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
2024-06-08孟鹏飞孙士玲关徐涛
孟鹏飞 孙士玲 关徐涛 刘 岷 党 辉 李 桓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诊断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46]
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各专业的基础,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亦是学习人文医学的重要时机。诊断学拥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供教育工作者挖掘和运用。做好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将更好地发挥其基础与临床、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桥梁作用,引导医学生树立科学的实证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培养优秀现代医学人才奠定基础。本文基于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述工作中的思考与体会。
1 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的思考与体会
1.1 优化课程设计以课程设计为统领,指导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优化制定新的课程设计主体,将课程思政充分纳入到课程设计之中。
1.1.1 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掌握收集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临床资料的基本技能,掌握西医诊断的思维方法,为临床课的学习奠定必要基础;对比中西医学,引导中西医医学思维优势互补,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1.1.2 教学任务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训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应用的原则,引导学生研究症状、体征、实验检查及辅助器械检查异常的内在规律、机制并建立可靠诊断的思维,在复杂的临床情况下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诊断疾病[1],为后续学习临床课程、参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1.3 课时安排一般为90 或100 学时,其中理论课70或80 学时,实训课20 学时。根据理论课五大篇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症状诊断(10 学时)、检体诊断(30 学时)、实验诊断(22 学时)、器械诊断(16 学时)、病历书写与诊断方法(2学时),共80学时,其中线上课35~40 学时。实训课则分为问诊模拟,一般状态及头颈部、胸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操作,辅助器械操作与解读等部分进行。
1.1.4 教学设计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利用中国慕课和课堂派等网络平台,灵活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课前通过学习网上教学视频来构建知识体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使教与学的主体向学生转变,增强当代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则通过引导、监督、解惑,保障学生学习进程,使其按时、高效地完成学习,实现由传统的先教后学的形式转变为先学后吸收的形式。
1.1.5 课程思政设计诊断学课程是进行人文医学教育的重要时机,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关怀服务的意识是学习诊断学知识和各项技能的基础与前提。结合课程思政内容的广泛性、灵活性、及时性,深入挖掘诊断学课程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中,促进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等的综合培养。在理论与实训教学中,充分运用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心理暗示法、情境模拟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其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高[2]。此外,依托中国慕课平台综合讨论栏目,结合国家医疗时政与社会事件设计课程思政主题并发布,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时政事件,避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
1.1.6 教学考核课程评价由形成性成绩与终结性考试成绩组成,形成性成绩一般占60%,其中实训考核、平时作业等内容必须体现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考评;终结性考核成绩即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考试内容应包括医德医风、科学思维在临床诊断中的体现和运用。
1.2 加强教师培训 建设高素质团队教师是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的主体,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不仅与教师的职业理想、责任感、道德操守、传道能力等密切相关,还要求教师有自觉意识,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责任感,并积累丰富的思政教育知识,对其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1.2.1 提高思政意识与方法积极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思政培训活动,以不断加深其思政理念认识、扩展工作思路与方法,如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会、教学工作坊、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全国中医院校中医药骨干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超星公益教师教学培训、第三方思政课程专题培训等。
1.2.2 发挥团队智慧优势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可积极交流学习资料和感想,组织集体备课、头脑风暴,深化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展现形式,总结学科教师集体智慧,共同构建课程思政矩阵,撰写课程思政设计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教师课程思政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1.2.3 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课程教学设计优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行风格、治学和教学态度等,均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良好形象,严于律己、敬业乐教。身正方能育人。
1.3 加强学情分析 因材思政因势利导本科生多在第三学年学习诊断学,此阶段的学生既思想活跃、可塑性大,又存在已养成较为固定的学习模式,受具体专业和班级氛围、知识基础强弱的影响较大等情况,各班级学情差异非常突出[2]。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牢牢把握德育重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辩证唯物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身也要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充分做好授课班级的学情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和班级氛围、知识基础等要素因势利导,并在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关怀引导的意识,发挥自身榜样模范作用,进而在认识与实践方面培养学生医德素质,帮助其树立大医精神和职业底线意识。同时,要发挥诊断学桥梁课程的特点,为医学生塑造未来执业场景和形象,激发其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增强“四个自信”[4]。如教授问诊方法、体格检查实践、实验室检测的选择、临床诊断思维练习、案例或问题式教学(PBL)等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正反举例,情景再现进行引导,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结合实例进行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深挖课程思政结合点 试做大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讲“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5]。基于此,系统梳理诊断课知识点,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紧跟国家时政和新闻热点、历史典故典籍、前沿进展等,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和结合点,从课程专业角度融入党史、时政、医德、职业、家国情怀、科学思维、法律法规等,做“新鲜、有趣、有料”的课程大思政。
1.4.1 挖掘融入党史教育如绪论章节,围绕诊断学的定义、学习目的和基本任务,开展“如何学好诊断学”的教学引导思考。可融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回顾中国共产党党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践在诊断学与临床医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需在不断实践、反复实践中掌握诊断学知识,在不断总结和深入学习中提高诊断学水平;可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历史重要表述为楔子,引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国家卫生政策和临床要求,讲授中、西医思维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而介绍系统辨证、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发展理念。
如心电图章节,讲解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时,引入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它每释放一次兴奋,都按照一定的途径、时间依次传向心房、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进而保障心脏各部分协调、有序地收缩。以此为引,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历史业已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1.4.2 挖掘融入时政教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师生均密切关注国内外抗疫形势,可从中发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亲情教育、团结互助、文化自信等思政素材[6],有机融入诊断学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相关的典型、先进案例不胜枚举,为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活力。此外,如问诊章节以医疗热点案例融入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和国家新出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相关政策。实验诊断肿瘤标志物章节介绍新闻热点“北医三院某某医生揭露肿瘤黑幕”,引发如何看待该事件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国家、行业、媒体、医生、患者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也可结合每年“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表彰活动,带动医德、职业、家国情怀等课程思政的全面教育。
1.4.3 挖掘融入医德教育如绪论章节,围绕“如何学好诊断学”开展“我眼中的好医生-一颗人文心-大医精诚-校训-校歌”的教学引导,促进医学生加强人文医学学习,培养塑造一颗人文心。问诊章节可以讽刺漫画举例,强调问诊中的医德要求,并在问诊实训模拟中渗透课程思政[7]。体格检查部分可引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名言“医学是一门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裘法祖老先生的教诲“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等,发挥榜样力量,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实验诊断和辅助诊断部分可利用临床典型案例,突出医师为患者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方法亦是医德的重要体现,引导学生认识到医德体现在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
1.4.4 挖掘融入职业教育如讲解要重视诊断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时,引入“无效医疗”的统计数据和存在的问题[8],提倡避免过度医疗、无效医疗,实现价值医疗的国家医改战略。教学咯血症状时,由肺结核知识点出发,融入公共卫生与文明的内容。问诊教学中以“女性也嗜酒,问诊应详尽”“一起医疗事故引起的反思”等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水肿症状涉及肾衰竭的知识点中,融入肾移植的医学伦理问题。意识障碍的病因知识点中,融入避免药物滥用、远离毒品的职业教育。一般检查部分的形体肥胖知识点中,带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健康科普教育等。脊柱四肢检查章节中,由四肢畸形内容介绍“反应停”事件并反思,引导医学生明白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在涉及大是大非、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上一定要恪尽职守,不畏强权和压力,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授课面容表情内容时,引入著名医学家、教育家张孝骞的查房故事,在疾病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要做一名好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要多观察、多接触患者,有时即便是聊天,也可能有意外的病史方面的发现;疾病千变万化,再老的医生也没有老本可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1.4.5 融入家国情怀科学思维法律法规等教育家国情怀方面:如讲解诊断学的主要学习任务时,提问:“512,大家最能想到的是什么”,从学生“国际护士节”“汶川大地震”“我要爱”的回答,延展介绍“国际护士节”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由“汶川精神”介绍诊断学学习的“五个如何、一个恰当、两个基本功”。肌力检查章节引入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的治疗历史,介绍“糖丸爷爷”顾方舟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9]。心电图教学中介绍中国心电图第一人黄宛教授的事迹[10],讲解、讨论黄宛教授回国对我国心电图发展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科学思维方面:讲授叩诊、听诊时,以叩诊方法、听诊器发明的历史故事,引导、培养医学生观察与实践验证的科学精神以及在临床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扬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的精神。以“疫情期间发热患者如何就诊、处理?如果怀疑自己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该怎么办?”、“症状”积木游戏、“人体血液中细胞的变化能够提示什么疾病”等问题,应用PBL教学法培养医学生科学与临床思维。
法律法规方面:如问诊教学中引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违法案例”“公共卫生事件”“医生发现患者吸毒”等案例,融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内容,介绍传染病法规定的上报、诊疗制度,医师法规定的“遇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组织医师参与卫生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医师应当服从调遣”以及“宣传推广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等法律法规。
2 结语
总之,持续做好诊断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课程设计、教师培养、因材思政等方面着手,尤其是培养学科团队课程思政能力;需不断深入挖掘诊断学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实现形式,利用好诊断学在医学教育中承前启后、连接基础与临床的特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课程思政作用,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符合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医学人才做出重要支撑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