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策略

2024-06-09李金芝彭娟龙丹

科学咨询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人工智能

李金芝,彭娟,龙丹

(1.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2.重庆工程学院,重庆 40005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互联网行业在刚刚兴起时,主要以扩大用户数量与发展规模为目标,依托互联网营销思维与流量思维,带动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实现了数据经济的不断增长。在该经济发展模式的带动下,我国实现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在数字经济巨大红利的诱惑下,各实体经济开始在自身的经济体系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但是,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情况仍不够完善,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实现产业间的加速融合。为此,本文重点对如何加速推动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现状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使一些传统实体经济得以整合,实现从发展理念到经营模式的全面变革与突破。现阶段,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有转型或变革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作为跳板,以保障转型后能站在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虽然我国正大力推广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产业融合,但融合现状显示,我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一些重工制造业和小微产业中,数字化转型工作仍有待提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2022年,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5个主要国家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8%。这导致一些国家在面对庞大的经济红利诱惑下,纷纷开始进行数字经济的“淘金热”。例如,英国出台了《数字经济战略(2015~2025)》以构建数字化强国发展战略,德国在其数字战略2025中明确了自身制造业转型的思路,日本提出以构建超智能社会为发展方针,推动数字技术与现实融合。现阶段,数字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新形势与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而且是国家在全球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象征。由此可见,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将以数字经济为主体,推动实体经济的变革与发展[1]。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带来的利润一直呈正增长态势,数字化技术不断迭代创新,以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的新业态不断加速发展。根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技术团队预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预计在2020年至2025年期间将增长至80万亿元,约占我国GDP总值的55.17%。该团队预测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直接参与数字经济建设的网民规模已达到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了2175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

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实体产业的融合

(一)农业

1.促进农业与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形式及销售经营模式主要以个体售卖为主。农民将农产品售卖给批发商,批发商通过统一零售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售到各地。虽然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体制,个体销售方式难以实现利润的进一步提高[2]。因此,国家需要协助农业进行产业改革,帮助农民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兴销售模式,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2.助力农业生产效能和安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在机械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的建设程度较低,导致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才能保障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实际上是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推进农业产销的创新发展,而且可以降低农业环境安全监管的难度[3],从生产基层改善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实现以信息技术保障农产品生产效能与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

3.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农户已逐渐适应通过网络渠道开辟点对点销售的新途径。网购平台的出现使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途径从单一的经销商销售模式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服务体系。在网购平台中,农户可以直观地展示农产品,并通过平台数据及时了解行业动向。我们利用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户对未来农产品贸易进行研究,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4]。

(二)制造业

1.创新制造业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制造业也逐渐开始进行生产方式与体系上的变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不断形成制造业产业链的新格局,重构传统产业体系下的价值观。这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首先,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革以C2B新型商业模式为开端,推动传统销售模式从“先生产后需求”朝着“先需求后生产”的模式转变[4]。其次,制造业以服务化2.0为基础,向消费者提供以生产方式、科技、服务和产品的有机结合体,满足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不同需求。最后,制造业通过虚拟生产和虚拟销售的方式,打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间的虚拟产业链条,实现信息技术带动制造业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增加成品的迭代速度

随着高新技术在制造业的不断深入,意味着我国制造业所生产的工业成品速度将不断加快。为了进一步巩固在市场中的地位,制造业企业需要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产品的生产与更新速度,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产品设计与研发。这样可以解决企业缺少设计团队与研发能力等问题,实现对新产品设计模型的初步设定。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化平台,记录所有产品的研发数据,帮助设计人员在后期对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与故障维护。

3.推进生产服务体系智能化

目前,部分智能化开发程度较高的企业尚未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实体经济中,其发展政策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生产,距离建立服务社会的柔性生产平台仍有较长距离。然而,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已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自身及附属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构建了完善的成品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为企业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5]。例如,企业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销售出去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定期收集设备运行或故障数据,便于进行产品的监管与升级。

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农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农业经济中需求预测问题

我国农业农产品生产的产量与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不确定性。农业领域的生产主体十分分散。在面对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完整和信息导向频繁变化的情况下,农户做出的市场需求预测通常是非常主观且不准确的。以生产周期较短的农产品为例,散户通常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生产方向。通常情况下,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同时需要承担巨大的生产风险。例如,2020年,猪肉价格疯涨。但在2021年之后,猪肉价格大幅回落,甚至低于正常时期。这种市场需求与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影响。我们通过大数据技术,汇总近几年农产品市场的行情数据,帮助农户判断下一阶段的生产方向[6]。虽然大数据汇总的市场行情数据无法精准预测哪种农产品价格会升高,但农户可以借助数据进行保守生产,合理分配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或生产规模,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与商业模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模式的融合分析可知,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是解决传统销售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传统模式下,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分别位于销售链的两端,农户通常以较低价格将农产品卖给采购商,而采购商则在提高商品基础价格后将其卖给实体店,实体店进一步提升价格后再售给消费者。期间,农产品价格可能增长到基础价格的1/3甚至1/2以上。这种模式导致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断裂,消费者与农户的联系被完全隔断,经济流通的控制权落在中间商手中。生产者无法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及时调整价格,造成经济体系的盲目性与无序性[7]。此外,由于该销售模式下农产品储运时间较长,一些优质农产品在长期储运过程中可能会质变,导致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农户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进一步导致农户可能放弃对农产品的高质量控制,转向量产模式。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我们能够对现有销售模式进行调整,规避传统销售模式下的多种问题。例如,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就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农户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的例子。通过这种模式,城市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联系农户,预订或直接购买原生态的农产品。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实时跟踪农产品从种植、生长到成熟整个过程。这种模式不仅让消费者吃到放心的产品,而且为农户提供了增加农产品经济收入的新渠道。在这种模式下,订单通常是基于长期合约。农户在网络上发布预约申请,消费者在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后可以在线上进行预约和付款。在这种模式下,农产品的价格会比市场价更优惠,但所有风险需要由农户自己承担。这种模式不仅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而且是农户与消费者组成经济共同体的重要形式。

(三)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农业生产效能和安全的提升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农业生产效能与生产安全进行提升,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必经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并针对智能农业进行详细规划,如“研制农业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智能化农业装备、农机田间作业自主系统等。建立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智能农业信息遥感监测网络。建立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开展智能农场、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牧场、智能渔场、智能果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等集成应用示范[8]”。当前,我国某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仍面临监管难题、生产技术与设备落后,以及生产成本逐渐增加等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建立智慧农业系统作为切入点,从生产技术与设备方面对我国农业经济进行调整,并通过合理利用智慧农业系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以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此外,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还可以增强农户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农户能够详细了解农产品在每个生长阶段的情况,包括是否出现病虫害或缺水缺肥现象,从而提前获取农产品生长的详细信息来对下一阶段的计划进行调整。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机械化农业经济调度体系

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实体经济,各地政府应积极引导城市资本投向农村基层建设,并鼓励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参与农业经济建设。这一策略旨在弥补我国偏远地区农业体系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的目标。在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过程中,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以农业活动中的机械作业为例,每年的春耕与秋收季节中,全国将有数十万台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对于各地政府部门来说,这是全面掌握农机作业进度及作业供需的关键阶段。通过互联网技术、定位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的农业活动模型,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管辖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从而科学地设定跨区引导作业策略,提高农机使用效率[9]。

(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柔性化生产平台

当前,我国的制造业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柔性化的生产平台,以推动制造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工业化生产模式下,不同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主要依赖产业链的分工加工方式,即通过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分割成几个功能模块,实现产业链的分块式生产。但这种生产方式受到时间和加工工艺的限制,易于产生技术对接问题,从而限制制造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企业之间可以建立更加柔性的生产线合作方式,促进传统生产线向平台化转变。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生产方式时,我们需要将生产过程数据化,使企业内部的生产结构易于形成一个信息化平台。在此平台下,企业的各个生产阶段均能实现生产能力的调用与配置,目的是搭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化生产平台[10]。这种生产方式转变可解决传统模式下的技术信息不对等和产业链条对接错误问题,促进制造业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1]。

(六)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中的融合策略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设备制造正朝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制造业的经济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目前,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制造中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绝大多数的生产车间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这种生产方式与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相比,能够大幅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高精度设备领域,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这些行业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其业务领域,从而扩大自身的经济体系。同时,这些技术也促进了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为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1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与制造业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我国有近半数的实体经济未能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际生产中,仅将互联网技术等应用于广告营销。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实体经济领域对现代信息技术还比较陌生,缺乏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信心。因此,我国需要大力推广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数字经济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

第二,行业缺少管理单位。从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角度来看,在融合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未能有效参与。这使得融合进程缓慢,甚至出现阻碍融合的情况。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建立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监管部门,以有效把控实体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人工智能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