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实践
2024-06-08洪峰
洪峰
摘 要:将听和说整合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以说‘引听,引出主题”“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以听‘促说,感知主题意义”“师生共析语用功能,以说‘助说,探究主题意义”“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以说‘验听,表达主题意义”这一路径展开。
关键词:听说整合教学;主题意义;初中英语
在听说教学中,听是理解性的技能,说是表达性的技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进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然而,有的初中英语教师常常将听力和口语视为两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分别进行教学: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安排纯粹的听力理解练习,学生被动地听,缺少语言输出机会;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缺乏创设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境,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出机械化、单调化,且对语用的分析常脱离主题意义单独进行讲解,使得口语教学不能自然延伸对听力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这都导致学生对听力语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或字面意义上,难以将不同信息和知识点进行整合,无法深度探究主题意义。因而,如何将听和说整合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是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要关切。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的Section B 1a~1f的听说教学为例,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实践。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Section B 1a~1f听说教学的主要内容是Andy打电话邀请好友Vince打网球,Vince礼貌地拒绝邀请并给出自己的理由,主题是邀请,传递“礼貌拒绝邀请并给出合理理由的重要性”这一主题意义。
一、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以说“引”听,引出主题
在导入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真实或相对真实的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和情境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从而在引出听的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输出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提高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兴趣。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been to Zibo — the Internet-famous site nowadays?”“Would you like to go there?”,以新晋网红旅游打卡地淄博快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用英语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
接着,教师展示一张微信聊天截图,内容为在山东大学做交换生的Lisa向同学们发出邀请“Can you come to Zibo?”“Would you like to come here to have BBQ?”,引发学生思考是接受还是拒绝邀请。
上述活动情境紧扣主题,在帮助学生引入主题的同时,激活学生有关邀请的旧知,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表达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自然进入听力语篇的学习中。
二、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以听“促”说,感知主题意义
在探究听力语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链、任务链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理解与掌握听力语篇的信息,感知主题意义,为说出语篇信息作铺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找到听力语篇的切入口,以有趣、丰富、有挑战性、发人深省的问题链或任务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说学习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呈现课本插图,并让学生思考问题“Whats the invitation about?”,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推测Andy邀请Vince打网球。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Q1和Q2,引导学生在两次听录音文本中深入探究语篇内容。
Q1: What kind of sports are they going to play?
Q2: How many times does Vince refuse the invitation?
Q1要求学生在听第一遍录音文本时完成,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对话的大致内容。Q2要求学生在听第二遍录音文本时完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Can you ...?”“How about ...?”等表示邀请的句型以及Vince的三个“Sorry”的回复。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Q3~Q5,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深化对语篇的理解,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Q3: Why does Vince say “no” to Andy?
Q4: Do you want to invite Vince for the third time? And why?
Q5: Why do you think Vinces reasons are reasonable?
Q3和Q4旨在引导学生思考Vince为什么拒绝Andy的邀请和Andy为何多次邀请Vince。Q5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Vince的拒绝理由是合理的。
上述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梳理、反思、总结语篇信息中,感知语篇所要传达的主题意义,即拒绝别人的邀请要有理有据、恰当适宜。
三、师生共析语用功能,以说“助”说,探究主题意义
语用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语境或机构语境,可揭示说话人的意图,助力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思考不能仅仅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应该是一个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主题意义的过程[1]。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師应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理解其中的语用功能及其与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为下一阶段的语言输出作铺垫,真正做到说是听的延伸、拓展、实践,达到以说“助”说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创设活动“假设你是Vince,请你回绝Andy的邀请”,并呈现“No way, Im not interested.”“Absolutely not, find someone else. Im busy.”等句式,让学生思考上述回绝方式的不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You all think that the first time Vince turned down the invitation is polite. How does he turn down invitations politely?”,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步了解如何委婉、得体地拒绝邀请,即“使用礼貌语言(如‘Thank you for inviting me, but ...)、提供合理的理由(如时间冲突、先前已有安排等)、表达未来愿望(表示希望将来有机会一起参与)”,并形成如图1所示的关于如何礼貌拒绝邀请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探究主题意义。
四、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以说“验”听,表达主题意义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2]。在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后,教师应开展反思总结、角色扮演、项目化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表达主题意义,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利用新概念解释新的类似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使用刚刚学习的专业术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新问题进行回答,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3]。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There are always many interesting activities around us. When do we have to make an invitation?”,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各类邀请别人的情境,如have dinner、go to the movie、go to the party、go bike riding等。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have we learned today?”,引导学生复盘所学内容。学生能够根据听力语篇中Andy与Vince的对话,知晓在发出邀请时要注意“invite politely”以及拒绝邀请时要“refuse politely”,根据图1了解拒绝邀请时要“give proper reasons”和“offer other choices”,根据Andy和Vince的语气语调理解不同语气语调反映的说话者的心情和意图。
最后,教师呈现表1,并创设“The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is coming, please invite your friends to do interesting activities.”这一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
上述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在表1的指导下开展关于“邀请”这一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并根据表1评价角色扮演同学的表现及进行总结,旨在使学生将所学与个人经验、观点或其他知识相结合,以说来“验”听,表达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听说整合教学将听的教学和说的教学进行整合,推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在实践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情境创设与主题的关联性,即教师要创设与主题始终密切相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深度;
二是活动设计的适切性,即教师的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参考文献:
[1]万顷.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10):45-48.
[2]程晓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7.
[3]王春俠.“5E”教学模式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