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分析
2024-06-08尹诗
尹 诗
(山东省汶上县第三实验小学,山东 汶上 272500)
随着教育的深化,小学教育迎来全新发展方向,对小学数学也提出全新要求,教师不仅进行新课授予,对复习课也要提升一定的关注,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制定全新的复习课堂,培养学生自身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自身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不足进行弥补,确保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中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涉及到认知,也与技能和态度有紧密关联,促使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引领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情感观、态度观。与此同时,小学数学复习课中,为学生保留更多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数学经验,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真正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共同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复习课价值
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呈现全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思想”,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将其放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关键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真正在形成核心素养基础上内化数学知识。
(一)总结知识完善体系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十分广泛,也存在部分零散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对所有知识进行理解与消化,这也是形成无效教学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在小学复习课当中,教师有必要弱化教学节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形成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小学复习课堂,并非是带领学生简单地复习知识内容,而是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树立,促使学生将知识之间建立关联性,进一步优化以前学习的知识内容,必要时也要对知识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内容时,新课导入课堂,教师为学生介绍长方形定义、正方形定义,以及二者的基本特点,甚至呈现相应的计算知识、变换折叠知识,大量的知识难以让学生消化。所以,通过复习课堂,再次组织学生树立知识,进一步为学生划分重点和难点,促使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计算的关键点进行掌握,真正完成多种内容的整合,在引领学生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
(二)开展实践增强能力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面对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调动知识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数学能力素养的难点。数学核心素养下对学生提出全新要求,复习课实践中,要改变单一复习的形式,为学生引入具有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支持。首先,教师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对数学知识进行细化,选择有实践性的内容,鼓励学生形成自主研究这一学习状态,进一步发掘知识间存在的关联性。其次,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融入多元化的趣味内容,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性。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内容时,其中包含多种角,如,周角等,并且在角、线、角度之间的概念都没有明显区别,若简单开展教学难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引用案例内容,从多个角度研究知识运用内容,也可以采用情境创设这一形式,增加图片、文字所占比例,在实践学习中真正实现知识内化。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路径
(一)理清知识重点,加强知识划分
小学数学复习课开展过程中,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引领学生对以往知识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后续建立系统化知识认知提供支持。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认知水平有待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复习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分段复习的方法,注重知识的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循序渐进这一流程,确保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增强。数学复习课中,教师需要清楚知识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对学习进行分类、整理,清楚知识来龙去脉,鼓励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整理,凸显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魅力之处,最终由学生对知识意义进行阐述,进一步讲解知识之前存在的关联。同时,教师也要组织学生开展系统复习,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例如,在复习“比例”知识的时候,学生已经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对比例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解比例依据的根本,其中的难点就是让学生清楚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换算问题。引导学生清楚知识解决步骤,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时,第一步要设出未知量x,清楚这一未知量对应的计量单位;第二步结合题目信息列出比例式,完成比例式解答;第三步实施数据检验,写出最终正确答案,其中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答案与实际情况是否有一定相符性。如:“有一个服装厂,主要的加工任务是加工衣服,在原本的计划当中由40 人完成工作,共计需要15 天,但临时改变计划,想要提前5 天完成工作,需要临时调入多少人?”学生通过复习课掌握正确的解题流程,能够在设完未知数之后,列出比例算式:(x+40)x(15-5)=40x15,最终得出x=20。通过教师这样详细的引导,学生也逐渐对知识产生系统理念,最终可以完成系统梳理。
(二)善于发现错误,巧用数学资源
小学数学复习实践中,教师会经常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存在遗漏的情况,也会发现学生对一些知识掌握存在错误情况,很多教师经常忽视这一情况,单一地认为学生是学习马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反而是教师开展复习课中的关键资源。学生也能在发掘自身学习不足这一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可以检验自身学习情况的能力,真正在复习课堂中理解和内化知识,实现对知识的全方面运用进一步凸显数学知识技能,多个角度反映学生在学习中凸显的数学本质,如学习综合性、整体性,一方面优化学生知识完善过程,另一方面也建立高质量的复习课堂。
例如,在复习“认识分数”知识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出示一道题,主要内容如下:“学校正在开展灾区捐款活动,小红与小明都捐了自己的零花钱,小红和小明捐的钱数一样吗?”很多学生针对是否一样最终答案进行争论,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想要证明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关键点,为学生提供表达平台,适当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致力于在学生相互争辩中掌握正确知识。之后教师为学生引入一个例子,举出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水果,其中一个水果是西瓜,另外一个水果是桃子,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教师将两个不同的水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同样是一个水果,小朋友得到的水果质量是一样的吗?最终学生争辩结束,出现如下结果:学生认为这分不同的情况,若小红与小明的零花钱一样,那么两个人捐的零花钱就是一样多;若小红与小明的零花钱存在差异,那么两个人捐的零花钱也就不相等。学生通过在复习课中,开展如此激烈的探究活动,也对其中的“单位1”概念有了全新、深刻的理解。在这一案例中,正是因为学生对“单位1”理解的知识不正确,才会出现上述解决问题的错误。作为教师不仅要在复习课中为学生树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也要寻找学生掌握不正确、不全面的重点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对知识进行优化,促使学生在思考中优化自身知识不足,才能更好的掌握解题规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充分运用。
(三)设置思考问题,形成数学思维
小学复习课过程中,教师在加强知识巩固的时候,也要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训练,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进一步形成数学思维,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复习课开展过程中,作为小学数学也要不断创新复习手段,若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复习模式中,不仅难以对数学复习知识产生兴趣,甚至还会对数学复习知识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影响学生在复习课中取得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每一节复习课,为学生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空间,在质疑知识中寻求正确答案。
例如,在复习“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优化复习导入环节,设置问题:“同学们,是否在生活中见到过圆形物体?”学生在这一问题驱使下,积极主动调动自己的回忆,有的学生说钟面就是圆形,还有的学生说一元硬币是圆形。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圆形,但在这一过程,有学生提出,钟面不仅有圆形,还有其他形状,正是这一行为也为这节复习课提供思考重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是否可以思考出一样物体,只有圆形这一种,在学生不断探究中,教师提出“车轮”,为学生讲述:不管是大车、小车,还是外国的车,轮子都是圆形,但你知道制作成圆形的关键点吗?虽然学生已经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但教师采用这一问题,促使学生带着疑问都主动参与到探究当中,结合生活中更多实例,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圆的特点,并且从本质上掌握圆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圆规进行作图,邀请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阐述画圆的重点和难点,其他学生在这一过程仔细观察,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过程,实现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提升。
另外,教师在设计思考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可以设置分成问题,实现班级所有学生能力提升。例如,在复习“平均数”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根据一个商店在2023 年的销售统计图,要求学生可以结合图中不同季度销售情况,设置与平均数相关的数学问题”。针对优秀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出第一季度平均销售额是多少,第四季度平均销售额是多少。学生在思考中不仅能获取销售比较价值,也对平均数的含义有了进一步了解。针对中等学生,要求学生计算平均半年销售额是多少,最终完成平均每天销售额计算。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在思考中理解知识解决的正确方法,在与自身知识结构相符的情况下进行思考,最终完成知识延伸。
(四)深化变式练习,增强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运用知识,内化也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进行出呈现,就是顺应这一含义,主要是利用新知对旧知系统进行改变,最终形成全新的认知体系。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比较、辨析等数学练习,进一步对多种知识进行概括,将知识内化到已经存在的知识体系当中。所以,变式练习作为重点内容,在编制的时候教师要清楚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凸显设计的新颖性。
例如,在复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知识的时候,教师先提出重点内容,之后鼓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之后输出体积计算公式“V=sh”,更好地对这一知识进行深化。之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采用橡皮泥制作构建成的水库模型,问学生:是否能够求出这一模型体积?需要多少土石方?学生在看见这一模型后,便对其产生一定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解决方向,可以选择与“比较思想”相接近的问题解决思路,如,之前在教学中能够将圆柱体切割成长方体,鼓励学生思考:是否能够将中这一水库堤坝模型进行切割,能切割成哪些形状呢?学生经过一番探究和实践,进一步得出可以将“V=sh”这一公式运用到水库体积计算当中,尤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引领学生复习了正方体体积公式,也复习了圆柱体体积公式,实现对原本公式的进一步拓展,不再单一地运用在正方体、圆柱体上,也在直柱体上得到充分运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能够敢于发言,积极参与到实践问题解决当中,真正在努力学习下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和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开展小学复习课程,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但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在复习课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针对学生不理解的知识进行补充,开展多样化的复习、训练形式,融入错题分析、巩固知识、查缺补漏等环节,营造和谐良好的复习课氛围。同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复习课占据的重要地位,不断引入全新的复习形式,可以由学生承担复习主动权,激发学生参与复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在复习中总结、梳理知识,成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