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进教授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
2024-06-08王蓓蓓李媛周春瑜卫灿红
王蓓蓓 李媛 周春瑜 卫灿红
【摘 要】 郑进教授是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他在临证时非常善于使用“寒热并用”法来治疗慢性胃炎。其在治疗过程中寒热并用,以平为期,注重调畅脾胃气机,善长使用理气药,久病者要加活血药,并非常注重日常的饮食养护。
【关键词】 慢性胃炎;寒热并用法;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7-0069-03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7.zgmzmjyyzz202407016
Professor ZHENG Jin'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 of Chronic Gastritis by Combining Cold and Heat
WANG Beibei1 LI Yuan2 ZHOU Chunyu3 WEI Canhong3*
1.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2.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
3.Pu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Puer 665000,China
Abstract:Professor Zheng Jin is the instructor of the sixth and seventh batch of national exper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 has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He is very good at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cold and heat” to treat chronic gastriti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he use combining cold and heat to achieve balance. It is advocated that the treatment for the disease should be modulating qi move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good at using qi drugs,using blood-activating drugs and paying great attention to daily diet.
Keywords:Chronic Gastritis;Therapy Combined Cold and Heat;Clinical Experience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以胃脘近剑突部位疼痛、胀满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反酸、嗳气、纳呆、恶心、呕吐、嘈杂等,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痞满”“纳呆”“吞酸”“呕吐”“嘈杂”等病证范畴。慢性胃炎的病因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所伤、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关系密切。病机多为邪气犯胃,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损伤,脾胃虚弱;或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导致脾虚失运,气机阻滞;或素体脾虚、久病致虚,因虚生滞、生湿化热,日久可生瘀、瘀阻胃络,则发为本病。本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郑进教授是第六、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所谓寒热并用,是指将寒性与热性两种药性相反的药物配伍组方,其药性相反相成,可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的病证[1]。脾胃同居于中焦,是纳运水谷、津液之关键,是气机升降之枢纽,亦是交通上下、既济寒热之场所,故临证时脾胃病多表现为气机失调,寒热交杂,故论治脾胃病的最佳方法为调和寒热法。而郑进教授在临证时非常善于使用“寒热并用”法来治疗慢性胃炎。现将郑进教授经验总结如下。
1 寒热并用,以平为期
慢性胃炎主要病位在脾胃,脾胃在生理方面相反相成,联系紧密,进而病理方面更易相互影响,多表现出气机失调,寒热交杂之证,此时寒药、热药并用便可缓解、治疗慢性胃炎的相关症状,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进一步协调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
温热类药物的药性属阳,具有升、浮、温煦等特点,临床具有温补阳气、温通经脉、回阳救逆、温阳散寒、温化水湿、温能行气、温能化瘀等作用。而寒凉类药物的药性属阴,具有降、沉、寒凉等特点,临床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等作用。温热药与寒凉药出现在一方之中,清热温寒,各司其职。例如,患者过食生冷、饮食不节及素体脾胃虚弱,日久可致脾胃阳气受损,故多表现为胃寒。脾虚运化失司,可郁而化热(湿热);有的患者过食燥热辛辣而致胃阴不足,阴虚而生热;有的患者因胃寒而过量或久用温热药,导致燥热伤阴,虚火上炎,所以多表现出口苦咽干、便秘,或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红,苔黄厚或黄腻等热象,这类患者临证时多表现为“下(胃)寒上热”之证,故用药宜寒热并用,此时便可选用《伤寒论》中上热下寒的代表方黄连汤进行治疗,方中使用黄连清上焦之热,桂枝、干姜温胃中之寒,寒热并用治疗本病证。
有的慢性胃炎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并非典型的寒热错杂之征,但其组方用药时也可使用寒热并用之法,如慢性胃炎的临床上常见的证型之一——脾胃湿热证,其临床多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脘腹痞闷,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口苦口臭,小便色黄,大便秘结不畅等,往往以热象为主,治療时可清热利湿,醒脾化浊。由于湿为阴邪,热为阳邪,多以热药化湿,如可用苍术、半夏、薏苡仁等药物;多以寒药清热,如黄连、栀子、黄芩等药物,方中既有热药又有寒药,可见其组方用药也属于寒热并用范畴。
郑进教授在治疗慢性胃炎时,喜用干姜、桂枝、吴茱萸等温热药以温胃散寒,但会根据其临证表现出的寒的轻重来进行相应选择,而且使用剂量通常不超过10g。另外,还要考虑季节及患者的体质,如在夏季,或阴虚体质的患者,温热药的使用剂量应尽量偏小,以防“上火”。且在使用温热药物的同时非常注重养胃阴,郑进教授在养胃阴时则经常使用北沙参、玉竹、麦冬、葛根、百合、山药等药物。清热类药则喜用黄连、黄芩、薄荷、竹茹等,而苦寒较甚的栀子、苦参等药易于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加重胃院不适,严重者还会导致腹泻,如果病情需要使用此类药物,则必须减少剂量。所以在寒热类药物的使用时,一方面要防止过用温热药导致“上火”,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过用苦寒药而进一步损伤脾胃。故针对寒热类药物的使用,郑进教授指出一定要注意辨准热寒,审慎的选择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及相应季节确定剂量、“中病即止”,防止用药太过。
另外,对于无明显寒热错杂的证型也常加入一两味药性相反的药,起反佐作用,通过寒热反佐配伍来消除或减轻药性过热或过寒的不良反应。但需注意用药要寒热配伍尽量均衡,这样既可制约药物的寒热偏性,又可防止过寒或过热损伤脾胃的气机升降,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性,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广泛使用寒凉药与温热药并举,用药时应寒热平调,使气机升降有常,方可使人体气机调达,阴平阳秘。
2 调畅脾胃气机
脾胃为全身气机转输的枢轴,脾气主清,胃气主降,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运化和输布。郑进教授认为,在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要始终贯穿条畅脾胃气机升降的基本治则,即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所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2]143。治疗时可使用辛开苦降法,将温热药与苦寒药相搭配,两相结合,温热药温而不耗伤胃阴,苦寒药寒而不损伤脾阳,以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升脾而降胃。
辛开苦降法多用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痞证,这也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机为阳气不降之热、阴气不升之寒,故中焦表现出寒热错杂之症,其本质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司,导致中焦气机痞塞不通,故治疗时重在恢复脾胃气机的升降,使脾气升而胃气降。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3]28可见,辛味药物的药性属阳,多走上走外,而苦味药物的药性属阴,多走下走内,故辛味药多助肝脾温升,苦味药多助肺胃凉降,即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强调的“辛以通阳,苦以清降”“苦与辛合,能降能通”[2]204。所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是恢复脾胃升降之职的最佳治疗方法。
辛开苦降法的常用药物在药物的性味上多以苦、辛、甘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补、甘缓、苦坚、咸软。”[3]139苦味药物多主泄、主燥、主坚,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泄降逆气之功,如栀子、黄芩清泄郁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苍术、厚朴温苦燥湿。辛味药物多主散、主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使气机运行条畅,并可防止甘味药过补发生壅滞,如干姜、吴茱萸可温中散寒,白豆蔻、藿香味辛能窜,可芳香化湿、开胃醒脾。甘味药物主补主缓主和,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之功,兼能调和药性,如党参、黄芪味甘能补益中气,甘草味甘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辛开苦降甘和,三者共用,可行气除胀,通利中焦痞塞,恢复脾胃气机的运行。
辛开苦降法,辛味宣散,苦味沉降,辛开以宣畅气机,苦降以泻下攻积,一升一降,有助脾胃气机的恢复。辛温与苦寒药物共用,一热一寒,有助于脾胃寒热的调和。
3 擅长运用理气药
郑进教授在慢性胃炎的治疗过程中,非常擅长于使用理气药。临床上理气药大多芳香且性温,其味多辛、苦,善于行散或泄降,可行调气健脾,行气止痛,行气散结,顺气降逆,疏肝解郁等功效。所以郑进教授在治疗胃病时多使用木香、枳壳、枳实、香附、郁金、蜘蛛香、厚朴、法半夏、紫苏梗等理气药。此类药物往往辛苦温且芳香,多归脾、胃、肝、肺等经,有行气、降气、解郁、醒脾等功效,有利于气机的调畅、恢复脾胃功能。具体加减用药经验:胃脘胀满者,可加厚朴、枳壳、香附、法夏、蜘蛛香等药;嗳气者,可加紫苏梗、旋复花、代赭石等药;胃脘胀疼者,可加延胡索、郁金等以行气止痛;兼肝气不舒、胁肋胀痛者,可加柴胡、白芍、郁金、香附等药以舒肝理气止痛。
4 病久宜加活血药
根据郑进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方药进行统计得出,寒热配伍除了调和寒热外,还可治疗气虚、气滞、痰湿阻滞、瘀血阻络、湿热蕴结等,其中活血化瘀类药物往往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病程较久的患者。病程较久的慢性胃炎,多伴有血络瘀阻[4]。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机多与脾胃失和,气滞痰凝,胃络瘀阻关系密切。所以葉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认为“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2]401。慢性萎缩性胃炎往往伴有腺体萎缩、胃粘膜上皮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甚至产生结节等改变,均与血络瘀阻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郑进教授在治疗此类胃炎时往往选加几味活血药,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生山楂等。
5 注重饮食养护
郑进教授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慢性胃炎产生及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所以慢性胃炎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的饮食调护亦很关键。不同证型的慢性胃炎患者,饮食宜忌亦不同。如湿热蕴结的患者,由于临床症状大多偏热像,饮食忌肥甘厚味和香辣之属,可适当进食偏凉性食物;而脾胃虚寒的患者,临床症状大多偏寒象,饮食忌生冷寒凉之属,可适当进食偏温热性食物。
6 病案举例
患者,女,57岁,2022年9月19日初诊。以胃脘胀满半年余为主诉前来就诊。现症见:胃脘胀满、烧心,偶反酸,食冷后胃脘胀满加重,平素不喜食冷,食后易腹泻,大便不成形,日行1~2次,口干、口苦,晨起口臭,眠一般,纳差。舌暗红,边齿痕,苔薄黄腻,脉弦滑数。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痞(肝脾不和,痰热蕴结证)。治以寒热平调,健脾和胃消痞。处方:柴胡15 g,白芍15 g,法夏15 g,枳壳15 g,黄连10 g,黄芩15 g,干姜10 g,党参10 g,大枣15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2022年9月27日。患者諸症悉减,稍反酸,舌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滑。遂以初诊方加吴茱萸6 g,继服10剂。1月后随诊,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证。脾胃气机升降失常,郁于中焦,郁久化热,可表现为胃脘胀满、烧心等症状;胀满食冷加重、大便不成形,提示中焦脾阳虚寒;口苦、纳差,为典型邪犯少阳之证。故使用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合用进行加减,调和寒热,恢复中焦脾胃气机。方中半夏、干姜辛开,燥湿化痰,温散寒邪,黄芩、黄连苦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辛苦并行,寒热并用,以恢复脾胃气机运行,收寒热双解之功。
7 小结
多年来,郑进教授非常善于使用“寒热并用”法来治疗慢性胃炎。其在治疗过程中寒热并用,以平为期,注重调畅脾胃气机,善长使用理气药,久病者要加活血药,并非常注重日常的饮食养护,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西俭. 相反相成配伍的概念、适用条件及理论地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8):504-506.
[2]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143,204,401.
[3]张登本,孙理军.全注全译黄帝内经[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9:28,139.
[4]王垒,高积,粮王皓.慢性胃脘痛治疗经验浅析[J].世界中医药,2014,9(6):764-765.
(收稿日期:2023-07-12 编辑:杜玲玉珊)
基金项目:全国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郑进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作者简介:王蓓蓓(1980—),女,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E-mail:dlovep1980@126.com
通信作者:卫灿红(1971—),女,汉族,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中医风湿病的防治与研究)。E-mail:weicanhong7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