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24-06-09蔡巧惜

科学咨询 2024年5期
关键词:理念思政政治

蔡巧惜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

从社会工作理念的角度来看,教师能够转变自身的认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借鉴社会工作方法,教师可以拓宽思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形式。显然,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引领下,教师能够在多个层面实现创新,并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前沿,推动改革步伐。我们探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启发思政教师,帮助他们改革传统的教学设计,融入更多社会性元素,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特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思政中的社会”与“社会中的思政”,获得更丰富的个人体验,由表及里地领会思政内容,在思政教育的熏陶下真正成长,成为思想活跃、积极向上的新时代人才。

一、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在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基础上的社会活动[1]。其核心目的在于:一是关注社会中的困难群体,帮助他们应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二是维护社会的平稳运行,协高人与环境、企业与环境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受助对象”是服务的核心和焦点。所有工作都必须紧密围绕受助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展开,确保能够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援助和支持,使社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社会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方法涵盖了开展社会工作时所涉及的各种方式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一是直接方法,即根据受助对象的实际需求,直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二是间接方法,包括在提供正式帮助和支持之前,相关部门进行的咨询和研究工作,以及在实施帮助和支持措施之后,组织的行政和督导工作。这些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均可视为间接方法[2]。

(三)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特点

一是社会性特点。社会工作的开展不仅注重形式,而且强调其明确的社会意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这要求我们在开展社会工作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遵循社会运行规律,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正当性。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以此为原则,正确开展社会工作[3]。

二是大众性特点。社会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并非以个别人的意愿为导向,而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考虑并参考大众的需求和意见。只有这样,社会工作才能树立公信力,产生实际效果,并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社会工作都必须牢记其大众性特点,确保工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并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思政教师应深入理解和应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以此改革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能够进行调整与创新,巧妙地将不同领域的社会化信息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改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结合社会上的爱国主义实例,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解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及其带来的社会温暖、社会和谐,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爱国主义,并激发其内心的真挚情感。此外,针对社会上的集体主义案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交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集体主义的社会价值,并引导他们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束缚。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心中牢固树立家国观念、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培养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心态,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借助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贴近现实生活。这不仅能对学生产生深刻触动,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建立更为默契的关系。

(二)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通过正确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我们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具体来说,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融入有助于降低思政内容的理解难度。原本抽象的思政内容,在融入这些理念和方法后,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从而减少了学生的理解障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思政内容并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例如,在解读中国梦时,如果教师仅从文字信息入手,学生可能难以深刻理解其内涵。然而,教师如果结合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表现来分析中国梦的驱动力,就可以有效降低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把握中国梦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渗透还能延伸思政教育的范围。在这种背景下,相关教师需要打破封闭、守旧的教学态度,不仅要关注课本上的思政内容,而且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主动引入课本之外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包括新政策、新形势、新文化现象以及新经济现象等。它们能够体现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的思考,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从而确保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力

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学校能够重新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教师则能够更有效地落实相关教育措施,从而使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社会,彰显出更大的影响力。举例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社会宣传渠道,广泛开展思政教育的科普工作,不仅针对学生,而且面向广大公众,以此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社会进步。例如,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高校将思政教育工作带到社区、企业、公园以及公共图书馆等场所,体现思政教育的无所不在,推动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和谐社会的魅力,实现真正的安居乐业。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策划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社会活动,如理论宣讲和实践体验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学校则可以通过发布活动规则,倡导全民参与,形成人人都是思政教育传播者的良好格局。这种广泛的参与不仅能迅速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而且能加速思政教育的深入渗透,使之覆盖到各行各业和不同人群,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总体而言,将学校内部的思政教育工作与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相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创新,有助于显著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并充分彰显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所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原则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当遵循时代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以确保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恰当运用,并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学好思政课程,并使他们能够理性、全面地认识新时代的社会环境。

(一)时代性原则

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时,必须立足时代特征,注重时代性原则。例如,在分析市场经济时,教师应针对新时期的市场经济进行深入剖析,突出其开放性、变化性和复杂性,并强调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紧密联系,避免以陈旧的思维方式片面地分析过去的经济体系和经济规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时代的市场经济。此外,在开展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实践活动时,教师所倡导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也应与新时代的发展相契合。比如,从社会工作理念出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从社会工作方法出发,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类人群或国内人群,而应具备“全员行动”和“引进人才”的意识。我们只有坚持时代性原则,才能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避免其陷入落后境地。

(二)差异性原则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高校思政教师应注重差异性原则的应用。这种原则应体现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上。具体来说,一方面,在社会工作理念上,虽然大学生普遍需要树立服务意识,并通过所学所得积极推动社会进步,但面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而应循序渐进地渗透服务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灌输“打开自我”“释放个性”的理念,再逐渐强调“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并内化这些理念。另一方面,在社会工作方法上,大学生需要学会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然而,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些大学生可能擅长某些方面而不擅长其他方面。因此,教师可以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社会工作小组”,根据学生的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让每位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通过树立学习榜样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向小组成员学习,以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

(三)有效性原则

高校思政教师在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时,应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模式,并高度重视有效性原则。以讲解兵团精神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策划并组织系列活动,如“走进军队社会体验活动”“对话军人社会交流活动”“文艺演出进军营社会互动活动”以及“慰问军人家属社会志愿者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活动的形式,倡导学生广泛参与,而且要针对活动的具体内容,设置相应的总结环节,如组织“兵团精神学习总结”和“兵团精神学习分享”等活动。通过总结与分享,大学生可以静下心来深入解读兵团精神的内涵,并据此理性调整自己今后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此外,在兵团精神相关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布置一系列学习任务,如撰写兵团精神学习心得、设计兵团精神创意海报以及开展兵团精神线上宣传等。这些学习任务对大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兵团精神的概念将不断触动学生,加深他们的记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总结环节和任务环节,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积极践行有效性原则,从而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包含多维度的教育目标,以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其次,在课堂上深入进行理论渗透,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认识;最后,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更为理性的观点。

(一)设计多维目标

以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为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打开视野,构建立体化的教育体系,既体现其教育意义,也彰显其社会意义。思政教师应积极调整教育目标,设计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多维目标体系”的方案,突出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核心地位。具体来说,该体系应包含以下三个维度。一是理论教育目标。教师注重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强调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和积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实践教育目标。教师通过组织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思政内容,培养其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灵活的思维模式。三是社会教育目标。教师结合社会发展动态,渗透各领域的重要信息,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并培养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在这三个目标的共同指导下,思政教师可以明确方向,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出高水平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进行理论渗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理论渗透的方式,有层次地阐释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思政教育与社会建设、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当教师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词汇时,部分学生可能觉得这些词汇表面意思易于理解,但实际上每个词汇都蕴含了深厚的内涵。

以“富强”为例,它不仅指经济上的富裕,而且代表了国家的整体强盛与民众的福祉,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导方向,也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石。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入社会工作理念。这一理念强调,每个劳动者都应明确自身的岗位责任,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完成本职工作,积极展现并提升自身的价值,进而推动企业价值的实现,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理念,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者、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此重新审视“富强”的真正含义,包括如何探索富强之路、如何实现富强的理想愿景。这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而且是一种深刻的思考方式,有助于他们全面消化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关键要素。

(三)组织实践活动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应具备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充分重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运用。为此,思政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巧妙地将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融入其中,从而更加灵活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思政教师可以策划“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导向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一线,亲身体验企业环境和工作流程,深刻感受企业的内部制度和文化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社会工作理念出发,组织“社会工作校企交流”“社会工作校企讲座”以及“社会工作校企论坛”等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公正”以及“为人民服务”等思政理论的核心要义,并促进学生对这些理论的自然吸收和内化。同时,以校社合作为桥梁,思政教师还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导向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深入各个社区,通过倾听、观察和记录,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并熟悉社区内部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社会工作方法为主题,组织“社会工作方法校社研讨会”,重点探讨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原则和价值所在。通过这样的研讨会,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科学的方法论,并深刻领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社会工作方法的精髓,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迅速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知和理解,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运用思政知识。这对于学生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注意事项

在将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说教、强调激励和突出引导。通过规避这些问题,高校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传递出亲切、平等和友好的信息,从而使学生更加愉悦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

(一)避免说教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学生在接触思想政治教育时,并非盲目排斥,而是难以接受枯燥冗长的说教。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时,应有意识地转变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从说教转向讨论,鼓励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观点,或与教师、辅导员进行辩论式探讨,共同打造开放型的思政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从说教转向观察,通过播放社会热点事件相关报道,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并自由表达观点,逐步进入深入学习的状态。此外,情景模拟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社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并理解社会工作方法。相比传统的说教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

(二)强调激励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配合社会工作理念的贯彻以及方法的运用,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巧妙地实施激励措施。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精神激励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思政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设置“评选环节”,从不同角度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并在集体会议上进行表扬和介绍,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物品激励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根据社会性学习和活动的需要,准备一些合适的物品作为奖励,如证书、奖章、旅游券等,以此来传递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激发他们对社会性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三)突出引导

对于学生而言,从课本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渗透社会工作理念、传授社会工作方法时,需要把握好引导的尺度,既要避免过度限制学生、打压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要防止完全放手、让学生盲目地思考和探索。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亲切的态度减轻学生的焦虑感,让学生自信地参与学习,以精准的语言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内心的信赖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同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仅关乎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而且对其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步入新阶段,我们认识到深入研究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如何有效运用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本文特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首先,教师应设计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构建一个融合理论教育目标、实践教育目标以及社会教育目标的完整体系。这将有助于教师开展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其次,教师以理论渗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循序渐进地讲解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思政内容,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运用。最后,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积极策划并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企业导向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借助校社合作的平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社区导向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将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发掘其学习价值,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理念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