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二级学院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析

2024-06-09李兴成唐燕

科学咨询 2024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李兴成,唐燕

(1.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2.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重庆 40216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国务院将“稳就业”置于“六稳”工作的首要位置,要求各高校要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做好规划,充分发挥调动高校就业部门、二级学院教师、校友、校企合作企业等各方力量,精准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能高质量就业[1]。

高校二级学院是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因此,二级学院要有全局思维和底线思维,在“精准”指导服务工作理念指导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服务措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机制,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内涵

“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未有明确定义。该词最初见于201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指出:“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满足毕业生就业创业新需求,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供需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大力拓展服务内容。”教育部办公厅历年的《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均从不同的角度要求各高校建立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精确采集岗位要求和求职意向,向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优化完善本地本校网上就业服务,提升人岗匹配精准度和实效性,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完善就业帮扶机制,加强就业统计核查,确保各项就业工作有序推进。从字面意义上看,“精准”意味着精细和准确,涵盖了极其精确、毫无差错的含义。因此,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二级学院需要迅速转变传统的、常规的、普遍性的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树立起“精准”的工作管理理念,通过精准培养、精准指导、精准施策和精准服务,努力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周到和准确,从而确保学院毕业生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2]。

二、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高校普遍采用的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二级学院就业办公室相结合的模式。二级学院扮演着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与参与者的角色。然而,二级学院的就业工作多数由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就业工作办公室(通常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代为履行职责)、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来负责。这导致二级学院在开展就业工作时往往沿用传统模式,即严格按照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要求进行,缺乏创新和精准施策,从而使许多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在就业市场环境不佳时出现倒退的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二级学院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状况,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需要探讨。

(一)缺乏全过程育人思维,部门间各自为政,缺乏协同合作

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二级学院的办学质量,同时也关系到二级学院的专业发展及后续生源的质量保障。然而,在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与学生工作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教学部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执行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关键的教学实践和见习环节则显得不够重视[3]。这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模糊,对行业发展方向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学生进入毕业阶段时,会面临对本专业就业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同时,负责就业指导服务的部门在面对学生就业过程中暴露出问题时,也未能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学部门。即便问题得到了反馈,但由于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以及学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分与绩点问题,这些反馈往往最终无法得到妥善处理。

(二)缺乏工作主动性,过度依赖上级指导

二级学院作为就业工作的执行部门,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等待、依赖和索取的心理,对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这一上级管理单位过度依赖。当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尚未发出就业工作通知时,二级学院往往不会主动着手开展毕业年级的相关就业工作。例如,在邀请本专业招聘单位进校选拔人才方面,如果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没有对邀请场次做出硬性规定,二级学院通常会等待学校发布相关单位的招聘通告后再通知学生参与,缺乏主动寻找并与专业相关单位对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就业指导服务人才不足,影响毕业阶段工作推进

在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主要参与者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通常由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任)、辅导员或班主任等。然而,这些人员常常身兼数职。例如,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需负责整个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和党建相关工作,就业办主任还需协助处理全院学生的奖助贷及日常事务,年级辅导员则要承担党建、团建、日常事务以及毕业阶段的各种繁杂工作。这使他们在精准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的思考相对有限。同时,由于参加集中培训的机会较少,且培训内容多为大方向政策性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指导,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尽管许多二级学院鼓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参与就业工作,但缺乏考核机制或相关激励措施,使这一举措更多地停留在形式上,难以真正落实。

(四)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指导,导致学生毕业阶段普遍比较迷茫

学生入学后,虽然学校就业和创业指导部门按照教学计划,在大一、大二阶段为学生安排了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指导课程,并将这两门课程的成绩与毕业证和学位证的获取挂钩。然而,这些课程主要采用网课形式,停留在灌输式教学阶段,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二级学院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中,除了辅导员在周末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偶尔进行就业指导外,并未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4]。因此,学生缺乏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和体验,可能导致他们在毕业阶段对自己的专业就业方向感到迷茫。

(五)缺乏对行业单位的深度挖掘,导致企业和毕业生的沟通桥梁不畅

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中,二级学院应主动与相关专业行业、企业建立联系,利用校企合作、专业协同发展的机会,与他们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二级学院过度依赖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就业招聘信息来推动就业工作,而未能充分挖掘本学院专业相关行业的资源,也未及时主动联系并了解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在推送就业信息时,辅导员往往只是简单地转发学校或学院提供的就业信息,未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差异,导致大量就业信息被学生忽视,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六)缺乏对就业定位的精准把握,导致学生在毕业阶段左顾右盼,犹豫不决

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职业规划不明确、目标定位不清晰的问题。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期望过高,未从自身条件和所学专业出发,一心只想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进入央企、国企,屡次失败后就错过了最佳的求职机会。部分毕业生盲目前往一线城市寻求就业,不愿意考虑在二、三线城市、西部地区就业。此外,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部分毕业生选择报考研究生以暂时规避就业压力。然而,若未能一次成功上岸,他们往往会加入“二战考研大军”的行列。这些情况都导致学生中出现“慢就业”“缓就业”的现象。因此,作为学生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二级学院需要系统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确保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专业和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在毕业后能顺利进入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企业或行业就业。

三、二级学院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精准培养,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二级学院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而教学工作则是其核心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二级学院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首先,二级学院要与学院就业办公室、实训中心紧密合作,积极走访与专业相关的重点企业、校企合作单位,咨询行业专家及优秀校友,充分吸纳他们的宝贵意见,以便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修订。其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二级学院应将行业对本专业的必备技能纳入重要的实践课程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前往企业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使其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更深入地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5]。最后,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应作为每位学生的必修课。二级学院通过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持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精准指导,建立全员就业工作指导服务机制

精准指导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执行部门,二级学院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二级学院要党政同责,高度重视并共同管理就业工作,实施领导班子“一人一班”的责任制度,确保每位领导都能切实做好自己分管班级的就业指导工作。第二,二级学院要充分调动系、教研室以及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绩效或教分奖励的方式,激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来,从而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保障[6]。第三,二级学院要重视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就业工作部门及年级辅导员的政策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根据政策和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第四,二级学院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创业课程学习外,二级学院还应在大三阶段增设求职简历制作、面试技能培训以及面试礼仪培训等相关课程,为学生在大四阶段的求职应聘做好充分准备。

(三)精准施策,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级学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主阵地,要始终把这两项工作贯穿在四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第一,二级学院要大力推进大学生的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新生通过第一学期的专业引导和实践,明确专业方向,并制定个性化的四年学习与发展规划。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与辅导员应在每学期初进行督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按计划推进,并对未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预警。每年,学院都会举办总结表彰大会,评选出“十佳学业标兵”“十佳竞赛标兵”“十佳社会实践活动标兵”等优秀学生,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优化自己的大学生活。第二,二级学院应积极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沟通平台,以毕业生专业需求为出发点,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校友资源、历年招聘企业以及教职工合作项目等渠道,获取用人需求信息,通过学院的微信公众号、QQ及微信群等社交平台,精准发布就业信息,拓宽信息来源和发布渠道。第三,二级学院应创新招聘模式,摒弃传统的单一企业招聘会,而是组织相关行业企业在统一时间集中举办小型行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同时也让企业有更充分的时间了解学生[7]。此外,二级学院还可以联合其他学院,共同举办更大规模的行业双选会,吸引更多用人单位和学生参与,从而提升就业服务的实效性。第四,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作用,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就业机会。学院的两委会中常设的校友与就业工作部,其核心任务就是协助学院开展校友联络和就业援助。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部门和辅导员应充分利用这支队伍,指派他们定期浏览同类学院的就业网站,搜集和整理与本专业相关的招聘信息,并及时更新发布到各年级、班级的群聊中,以便学生根据信息投递简历或参加现场招聘,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选择和信息来源。

(四)精准服务,打通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

精准服务是做好就业工作、提升就业指导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二级学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我们要熟练运用学校的就业工作平台,深入了解其各项功能,并及时向学生进行详细使用说明,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该平台。

第二,我们必须精准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并建立详细的工作台账。各班级的联系领导和辅导员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就业需求和方向,把握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所面临的困难,从而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分析。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挑战、就业能力不足以及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的毕业生,我们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指导”的工作模式,为他们提供定向、定人的就业信息推送服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采取送毕业生上门应聘的方式,助力这部分就业困难的学生顺利找到工作。

第三,精准服务也体现在对考研学生的关怀上。二级学院需要建立导师制度,由导师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学习建议,并协助解决学习中的专业难题。在学生初试成绩公布后,导师还应在复试准备、面试技巧以及学校调剂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8]。

第四,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也是精准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需要主动走进校园招聘的企业,深入了解学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从而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长期支持和配合,而且能进一步巩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为后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我们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就业办和辅导员应定期走访学生寝室,与毕业生进行亲切交谈,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毕业去向。同时,我们还应积极为学生提供成绩单出具、就业协议书邮寄、档案寄送以及政审材料等服务工作,确保学生在毕业阶段能够时时处处感受到学院的关心和帮助。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四、结束语

二级学院在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二级学院要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统筹安排下,主动创新作为,在精准指导和服务上下功夫,以问题为导向,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完善和构建精准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能力,有序推进就业工作,为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