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2016-08-19塔娜
塔娜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 110例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患者,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慢性胃炎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焦虑评分(55.33±4.71)分优于对照组(41.25±4.29)分(P<0.05)。观察组抑郁评分(41.11±3.85)分优于对照组(23.11±3.85)分(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可缓解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护理;慢性胃炎;抑郁症;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68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 且极易发病, 疾病特点是:病程长, 易反复, 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慢性胃炎的患者多数会伴有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 患者的情绪受到影响, 疾病就会加重[1]。慢性胃炎患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心理压力、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酒吸烟药物及食物刺激、遗传等。因为现在人们生活压力的加重, 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 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 并且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所以在治疗慢性胃炎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2]。本文旨在探讨给予慢性胃炎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所产生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1年内收治的110例慢性胃炎合并抑郁症患者,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5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9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41.22±8.17)岁。对照组中男27例, 女28例, 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40.52±8.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两组患者入组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两组患者均神志清楚, 能清晰表达感受。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脏等严重疾病及并发症。②不配合、精神障碍者[3]。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慢性胃炎护理, 在饮食起居及服用药物方面给予护理干预。
1. 3. 2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4]。
1. 3. 2. 1 建立护患关系:在心理护理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刚入院时, 细心、耐心的为患者介绍环境及相关的医生护理人员, 让患者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在面对患者时要衣着整洁端庄、行为举止落落大方、操作动作娴熟有序。主动和患者交谈, 使患者主动表达出自己现在所处的困惑。让患者感受到安全感, 有战胜疾病的信心[5]。
1. 3. 2. 2 倾听: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认真、耐心的听取患者的倾诉, 不要轻易打断患者讲话, 使患者感受到关心、照顾、尊重。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 倾听患者的内心宣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绪, 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到认真倾听, 建立信任, 了解内心世界, 发掘患者性格优点, 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1. 3. 2. 3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护患交流,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 进行积极有效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温和、可亲的语言, 向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的相关情况(发病起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 使患者充分认识疾病, 了解疾病, 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 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提高疗效, 同时争取和患者家属共同配合,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1. 4 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抑郁症治疗情况。其中如果SAS和SDS>50, 则提示抑郁症[6]。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SAS得分情况比较。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焦虑评分(55.33±4.71)分优于对照组(41.25±4.2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SDS得分情况比较。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抑郁评分(41.11±3.85)分优于对照组(23.11±3.8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 指的是因各种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的统称, 在各种胃病中, 该病的发病率居于首位。自从临床应用纤维内镜以来, 临床认识该病的能力明显提高。临床以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慢性糜烂性的胃炎较为常见。慢性萎缩性的胃炎, 在黏膜肠上皮化生, 多累及贲门, 伴随胃泌素分泌减少和G细胞丧失, 也可对胃体产生累及, 丧失泌酸腺, 出现胃酸和胃蛋白酶及内源性因子减少[7]。
慢性胃炎不具有典型性、特异性的症状, 患者的症状轻重, 和胃黏膜病变程度不具有明显相关性。多数患者常不伴随症状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 例如反酸、餐后饱胀、食欲减退、上腹隐痛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腹泻、舌炎、消瘦、贫血等, 少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腹痛, 表现黑便、呕血的情况。因病症反复发作, 不具有规律性, 且常会在进食或餐后发生疼痛, 且多数在上腹部和脐周出现, 症状轻微者为间歇性隐痛、顿痛, 症状较重者会出现剧烈绞痛[8]。
在慢性胃炎发生、进展的过程中, 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备受患者关注, 本研究显示, 慢性胃炎患者常伴随心理抑郁、焦虑、烦躁, 同时出现消瘦、悲观、体重下降等情况。相关学者发现, 精神障碍因素是导致慢性胃炎出现、进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消化道应激异常, 可引起饮食异常。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具有良好的作用, 可缓解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艳玲, 史波.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治疗效果中的作用与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3):238-239.
[2] 蔡忠云.上海市社区老年患者慢性胃炎伴抑郁、焦虑现况研究.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5):90-91.
[3] 侯立强, 井中旭, 陈静, 等.舒肝解郁胶囊对慢性胃炎伴抑郁症患者症状及抑郁情况的改善作用.中医药学报, 2015, 43(3): 108-110.
[4] 李敏.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27-28.
[5] 孔彩虹.抑郁症全病程管理模式的应用评价.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 24(1):53-54.
[6] 高慧, 陈瑞娟, 徐丽萍.健康宣教对慢性胃炎合并焦虑状态的影响.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 2012, 3(12):438-439.
[7] 瞿伟, 谭永红, 谷珊珊, 等.全病程管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 36(11):1118-1120.
[8] 胡光涛, 宋航, 王国威, 等.全病程医疗服务模式对军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年疗效随访.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4): 352-354.
[收稿日期: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