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新教材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探究

2024-06-08郭玉霞

学苑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新教材英语教学传统

郭玉霞

(孟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南 孟州 454750)

2022 年秋学段启用的英语新教材,从标题、插图以及教材行文等多方面增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拓展视野,促进文化的发展。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通过以下几方面谈一谈。

一、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2022 年版英语新课标的跨文化理解目标为: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接触国外传统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看待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英语课堂,是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意义非凡。

二、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2022 年秋启用的英语新教材,每单元增加了Proverb(谚语)和Culture Corner(文化角)板块,为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从仁爱、敬业、乐善好施、惜时等不同视角提供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元素。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中相关传统文化的信息量大,内容涉及面广,对老师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相应有所提高。目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确也有传统文化的渗透,但因大部分英语教师对新教材内容中的这些“增量”不熟悉,不理解,有的甚至“视而不见”“选择性回避”等,更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缺乏对整套教材传统文化要素的课前系统梳理和针对性处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还因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自身意识不强,能力欠缺,造成课堂融入情景生硬,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未能深入挖掘整合新教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得这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增量”内容形同虚设。

三、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融前梳理——系统整理分析新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作为英语教学主要载体的英语教材,它是英语语言学习的依托,发挥着体现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新教材基础模块每单元的不同板块都包含有图文并茂、多姿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要想将英语新教材中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自然注入课堂,教师必须做好“融前”的整体梳理工作,这样才能避免教学时教育内容的零散性和无序性,有助于将各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链接成串,整合成面,塑形成体,达到融会贯通、相得益彰的理想教育效果。

英语新教材多个单元融入了春节、端午节等诸多的传统节日元素。学生们却很热衷于洋节,淡化传统节日。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受社会思潮影响,特别是西化思想侵蚀,造成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内涵不明就里,不解其意,甚至对传统节日名称也似是而非,张冠李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系统整理,合理布局,捕捉教育契机,相机而行,因“课”制宜,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增量”的育人价值。比如在讲授基础模块1 Unit 9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 时讲赛龙舟,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讲述赛龙神舟的由来;其次开展故事会——屈原故事我来讲,以此丰富深化学生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认识;并且介绍和端午有关的活动:射箭、喝雄黄酒、花花线、包粽子等民俗活动。最后让同学们以屈原精神为核心,创制自己的班训:修远求索,报效祖国。在讲述这一课时,利用现有条件尽力创设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待像屈原这样的民族之精神瑰宝,我们既要“薪火相传”,又要“推陈出新”,为英语课堂赋予育人功能,让屈原精神入驻学生心田。让爱国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进人生。以课堂教学引领爱国之情、以崇高精神激发强国之志、以火热实践砥砺报国之行,这样也自然而然地把爱国主义植入英语教学中。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有通研教材,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全面搜集整理,罗列规划,统一布局,使用时才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The Spring Festival 和The Origin of The Spring Festival两个语篇分别介绍了春节的习俗和春节的起源。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心中的一份深厚的情感寄托:打扫卫生、烹饪美食、还乡团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借助春节的习俗,联系生活,课前有机整合教材,课上让学生“演”和“讲”春节的活动和“年”的故事,在有限的教材文本与无限的现实生活的反复“跳转”中,从静态的语篇到动态的场景,源自生活的“地道”语言素材丰富了课堂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知识领域,创新了互动模式,增大了课堂张力,为孩子们提供了培育优秀传统文化种子的沃土,形成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生态。经过这样精心地“融前”准备和处理,变讲课为生活,让学生在“高仿”的情境中真正体会到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传承中国文化,还要用英语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全面解读教材,系统规整内容,重新架构课堂,探索最佳的教育切入点,寻找合适的文化支撑点,借助恰当的互动方式,将民族传统文化用更加巧妙的样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春风化雨般滋润那一片片干涸贫瘠的心田,以期假以时日能长出带着鲜明民族文化基因的、有着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茁壮的幼苗,这才是民族文化传承应有的模样。

(二)融中策划——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切入点

选用恰当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入英语教学中,需要教师多思考、善观察、会联想。新教材的每单元都增加了谚语板块,把本板块作为传统文化输入的切入点会起到提高认知、助力实践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基础模块1“Unit 1 The Joys of Vocational School”时,课文中有“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谚语,很多学生,尤其是基础偏弱的学生,总觉得成功是别人的事,梦想太遥远,因而总是摆不正梦想和现实的关系。为了打破同学们惯性的思维,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讨论:“How can we achieve big goals? Please give your example.(如何做成大事?请举例说明。)”学生很容易就回答:1.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2.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3.注重细节,成就大事。举例环节学生思维活跃,如数家珍。比如学生讲曾国藩记忆力不如小偷但最终成为军事家,靠得是锲而不舍;全红婵成为10 米跳水冠军靠得是天天刻苦训练;华为默默无为成为如今5G 技术领跑者,是因为点点滴滴技术积累而最终走向超越。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每一个星光璀璨的成就,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他们一点一滴、坚持不懈的行动、付出的累积。学生思考表达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接着我让大家用“I plan to do ...so that I can change...(我打算从现在开始做……,以便于我……)”口头造句,学生用所给句型谈到了自己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顺利进入我设计好的“教育”程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知行合一,教育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行动。这节课让学生明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动力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成功就在隔壁。再瑰丽的梦想,如果没有足够的行动力去追求、去调整,终究是南柯一梦。谚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我们应珍惜传承它们,把它融入到教学中、生活中,让智慧的火花在孩子们身上闪耀。现行英语新教材虽然内容丰富多彩,但对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只是点到为止。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其他学科中的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进行学科整合,将英语语言置于真实的环境中,扫除学生英语表达、理解的局限性和对英语表达的恐惧感。让学生通过母语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感人故事。例如在学习基础模块2 Unit 5 Learning from Role Models 时,英语课本对楷模袁隆平做了简单的介绍:Yuan Longping is a famous rice scientist,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习楷模的精神。仅靠这一句话的介绍,学生对楷模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在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有一篇《细看稻菽千重浪》的通讯报道,本文用细腻的语言讲述了一生心系稻田,攻破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难题,解决老百姓粮食问题的袁隆平,是他让上亿人口吃得饱,吃得好。本节课利用学生已学习的语文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When? Where? Who? What? Why?对本段描写质疑、作答,在质疑作答的过程中,通过“故事引入——问题引导——感悟引行”的方式实现双语融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法、固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母语全方位多维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感人故事。袁老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优秀品质浮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效仿躬行的动力如影随形的产生了,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落实也水到渠成。英语和其他学科的双向奔赴,为英语赋能,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让英语课堂焕发新的风采。

(三)融后延伸——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途径

传统的英语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升学为优先目标,学生被囿于课本之中,实践性、拓展性作业的布置往往流于形式,相关文化知识的习得以及相关创新能力的获取,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因此限制了传统文化教育课内外的天然衔接,同时弱化了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教育”功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课内外实践和锻炼平台,帮助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应用到生活中去,拓展学生知识学习的边际,开阔学生课堂内外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境界,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有之义。河南省一年一度的“文明风采”大赛中的英语演讲比赛,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给学生设定了11 个饱含文化内涵素养的话题。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增加教学主题,利用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让英语演讲比赛常态化,全员化。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好顶层设计,要求学生在写稿、试讲过程中,深入思考,充分酝酿,相互讨论,共同分析,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串联相关传统文化因素,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仁爱、和谐、努力、诚信等核心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2023 年的一个即兴演讲题目为: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上策)。拿到题目,让学生讨论题目的含义,然后讲一讲历史上关于诚实守信的历史故事,最后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看法。学生们讲了曾子杀猪,司马光卖马等故事,同时联想了自己相关诚实守信的做法和撒谎的危害,最后连句成篇,完成讲稿。学生跟读、自读、齐读、朗读、背诵,最后登台比赛。通过演讲比赛,学生不仅掌握了演讲技巧,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在常态化的训练模拟中积累了知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个人素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拓展延伸英语课堂,实地体验感悟,足以达到陶情、躬行的教育目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述,教师要积极创设实地锻炼的平台,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萌动好奇心,增强自信心,主动参与,身体力行,学用结合,最后收获一颗“中国心”。

孟州市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乡。在学习World Cultural Spots后,组织学生到位于城西6 公里韩庄村的韩愈陵园进行一日游活动。祠内共有石碑13 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和展现了韩愈思想境界、家国情怀和艺术造诣的诗词歌赋。带着学生参观韩愈陵园,让学生领略了作者“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自然逸趣、“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谆谆劝勉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游览之中,给学生提出问题:Can you talk something about Han Yu ?(你能谈谈关于韩愈的事情吗?)What do you think of“Work is accomplished in diligence and neglected in play(你怎样理解“业精于勤荒于嬉”)?学生带着问题,认真思考,组织语言,讲关于韩愈的生平,谈论对努力学习的见解。最后给学生留下作业,以What did Han Yu tell us?为话题,完成一篇英语作文。整个活动,学生练习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的方法,知道了“学习贵在勤奋;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唯有勤奋,才能成就精彩人生”的千古不变的定律。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冬至,学校就会组织包饺子活动,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欢聚在一起,共同和面、制作饺子馅、包饺子,场面温暖又温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讲解饺子的由来。饺子的出现体现了张仲景的医者父母心。同时让学生边包饺子边学习关于冬至的英语单词:Winter Solstice(冬至);Chinese dumpling/Jiaozi(饺子);boiled dumpling(水饺);steamed dumpling(蒸饺);wonton(馄饨);glue pudding(汤圆)。教师围绕饺子的由来,冬至的习俗活动,组织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单词、短语等多方面学科知识,同时对民俗文化等相关认知进行补充和拓展,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素质“纸片化”现象,丰满了老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生活,矫正了久已失衡的校园文化生态。冬至的包饺子主题活动,不只是一次简单的聚餐,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盛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冬至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团圆、和谐、温馨、温暖。通过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相关的单词,了解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课堂是“知识内容传授”的主阵地,但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若能外延教材,甚至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建立立体活动网,让传统文化与英语实践“握手”,与英语活动“相拥”,那么“文化内涵的启悟、观念行为的引领”一定会水到渠成。

四、结语

在“课堂思政”大环境的氤氲氛围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将其融入中职英语新教材教学,势在必行,正当其时。找准切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精髓和内涵,通过学思践悟,达到以知促行,从而助推英语课程品质和育人价值的双重提升。

猜你喜欢

新教材英语教学传统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