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2024-06-08杨海春潘怡婷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语法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

杨海春 潘怡婷

摘    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关切。在初中英語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使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动机,再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引导自读语篇、搭建任务支架,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语法的过程,最终通过布置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自主运用语法的能力,将其培养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语法教学;初中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将“提高学习能力”作为课程总目标之一,并要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1]。可见,提高“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自我管理”等自主学习能力应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关切。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依然停留在机械地讲授语法规则、操练语法结构层面,导致学生只能通过反复做题来被动地记忆规则,语法知识运用能力低下,对语法学习失去兴趣。

指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学习情境中对语法进行观察、总结、探究、运用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自我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最终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不断被激发和提升从而引发常态化学习行为的过程[2],有助于解决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译林版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4 A good read中Grammar板块的教学(由江苏省天一中学潘怡婷老师在2023年2月举办的江苏省“教学新时空·专题教研”活动中执教)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使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动机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有着强相关,学习动机越强,自主学习能力也越强[3]。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按照Unit 4 A good read中Grammar板块的设置,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疑问词加不定式的用法,并能区分情态动词“must”和“have to”的区别。虽然这两个语法内容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但在平时的文本中经常遇到,并不陌生。比较而言,在两个语法内容中,“must”和“have to”的用法比较简单,学生要区分两者含义上的区别并不困难,只要教师辅以支架就能完成。鉴于疑问词加不定式结构相对复杂,所以教师将其作为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准备阶段,教师以与主题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导入教学。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世界读书日的视频(内容为国外对学生进行的关于为什么阅读的采访),导入单元主题。观后,师生一起谈论视频内容,并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阅读的看法,如“为什么爱读书”“爱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候读书”,为引出第一个语法知识点——疑问词加不定式,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片段一】

T: Do you like reading?

Ss: Yes.

T: Whats your favourite type of books?

S1: Novels.

S2: Maybe the scary books.

T: When do you often read books?

S3: When I go back home at weekends.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长久地主动学习,就必须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通过播放有关世界读书日的视频,利用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唤醒学生自主观察作铺垫。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看到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情绪高涨,对所谈论的内容充满期待,对视频中国外学生关于为什么阅读的回答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有效地激发了对单元主题的看法和感悟。

二、创设主题情境,唤醒学生自主观察语法信息的意识

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被有效激发以后,教师要设法唤醒学生自主观察的意识,以继续维持这种学习动机。

鉴于本单元学习的两个语法知识点相互独立、略显乏味,教师创设了和读书相关的“阅读周”主题情境,并将其分为“Introduction”“Before the Reading Week”和“During the Reading Week”三个子情境,使两个互不关联的语法知识点共同融入“阅读周”这一主题情境中。

在“Introduction”子情境下,教师展示“阅读周”booklet,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并用疑问词加不定式改写原文,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和学习“wh- + to do”这一语法结构。“阅读周”booklet的介绍部分具体如下:

Subject (主题): Reading Week

Time: April 1st to April 8th

Place: Reading rooms, library

Activities: Exchange books, write the book report and so on

Organizer (组织者): The School Students Union

【教学片段二】

T: Today I have a piece of good news for you. Our school is going to have a Reading Week. And during this week, you can read whatever you like. Are you excited?

Ss: Yes.

T: (展示“阅读周”booklet的介绍部分) Now read silently by yourselves. Try to catch the m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ading Week: when, where, what ...

学生自主默读“阅读周”booklet的介绍部分后,教师引出疑问词加不定式结构。

【教学片段三】

T: Now I have some questions for you. When is the Reading Week?

Ss: It is from April 1st to April 8th.

T: Yes. From the introduction we can know when to have the Reading Week.

教师继续以此方式,引导学生成功说出“where to do some reading”“what to expect from the Reading Week”等疑问词加不定式结构,并加下画线重点展示,来表达“阅读周”举办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教师让学生自主观察语法结构“v. + wh- + to do”,以使学生初步接触语法知识点。

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又指向目标语法的主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感知语法结构和意义,有利于意义为先的语法知识的自主生成,避免出现因教师就语法讲语法而导致的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的情况。在主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做好示范,然后逐步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相似的语法信息,初步感知语法结构,为推动学生自主总结打好基础。

三、引导自读语篇,推动学生自主总结语法结构

自读语篇,是一个很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程晓堂和谢诗语指出,指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语法教学设计应坚持基于语篇开展语法教学的原则,发挥学生在语法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感知、理解、思考、运用语法知识,让学生在理解语法的表意功能的基础上学习语法结构,在灵活的语法练习活动中实现语法知识的内化[4]。

在学生初步观察到疑问词加不定式的形式后,教师迅速依托语篇,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下接触和理解目标语法知识,让学生体验、探究疑问词加不定式的其他运用方式和变式,从而发现更多语言规律,进一步掌握语言知识。

在“Before the Reading Week”子情境下,教师提出让学生“备书”“荐书”要求,并先后为学生推荐了两本书,分别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中的《格列佛游记》和《爱丽丝漫游仙境》,然后据此设计三个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语篇自主总结语法结构,巩固、拓展语法知识,培养灵活运用语法的能力。三个任务设计如下:

【任务一】阅读《格列佛游记》片段,用疑问词加不定式改写以下画线部分内容:

He couldnt understand their language and didnt know what he could say. He wanted to know who he could ask for help. Then an army of tiny people came straight towards him, but he didnt know what he could do and he wished someone could tell him how he could run away.

【任务二】阅读《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片段,继续观察语篇中的疑问词加不定式语法项目,并总结疑问词加不定式的语法结构:

Alice jumped down a hole after a rabbit. She found herself alone in a long, low hall. There were doors all around. She didnt know which door to choose.

Then she noticed a small door and found a lovely garden on the other side. Alice wanted to find the rabbit again, but she is not sure where to find it.

【任務三】阅读本单元Grammar板块中的对话语篇“About Reading Week”,并用疑问词加不定式的适当形式完成填空:

Amy: Mr Wu has recommended so many interesting books. Have you decided                 first, Daniel?

Daniel: Yes. I want to read Black Beauty first. But I dont know                 the book.

任务一旨在让学生通过自读语篇,改写句子,从而巩固语法知识。学生将画线部分分别改为“didnt know what to say”“know who to ask for help”“didnt know what to do”“tell him how to run away”,并发现在这四个疑问词加不定式结构中,前三个是疑问词加不定式结构作动词宾语,最后一个则是作宾语补足语,即“v. + object + wh- + to do”。

任务二旨在让学生通过自读语篇,观察新内容,从而拓展语法知识。在自读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另外两个结构:“v. + wh- + n. + to do”和“be + adj. + wh- + to do”。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总结语法规则。学生讨论完毕,总结出“v. + wh- + to do”“v. + object + wh- + to do”“v. + wh- + n. + to do”“be + adj. + wh- + to do”四种疑问词加不定式基本结构。教师用“Wonderful. You have summarized them fast and correctly.”鼓勵学生。

任务三旨在让学生通过自读语篇,补全短文,从而及时运用语法规则,以起到趁热打铁的作用。学生根据自主总结的疑问词加不定式语法结构,依次填入“which to read”“where to find”。

索恩伯里指出,把语言项目从它的自然生态(语境)中取出来后,越早把它放回到它的语境中去越好[5]。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阅读语篇(《格列佛游记》片段是本单元阅读语篇,《爱丽丝漫游仙境》片段则出现在译林版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6 Outdoor fun),创设主题情境,由旧知引出新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推动学生自读语篇,自主总结和归纳概括语法结构,完成对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语法规则作铺垫。

四、搭建任务支架,助力学生自主探究语法规则

支架式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葛炳芳指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工具”支架的支撑,教师需鼓励和指导学生完成自主的意义建构及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达成深层的自主学习[6]。自主学习强调自主性,但随着学生对语法结构的不断理解和掌握,学习任务变得相对复杂,教师就要根据任务搭建层层递进的支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语法规则,促使学生思维由低阶转向高阶。

教师继续在“阅读周”主题情境下,帮助学生逐步完成语法探索的全过程。教师基于“During the Reading Week”子情境,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运用疑问句加不定式语法知识,并设计了如下三个包含支架的任务:

【任务四】借助如下中文支架,尝试用疑问词加不定式语法结构表达小读者在“阅读周”中遇到的问题,写出疑问词加不定式的结构。

Millie has decided           (读什么).

Daniel did not say           (和谁谈论) about this book.

Simon forgot           (什么时候见面) his friends.

Kitty cannot decide           (选择哪一个) first.

Sandy is wondering           (去哪里寻求) for help.

【任务五】阅读《自己在家成功做饼干》片段,借助英文支架(如图1所示),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How to make biscuits”,要求尽可能多地用疑问词加不定式形式来表达。

【任务六】以四人小组形式用“We must / mustnt ...”“We have to / dont have to ...”句型讨论如何去图书馆借书,以及如何遵守图书馆借阅规则。

任务四旨在让学生在熟悉疑问词加不定式的基本结构后,通过中文支架练习发现并提炼语法规则。学生根据中文提示,写出了“what to read”“who to talk to”“when to meet”“which to choose”“where to ask”等疑问词加不定式结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适当拓展,发现疑问词加不定式的特殊用法——不及物动词后的介词不可省略,为后续表达作准备。

任务五旨在让学生依据英文支架,尝试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目标语法。为引导学生用疑问词加不定式结构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关联“阅读周”主题情境,选用生活实用类图书,创设“How to make biscuits”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从“materials”和“steps”两个方向进行思维发散,并引出“From the book, you can learn how to make biscuits.”这一例句。学生在相关支架帮助下,模仿例句练习了更多复杂的疑问词(如“how many / much”等)加不定式的用法,跨越了最近发展区,增强了成就感,也为后续“备书”“荐书”环节的推进提供样板。部分学生造句如下:

S4: You can know where to buy the materials.

S5: You can learn how to make biscuits.

S6: You will be clear how much butter to add.

任务六旨在让学生利用贴近校园生活的情境支架,实现目标语法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迁移运用。在学生学习了情态动词“must”“have to”“mustnt”“dont have to”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语法知识点和实际生活关联,正确使用目标语法,教师设计了该任务。《义教课标》明确指出,语法学习的目的,是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7]。因此,语法来自语境,也必将回到语境中,这样才能完成“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该任务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分享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支架设置,为语法知识的學习向语法能力的转化提供了条件。语言操练活动让学生在支架的支撑下完成自主探究,在迁移创新中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五、布置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自主运用语法的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个性化作业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情况、思维能力熟知的基础上,设计的与学生学习情况相适应的作业,通常具有创新性和有效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运用知识能力。布置个性化作业,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是自主学习能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重要手段。

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让学生给朋友写一封介绍“阅读周”的电子邮件。该任务的个性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性,即聚焦于本节课学习的两个语法知识点;二是层次性,即既要求巩固基础语法,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度发挥,融基础性和开放性为一体;三是生活化,即情境真实,任务具体,能帮助学生进入角色、增强体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如图2所示的邮件模板,要求学生从“Introduction”“Before the Reading Week”和“During the Reading Week”三个角度介绍“阅读周”,并提示学生使用这堂课所学的两个语法知识点,即疑问词加不定式的四种基本结构和“must”“have to”“mustnt”“dont have to”的用法。教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这节课的内容结构,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运用语法的能力。在作业的点评环节,教师可以将优秀作业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这样,教师将语法教学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在真正掌握语法知识点的基础上,把课上所学的语法规则运用到写作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学习真实发生的保障[8]。在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使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法的动机,再通过创设主题情境、引导自读语篇、搭建任务支架,优化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语法的过程,最终通过布置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自主运用语法的能力,将其培养成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21.

[2]胡波,罗来莉,祝凤.指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J].英语学习,2022(11):58-63.

[3]USHIODA E. Why autonomy? Insights from motiv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J]. Innov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11(2): 221-232.

[4]程晓堂,谢诗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1):1-8.

[5]索恩伯里.朗文如何教语法[M].邹为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91.

[6]葛炳芳.回归课堂:以自主学习撬动英语课堂教学改进[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3(1/2):3-9.

[8]扈华唯,凌倩华,张培林,等.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J].英语学习,2020(6):30-48.

猜你喜欢

语法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