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析
2024-06-09鲍丙金麻文娅
鲍丙金,麻文娅
(1.万山区人民医院,贵州铜仁 554200;2.铜仁市人民医院,贵州铜仁 554300)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医学影像技术同样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特别是在急诊患者病因的诊断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当医生遇到脑部、腹部不适或疼痛的复杂急诊情况时,影像学技术能够为急诊患者的病因提供初步判断,结合其他诊断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因此,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既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作用,我们不仅需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需要在临床诊断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医学影像技术,从而为明确患者病因和确诊疾病提供有力的依据。为此,本文概述了医学影像技术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临床常见的几种医学影像技术类型,分析了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一、医学影像技术简述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一)医学影像技术简述
医学影像技术是包含超声、CT、X线片、核磁共振、介入等多种方法的新兴医学技术[1]。这些技术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照射、磁共振成像、血管摄影及心血管造影等手段,为医生提供患者病情的详细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类型选择适合的影像技术进行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手段,也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在医学影像技术出现之前,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主要依赖触诊和解剖,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风险。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为患者的病因诊断带来了巨大的帮助。随着这项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其辅助检查和诊断的价值日益显现。特别是对于病情危急的急诊患者,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B超、CT和介入等,能够快速确定病变位置,明确病因,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医学影像检查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效果。总的来说,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急诊抢救中,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成功挽救生命。鉴于生命的不可再生性,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几种临床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简介
(一)计算机X 线摄影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X射线的强穿透力对人体进行照射,将人体图像投影至影像板上,并通过数据转化器和激光成像技术来形成图像。一次摄影便能捕获多层次的信息,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参考依据[3]。医生通过观察X射线穿透人体后形成的图像来分析病情,从胶片上便能清晰地识别出患者体内的病变及其具体位置,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X射线技术在检查人体器官组织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骨科疾病的诊疗中应用广泛。例如,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骨折程度、骨骼病变或畸形以及形态位置等信息,诊断准确性相当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膀胱、血管等以往难以成像的器官或组织也能通过X射线进行成像了。
(二)CT 技术
CT技术,也被称为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它由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与存储系统以及X线体层扫描装置三大部分构成[4]。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X线对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深度逐层扫描,随后通过计算机对采集到的病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图像共建,最终生成二维或三维图像,并对这些病理图像进行有效地存储。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横断解剖图像来精准分析和诊断患者的病情。多层CT技术以其高分辨率的图像、快速且大范围的扫描效率、直观立体的病灶结构展示以及安全简便的操作方式等优势而备受青睐。与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相比,CT技术不但能进行定性扫描检查人体器官外,而且能提供精准的检查部位病理数据信息,有效弥补了X射线诊断的不足。
(三)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借助外部磁场对人体患处施加固定的外界脉冲射频,使得人体内部的氢元素在刺激下产生磁共振现象。当磁场消失后,质子在松弛过程中会发出MR信号,计算机则对这些共振信号进行处理并形成图像[5]。例如,在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中,我们可以利用核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来全面清晰地展示心脏和心房的细微结构。MRI技术是一种无创技术,不仅能全面展示患者的心脏器官结构并反映心血管疾病的病变情况,而且不会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任何损伤。MRI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以及能有效识别病变组织和器官等优势,在肿瘤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中,MRI技术提供的病理信息依据具有极高的价值。
(四)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诊断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扫描患者的病变部位,从而测量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和数据。接收器会接收到人体组织、器官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绘制出图像[6]。医生通过将形成的检查图像与健康器官组织的图像进行对比,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病变的具体位置和类型。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检查过程方便简单且耗时短等优势。此外,超声诊断技术还分为A、B、D、M、V等不同类型,各类型的超声波可以以不同的形态穿透人体进行扫描。根据人体部位的不同,医生会采用相应类型的超声诊断技术。
(五)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DSA技术是X线血管造影术与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工作原理是,医生在向患者体内注入造影剂前后,分别拍摄两帧X线影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通过减影、增强和再成像的过程,我们可以消除不必要的重叠结构阴影,从而得到清晰的纯血管图像,使血管影像清晰可见且实时显现。DSA技术具有高对比度分辨率、检查用时短、造影剂用量少、浓度低、患者X线吸收量明显降低以及节省胶片等优势。因此,它常被应用于血管疾患的临床诊断中,如心脏大血管检查以及在血管出血时进行栓塞治疗等。
三、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二者间的关系
(一)二者紧密相连,专业互补
医学影像诊断是基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诊断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有力支撑,而诊断报告则直接体现了技术的质量。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技术所依据的理论有所差异,且各自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各具优势。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我们需根据患者的病种、病变部位及病情实际,选择适合的医学影像技术。有时,我们甚至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技术来进行综合检查与诊断,以充分发挥各类技术的独特优势,规避单一技术的局限性。同时,我们也应从患者的经济条件出发,为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选择经济实惠的检测方式,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总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发展[7]。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与医学诊断的联系愈发紧密,可供选择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增多,推动了二者的深度融合,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提升了整体医疗水平。
(二)二者具有专业独立性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含五大不同类型,对影像操作技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技师们不仅需要掌握这五大类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需熟知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物理学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深入理解各类医学影像技术的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因此,专业的诊断医生必须持续吸收和学习新知识,密切关注影像技术的最新动态。在医学影像诊断的实际应用中,医生应充分了解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对各种影像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和熟练的操作能力,深入了解医学影像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涉及的技术应用,熟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的来说,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了关键的图像信息和精准的病理数据,为疾病的确诊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和参考。医学影像诊断则是对这些医学影像资料的全面深入分析和判断,以得出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医学影像诊断中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计算机X 线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X线摄影技术是临床诊断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且经济实惠,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它能提供肺部、骨折部位、脊柱病变处以及颈椎等多个部位的清晰诊断图像[8]。具体应用包括:1.胸部X线检查,适用于肺部炎症、肺部肿瘤、胸部外伤等疾病的检查和诊断;2.骨关节X线检查,可用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骨折、脱位等的诊断;3.泌尿系统X线检查,是泌尿外科的常见检查方法之一,特别适合泌尿系结石的检查;4.X线造影检查,涵盖静脉肾盂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特别在颅骨、脊椎病变的检查中,X线摄影技术提供的图像准确率高,是这类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需注意的是,该技术对肝胆脾胰等腹腔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效果有限。此外,X线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其诊断效果会受人体厚度和密度差异的影响,在软组织疾病的检查上诊断能力有限。因此,在应用该技术前,影像学检查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摄影成像技术。
(二)CT 技术的临床应用
CT技术是临床上另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其应用主要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如急性脑出血、颅脑外伤、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等可通过CT平扫来诊断,而颅脑肿瘤、动静脉畸形等则可通过CT增强扫描来识别;2.呼吸系统疾病检查,如肺结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均可用CT技术诊断;3.循环系统疾病检查,如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肺血管疾病、各种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等适合CT检查;4.头颈部疾病检查,如中耳乳突炎以及眼部炎性假瘤、泪腺良性混合瘤等眼部疾病也可通过CT查出。CT技术应用普遍,适用于胸腹部、头颈部、骨关节等多个部位多种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中具有高诊断价值。但需注意,其X射线剂量较普通X线大,备孕或已孕女性应避免进行CT检查。
(三)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为神经组织、软组织、大脑、脊髓以及创伤、炎症、肿瘤等各种情况提供详细的诊视图像。此技术适用于头颈部、腹部、乳腺、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部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其主要用途包括:1.头颈部疾病,如眼眶部、耳部、咽喉部、鼻与鼻窦等区域的常见疾病,均可借助MRI进行精准诊断;2.腹部疾病,如腹部的炎症性疾病以及占位性疾病,MRI检查能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3.乳腺疾病,如乳腺占位性病变,MRI可以准确检出并提供诊断支持;4.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病变、纵隔病变以及部分肺部疾病,通过MRI技术可以清晰诊断;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脑积水、脑萎缩、颅内肿瘤、颅内感染性疾病、颅脑先天发育异常以及脊髓疾病等,MRI均可提供关键的诊断信息[9]。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安全性高,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成像清晰、分辨率高,且扫描迅速,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然而,需特别注意,由于MRI采用物理原理,患者在检查前应取下所有金属饰品。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节育环的患者、危重患者、怀孕不足3个月的孕妇等,均不适宜进行MRI检查。此外,患者若需进行腹部MRI检查,必须保持空腹,且检查前不可饮水[10]。
(四)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基本包括了人体大部分器官和系统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主要有:1.腹部疾病,如胆结石、肝脏肿瘤、胰腺炎等肝胆脾胰肾脏器均可采用腹部超声技术诊断其病变情况。2.胸部疾病,如乳腺、胸壁、胸腔、胸膜、肺、纵膈、心脏等处可以通过胸部超声检查,诊断出急性炎症、脓肿、囊肿、积液、结石、肿瘤、创伤等,包括但不限于胸腔积液、乳腺疾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内肿瘤。3.血管疾病,超声可以对全身各部位内脏及外周血管进行扫描,诊断出全身各部位的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瘤、动静脉瘘、静脉血栓等疾病。4.胃肠疾病,如肠梗阻、肠套叠、急性阑尾炎、腹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也适用超声诊断。5.超声不仅适用于各种妇科疾病的诊断,而且可用于妊娠检查,如早孕、胎动、胎盘及胎儿的检查。在整个围产期,超声诊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三维超声成像术还能显示和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排除畸形[11]。对于各类肿瘤疾病,如淋巴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等,采用高频超声成像技术,并结合微型探头等设备,能够帮助医生准确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及深度,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诊断方案,有效降低治疗风险并提高治愈率。
(五)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应用包括:1.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如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夹层、血管炎,以及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和颅内静脉血栓等,DSA技术均能提供精准的诊断信息。2.对于脊髓血管性病变,如脊髓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部分脑蛛网膜下隙出血但脑血管造影呈阴性的病例,以及脊髓血管畸形等,DSA技术同样具有高效的诊疗价值。3.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如动脉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成形和血管内支架植入、血管栓塞术等复杂手术,DSA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此外,它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栓塞,以及高血供肿瘤栓塞、血管内动脉和静脉溶栓术、恶性肿瘤血管内化疗药物灌注术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12]。
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图像相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更为直观清晰,能够精确展示精细的血管结构,从而更准确地观察血管病变的性质。目前,DSA设备已经相当成熟,部分设备还具备了快速三维旋转、实时成像、实时减影等先进功能。这些功能使医生能从不同方位动态地观察血管、血管病变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成为介入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方式之一,医学影像诊断为医疗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提高医学影像的诊断水平,进而降低手术病理检查的需求,减轻患者的痛苦,发挥医学影像诊断的最大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