、交流讨论,并按主题进行分类,再通过集体备课和课堂展示形成红色课程教案、课堂实录、微课视频、教学素材库等教育资源。同时,学校为每一门红色文化课程制作电子教材并生成二维码,以便师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取教材内容。

(二)校史挖掘,打造校本红色殿堂

学校成立档案研究小组,对校史进行梳理研究,挖掘出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以安吉路实验学校为例:1955年,教育部颁布《小学生守则》,学校被确立为杭州市试点校,并成立浙江省第一个红领巾班;1959年,学校成立刘胡兰红领巾中队;1985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此外,在六十多年的探索中,安吉路实验学校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物,如陈洪发老师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学校对校史中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汇总,并开展交流讨论,打造校本红色殿堂,让新生、新教师学习与传承。

(三)环境挖掘,共建多元红色阵地

学校还应注重党建阵地的建设和党建文化氛围的营造。以胜蓝实验中学为例,学校的实践如下:完善学校党建阵地——“初心道”“慎独亭”“红·蓝·青书房”;开发“红色电台”,用声音传递党建信息;创立“红色视界”,用图文传播党建文化,让师生在浓郁的红色氛围中成长与发展。此外,学校与周边党建共建单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生通过参观考察这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可以近距离学习了解红色文化。

三、实施途径

(一)红色文化+课程实施

学校将红色文化与学科课程的教学整合,通过学科融合、学科拓展、学科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感悟红色文化。

1.学科融合

所谓学科融合,即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学校确定的红色文化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学校根据红色文化内容及其分布情况,选取合适的主题;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各自教材中寻找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备课组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将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合到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2.学科拓展

所谓学科拓展,即教师通过红色课程的教学(借助数字红色教材)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具体操作流程如下: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红色影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等;课上,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获得感悟;课后,学生通过记录感悟、撰写相关调查报告等方式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

3.学科实践

所谓学科实践,即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学生在知行一体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教师通过调查了解校内外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情况,在教学能与之匹配的课文时适时引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资源,并指导学生于课后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二)红色文化+党、团、队活动

学校将红色文化与党建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融合,通过“以党带团、队,团、队一体化”形式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1“.共产党,心方向”活动

学校开展“共产党,心方向”活动,即由校党委书记带头,要求学校党员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红色文化教育课。如开展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的党课,把责任和担当浸润进学生心里,并引导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思考。

2.“共青团,心所往”活动

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对“美好学生”的要求,学校开展“共青团,心所往”活动,并提炼出共青团员品德的12 个关键词——自律、诚信、坚毅、奉献、严谨、独立、担当、团结、包容、关爱、感恩、敬畏”,推出“读厚12个价值观,让精神美好成长”系列主题活动。

3.“红领巾,心向党”活动

学校加强仪式教育,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如安吉路实验学校在少先队入队活动中让学校的党员、团员教师为学生佩戴红领巾,寄语学生向先锋模范学习,争做祖国栋梁之材,并于活动后让少先队员们交流分享“我心目中的先锋”。

(三)红色文化+特色活动

学校将红色文化与学校德育活动融合,形成了校本化的红色特色活动链,对学生开展梯队式红色文化教育。以胜蓝实验中学为例,相关活动如下:针对七年级学生,学校开展爱心义卖、捐赠、敬老助老、社会服务、结对助学等“学习先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社会和谐与温暖。针对八年级学生,学校每年举行“‘我的14岁集体生日’主题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老物件不断被淘汰。为帮助学生认识红色物件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学校成立红色物件展览馆,征集红色物件,并引导九年级学生追寻红色物件,传播红色物件的历史故事。

(四)红色文化+环境共育

学校将红色文化与学校及周边环境融合,通过学校红色阵地打卡、周边红色基地护照盖章、空中红色平台搭建等形式让学生在红色文化氛围中体悟红色文化知识的力量。

1.学校红色阵地打卡

在始业教育中,学校组织学生游览校园,并到学校的红色阵地打卡。参观结束后,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记录活动感悟。

2.周边红色基地护照盖章

学校统一制作学校周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护照,引导学生每学期至少参观1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结束后,学生可持护照找老师盖章并上交活动记录。盖章数目及活动记录的等级(由教师评定)可作为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等评选的依据。

3.空中红色平台搭建

学校搭建空中红色平台,每天中午根据不同的红色主题,为全校师生播报红色故事。学校还将红色故事整理成册,为更多师生提供学习资料。

四、实践保障

(一)党政团队,组织协同

在挖掘学科中的红色元素时,教学处协同各学科组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实施“红色文化+党、团、队活动”时,党、团、队部门积极配合,将红色文化的各项活动有机整合。

(二)队伍协同,全员育人

学校学科教师、班主任、团校教师、大队辅导员等全员参与红色教育。部分教师还创造性地开展红色活动,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开设“防护服下的你,最美”等活动。

(三)制度协同,形成合力

学校以制度协同形成教育合力:规定每位党员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一节红色文化教育课,并积累物化成果;学期末,学校开展优秀红色课程评比,并就评选出的优秀红色课程录制微党课、微红色课程,并定期在学校的朗读亭、校园电视台播出。

(四)环境协同,三位一体

学校、家庭、社会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方面各具特色。学校教育全面系统,家庭教育能够兼顾学生个性,社会教育则具备更丰富的资源。学校通过授牌等形式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增进家校互动,打造三位一体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成长。

五、实践成效

(一)建立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

学校建立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包括数字红色教材、红色殿堂档案、学校红色阵地打卡资料、周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护照盖章情况、空中红色平台积累的素材等内容。根据教学需求,教师还制作了与教案相匹配的微课视频。

(二)培育时代新少年

学校构建的“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促进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学生,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郑诗云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担任全国少工委委员,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学校的相关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多次被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媒体报道。

(三)构建育人新样态

学校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新样态,为建设“美好学校”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各级各类荣誉称号,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