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

2024-06-08陈祖琨袁自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涌泉吴茱萸高血压病

林 雪 陈祖琨 张 莹 袁自仙

(1.长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吉林 长春 130041;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3.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会引起眩晕、头痛等临床症状,血压长期增高可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 概要》[2]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已达2.45 亿,高血压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75 岁以上的老人患高血压病的概率为59.8%。高血压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有助于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展或恶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血压病症状的有效控制与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相关[3]。李皓洁等[4]研究发现3183名河南省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为67.99%,国内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为24.70%~55.10%,高血压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不良作用小,在治疗高血压病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5]。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主要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引起[6],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7],穴位贴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和护理人员掌握最好的中医护理技术之一[8],具有药物、穴位、经络多重功效,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使药物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调理脏腑,治疗疾病,具有不经过胃肠道吸收和肝脏代谢的特点[9]。

1 分型论治

临床将高血压病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肝阳上亢、肝火亢盛、痰浊中阻、痰热互结、瘀血阻络等证型[10,11],进行辨证贴敷。

1.1 气血亏虚证许海芹[12]选取124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气血亏虚证患者,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与治疗基础上选用穴位贴敷干预,贴敷药物选用党参、白术、黄芪、天麻、钩藤、当归、茯苓等,贴敷气海、中脘、太阳、涌泉、足三里、血海、膻中穴。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5%。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林洁等[13]选取112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与降压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穴位贴敷和内服中药治疗,贴敷药物选用黄芪、枸杞子、丹参、三七、炙甘草等,贴敷神阙、内关、三阴交穴。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4%;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 收缩压、舒张压变异系数、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1.2 肝肾阴虚证郑剑波[14]选取9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肝肾阴虚证患者,综合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口服西药治疗基础上选用三子养阴汤结合穴位贴敷干预。贴敷药物选用三棱、川芎、附片等,贴敷三阴交、内关、涌泉、风池穴。综合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的77.08%。综合干预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周围血管阻力指数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许海芹等[15]选取68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肝肾阴虚证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选用穴位贴敷干预,贴敷药物选用山萸肉、女贞子、菟丝子、墨旱莲、熟地黄等,贴敷肝俞、肾俞、涌泉、命门、腰阳关、三阴交、足三里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1.3 痰浊中阻证陈仕梅等[16]选取8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浊中阻证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上选用子午流注指导下的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实施干预,贴敷药物选用白术、半夏、陈皮、茯苓,贴敷脾俞、胃俞、足三里(右侧)、丰隆、阳陵泉穴,干预时间为卯时(5∶00—7∶00)。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前后改善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梁燕等[17]选取62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痰热互结证患者,治疗组在对照组口服西药的基础上选用加味升降散穴位贴敷实施干预,贴敷药物选用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清半夏、炒白术等,贴敷中脘、足三里、涌泉穴,明显使患者的三酰甘油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夜间血压下降率和收缩压与舒张压降低,使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0%;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50%。

1.4 肝阳上亢证黄燕芳等[18]选取100 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选取子午流注肾经和肝经流注时间的酉时至丑时(17∶00—3∶00)行穴位贴敷干预,选用吴茱萸贴敷涌泉、肝俞、肾俞等穴位。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明显降低。李洪英等[19]选取80 例肝阳上亢证高血压病患者,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用中医特色护理刮痧和穴位贴敷干预,贴敷药物选择天麻、清半夏、陈皮、龙胆草等,贴敷太冲、曲池、风池、合谷穴。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1.5 肝火亢盛证许金钗[20]选取60例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贴敷药物选择吴茱萸、决明子、丹参、三七等,贴敷神阙、双侧涌泉穴。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6.7%。王强等[21]选取212 例肝火亢盛证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选择吴茱萸、决明子、怀牛膝、川芎、红花等,贴敷神阙、双侧涌泉穴。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1.51%,对照组为73.58%;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为68.87%。

1.6 瘀血阻络证傅燕等[22]选取81 例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中瘀血阻络证高血压病患者20例,贴敷药物选用吴茱萸、川芎、夏枯草等,贴敷双侧涌泉、太冲穴。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高血压病导致的眩晕、头疼也有明显改善。于海青等[23]选取120 例高血压病患者,瘀血阻络证高血压病患者为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降压治疗和低盐饮食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贴敷药物选用吴茱萸、川芎等,贴敷双侧涌泉、太冲穴。治疗组瘀血阻络证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 讨论

“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肝肾同源,水能涵木,肾阴、肾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是高血压病的根本病机[24]。刘锋等[25]通过研究《中华医典》331 例高血压病医案发现本病的病位并不是单一的,包括“肝”“肾”“未知病位”“胃”“脾”“心”“胆”“阳明”“肺”“少阳”等。其中肝出现的频率最高,占38.00%;第二位的肾占15.90%,可见古代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证治准绳》记载:“治痰宜先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瘀而成痰。脾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临床关注。武颖等[26]通过总结105 例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及特点得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位在肝、脾,以治肝、脾为主,随证兼以调心、肾且补泻兼施。惠丽君等[27]通过总结分析481 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发现,痰湿壅盛证患者最为常见,占比54.50%。裴慧娟等[28]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亏虚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病机关键,且不同年龄阶段病位不同,青年在肝、中年及脾、老年入肾,并相应提出调肝降压、健运脾胃、补肾并行不悖的治法。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的特色方法之一,在眩晕中应用广泛。穴位贴敷通过配穴、贴敷药物、经络的多重功效叠加,可有效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临床总有效率等。《千金翼方》记载:“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治疗作用。贺雅琪等[29]发现高血压病穴位贴敷常用单穴为涌泉,配穴以三阴交、神阙、内关、足三里多见;陆舒婷等[11]总结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高频用穴主要有涌泉、神阙、内关、太冲、肝俞等;肝火亢盛证高频用穴主要有涌泉、太冲、曲池、合谷、风池等;肝肾亏虚证高频用穴主要有涌泉、三阴交、曲池、内关、肾俞等;瘀血阻络证高频用穴主要有涌泉、太冲等;气血亏虚证高频用穴主要有足三里、涌泉、曲池等;痰湿中阻证高频用穴主要有丰隆、曲池、涌泉、太冲、内关等;痰瘀阻窍证高频用穴主要有足三里、涌泉、曲池等。不同证型的主穴和配穴主要依据穴位、经络的主治功能选择。

中医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导致的眩晕已经形成一系列治疗原则[30],贺雅琪等[29]研究总结穴位贴敷干预高血压病的临床数据得出结论,贴敷药物性以温、微寒、平为主,味以辛、甘、苦为多见,归经多属肝、肾、脾经。陆舒婷等[1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中医辨治规律,肝阳上亢证穴位贴敷高频用药依次为吴茱萸、川芎、天麻、钩藤等;肝火亢盛证高频用药依次为牛膝、冰片、生大黄、石决明等;肝肾亏虚证高频用药依次为吴茱萸、决明子、石决明、冰片、牛膝等;瘀血阻络证高频用药依次为吴茱萸、川芎等;气血亏虚证高频用药依次为牛膝、石决明等;痰湿中阻证高频用药依次为吴茱萸、石决明、白芥子、半夏、白术等;痰瘀阻窍证高频用药依次为吴茱萸、生大黄、石决明、冰片、牛膝等。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症状,应用吴茱萸频次最高,吴茱萸味辛、苦,入肝、脾、胃和肾经,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临床中医辨证治疗眩晕使用药物应考虑原发病和病位。

猜你喜欢

涌泉吴茱萸高血压病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滴水能涌泉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
吴茱萸脐敷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