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24-06-09魏文鑫

科学咨询 2024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魏文鑫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福建厦门 361102)

一、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征

(一)鲜明的时代性

在看待高校校园文化时,我们必须将其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紧密地与时代发展潮流相契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从过去对技术型人才的单一需求,转变为对具备高素质技术能力人才的需求。这一转变不仅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做出相应调整,而且要求校园文化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同时,高校校园文化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高校应通过大力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认同感,有效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价值观的侵蚀。因此,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校园文化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又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持久的渗透性

高校校园文化的持久渗透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和其他教辅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深远影响上。校园文化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此外,校园文化的持久渗透性还对校园中的工作人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教职员工更加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奉献,更加关注自身发展、追求卓越,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谐共进。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能够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三)广泛的参与性

校园文化涵盖了诸多要素,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以学生和教职工为主体,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部分构成。具体而言,物质文化包括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校史馆等建筑以及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而精神文化则体现在校训、校规、校风等方面。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兴趣的师生群体的需求,校园文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学术活动、体育运动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合作项目等。这种广泛的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而且强化了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浓厚的学术性

校园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具有浓厚的学术性。校园是各种先进思想、文化和理念的汇聚之地。高校活动主要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开展高质量学术研究进行。高校师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进行学术创作时拥有明显优势和责任。在当今科技竞争为主导的社会背景下,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创新能力的摇篮,其学术专业水平对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学校应积极举办各类创新活动,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所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二、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

(一)指引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指引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全体师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拒绝错误思想导向,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文化元素,如同指南针,为学生和教职工指明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职工更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科学方法管理校园,用真诚情感打动学生,助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融入校园文化,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然而,一些不良因素如急功近利、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等思想也试图侵蚀校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在此背景下,校园文化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甄别和筛选的作用,积极吸纳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元素,坚决抵制违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现象。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思想交流、知识传授的圣地,其校园文化对师生的行为、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二)塑造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塑造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师生营造一种情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氛围。这种环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启迪。校园文化以无声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学生在校期间广泛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文化体育等。这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术研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文化体育活动则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也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心灵的洗礼和启迪。

(三)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提高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使全体教职人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这种激励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首先,在物质层面,合理的校园布局、安全整洁的绿化环境以及具有特色的班级风貌,不仅为师生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而且有助于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预防抑郁情绪的产生。其次,在精神层面,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校纪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在当前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且要求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全体师生的奋斗精神,引导他们勤奋求实、拼搏向上,积极投身于国家发展所需的行业和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摇篮,其校园文化反映着全体师生的共同意识。只有那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被广大师生所认可和接受,进而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激励和启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反之,不良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不仅会阻碍师生的个人发展,而且可能对国家的发展储备力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保持积极的奋斗方向对于激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希望[1]。

(四)传播功能

传播功能是校园文化另一重要功能,指的是校园文化对师生及其他社会成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这种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方面,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自信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积极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师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外方面,校园文化则能够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特点,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同时,校园文化对社会成员也具有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的主要基地,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大量专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这些优势使得高校在推动社会文化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家庭也间接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通过提高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的组成——家庭。此外,高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如支教等,也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在支教活动中,高校学生不仅为当地学生带去了知识和精神上的帮扶,而且激励着他们奋发图强、努力成才。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当地教师群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着当地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总之,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高校校园文化结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物质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物质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体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及娱乐提供了基础保障。它涵盖了校园建筑设施、植被绿化、河流湖泊以及地形地貌等诸多方面。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够装点校园,使之更加美观,而且能对师生的心灵产生净化作用,有助于陶冶情操。通过合理规划教学楼、图书馆、校史馆、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精心设置文明标语、名言警句和名人雕塑等人文设施,我们可以显著提升师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从而激发出更高的热情和创造力。同时,明亮干净的教室、宽敞有序的道路、生机勃勃的花园以及科学专业的教育设施等,都在无形中给予学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他们积极向上、奋发向前。在美丽的校园中,师生们共同工作与生活,深受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这种熏陶使学生更加热爱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进而热爱同学、老师、学校和祖国,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二)行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行为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全体师生共同的工作与生活所产生的活动文化中。这些活动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外文体活动、教职人员的组织管理活动以及后勤服务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对于抵制外来文化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充满青春活力,对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这些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塑造积极的自我形象。对于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难,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沉浸在种类繁多的活动中,学生们能够淡忘不愉快的事情,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行为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制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制度文化是学校有目的、有意识选择的,用于维护校园秩序、保障正常运行的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的文化。它包含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制度文化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旨在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和维护学校秩序。这些制度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现状。而隐性制度文化则遍布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渗透,而且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的日常工作依赖于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以及校规、校纪等的支持。它们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式,形成了校风校貌,并规范了师生的行为和精神风貌。每所学校都拥有独特的办学目标和方针,以及相应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文明健康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舆论对师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文化具有一定的约束力[3]。

(四)精神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审视精神文化。从历史角度看,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的,凝聚了师生群体的共同价值理念和追求,既具有继承性又富有创新性。从文化角度看,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科技创新和教书育人的场所,其精神文化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孕育而生的,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在校园精神文化中,学风和教风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学风不仅关乎教学问题,而且与学习氛围的营造紧密相连。积极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风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其中,师德师风建设尤为关键。学校通过优良的教风推动学风的发展,形成学风与教风的良性互动。校园精神文化对每位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遵守校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实现自立自强。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无形的感染力和约束力。在这种力量的引领下,学生们能够不断成长、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优质的校园物质文化在无声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我们应当首先关注校园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些细微之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校园环境的规划布局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是高校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的生动展现。因此,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不仅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且为他们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和成就自我提供了有力支持。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增添设施,而应确保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助力学生成长。例如,通过校园里多样化的植被,学生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感受自然的韵律和生命力,从而增强对美的领悟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此外,人文环境的建设同样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人文大家的风采,校园内应设立不同专业领域奠基者、开拓者等伟大人物的雕塑,并在教室、走廊、宿舍等公共场所展示体现校园文化的名言警句。校园广播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应定期播放国内外时事新闻,以激励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自身素质。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塑造良好精神风貌以及强化育人功能方面的作用。

(二)改进行为文化,实现服务育人

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让全体师生在参与中更好地体验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要包括专业性的学术活动,也要涵盖大众化的娱乐活动。例如,学校通过举办红歌、校歌比赛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开展趣味运动会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田径运动会来锻炼学生的体魄,实施支教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安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此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正面、多元的网络文化活动,以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并吸引更多群体感受其魅力。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努力成为新时代文明大学生的典范。

(三)完善制度文化,实现管理育人

学校规章制度的存在是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的稳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我们应致力于完善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好的制度不仅能够保障学校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前瞻性,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同时,为了增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还应积极征集师生对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使校园规章制度更加科学和民主。其次,培养良好的教风至关重要。教职工作人员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投身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以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职员工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最后,推动勤奋好学的学风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习能力的高低固然与天赋有关,但后天的努力更为关键。我们应鼓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文体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丰富个人经验。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我们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凝练精神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孕育了众多优秀的精神文化。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底蕴。在坚持开展多元的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要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学校应重视对校史的挖掘和资料的整理工作,通过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等活动让他们深切感受校园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校徽、校风、校训和校歌等精神文化符号的宣传力度,使师生更加认同和珍视校园精神文化。同时,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必须加强对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宣传力度。高校通过广泛传播时政信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等方式提高师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促进高校自身长远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应对不良思潮的挑战,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团结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利用优秀的校园文化育人资源服务于高校培养目标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高尚情操塑造人以及优秀成果激励人的原则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