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辅导员)的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工作协同发展

2024-06-08山东省日照市新营小学赵庆芳

天津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日照少先队班级

■山东省日照市新营小学 赵庆芳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与组织者,在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实现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道德品质、文化底蕴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借助节日文化、节气文化、日照非遗文化以及美德古诗词等丰富的资源,实现这两项工作的深度协同与创新实践。

一、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一)班级管理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班级管理是教育者关键职责之一,尤其体现在班主任(辅导员)身上,他们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和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班级文化、学术、道德内涵,锻炼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学生面对观念差异和人际冲突,学会协调与处理,从而培养情感社会能力。班主任(辅导员)作为核心角色,需要高效管理班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个人技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准定位,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

(二)少先队工作在德育和团队建设中的价值

少先队工作着重于社会实践和服务项目,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加强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培养其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服务活动,如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援助,引导学生体悟关爱他人、回馈社会,提升道德素质和情感智慧;四季不断的公益活动,如捐款、环保、助贫等,使学生通过实际行动理解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实践探索活动,如科研实验、社会调查和学术竞赛等,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接纳多元观点,激发其好奇心,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此类活动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技巧,通过有效沟通实现目标,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培养自主学习行为。综上所述,少先队工作以德育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与实践助力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持续学习与成长,塑造良好的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补性研究

深入研究揭示,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紧密相连、互补互促。两者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班级管理侧重日常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而少先队工作则通过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内容层面,班级管理全面覆盖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方面,与少先队活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相结合,形成互补。两者均倡导实践参与,班级管理通过让学生参与决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少先队活动则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总之,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如同学校教育的双翼,共同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实践导向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保障,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融合多元文化的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策略

(一)利用节日文化进行主题实践活动

传统节日作为历史的精粹,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远的哲学理念。如春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教授学生关于春节的起源和演变,同时让他们理解中华民族对家庭团圆和新旧更替的深厚情感。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如制作窗花、剪纸或写春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端午节,教师可以围绕屈原投江的历史背景和人民对忠诚精神的缅怀主题,指导学生包粽子,让他们实际感受粽子背后所承载的对忠诚和爱国精神的崇敬与传承。同时,利用赛龙舟这一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介绍全国各地端午习俗的差异,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我国多元地域文化的理解。中秋节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平台,教师可以陪同学生在月光下欣赏美景,讨论古人以月亮为准则制定农历的智慧,并激励学生创作中秋诗词。同时,组织学生制作月饼或其他手工制品,这样学生可以在参与中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节气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的时间体系,包含古人的智慧,准确体现出自然气候变化规律。每个节气代表了气候特征的转换,紧密联系着农业、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和养生,丰富的习俗和农事活动则为生活增添了色彩。在日常教育中,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具有深远影响。首先,教师可以讲解各节气的来历、天文气象原理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的敬畏感和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心态。例如,在立春和立夏时讲解农耕知识和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使学生理解自然规律。其次,将节气文化融入主题活动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冬至时的饺子制作课或秋分的丰收节,学生能够切实体验农耕的乐趣与辛苦,培养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观念。最后,节气文化是自然科学与人文教育之间的连接。清明节的踏青活动和诗词朗诵能够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古人的情感和生命哲思。这样,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三)日照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入与创新实践

日照的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它们的融入教学对培育学生的本地自豪感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需要全面研究日照非遗文化的历史、艺术和传承现状,以形成教学活动理论和素材基础。例如,日照黑陶烧制技艺、渔民号子、莒县过门笺剪纸艺术等都是具有教育价值的非遗项目,教师可以设计以日照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现场考察非遗项目,观摩技艺传承人的展示,听取有关历史故事的陈述,这将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生命力。同时,教师可以设置手工制作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技艺,让他们亲身体验本土文化的价值。还可以编写校本教材、进行课题研究、参与文化节庆活动等,使日照非遗文化深植校园,营造浓厚的传承氛围。

(四)美德古诗词在当代德育的实践应用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明的精华,不仅是语言艺术的体现,更富含深厚的道德伦理意义,其在塑造学生品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深度阅读和解析古诗词,挖掘其中的诚信、仁爱、礼仪、智慧等美德要素,引导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深化对道德准则的理解和认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中的美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实践中。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品格教诲,应成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指南,这是古诗词美德与现代德育无缝融合的体现。

(五)利用日照地区的传统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

日照地区以其丰沛的海洋文化资源,涵养了独树一帜的海洋特色文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非渔歌、渔舞、潮汐文化和渔业文化莫属。首先,渔歌和渔舞是日照渔民辛勤劳动和生活情感的真实写照,简朴纯粹、深情厚重。教师引导少先队员学习渔歌和渔舞,可以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自我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进一步提升其文化荣誉感。其次,了解和研究日照的潮汐文化,无疑能够加深少先队员对自然和人类文明的深刻理解。潮汐,作为海洋的独特现象,被渔民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渔民们生活的魅力和未知,蕴含着研究、探究和理解的空间。总之,通过日照地区的渔歌、渔舞、潮汐文化和渔业文化的学习,少先队员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他们作为中国少年的自豪感。

三、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

(一)案例一:“节日里的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深度剖析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纪念日或节假日期间,教师精心策划一系列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歌咏比赛,引导学生传唱革命歌曲,通过歌声追溯历史,理解劳动者的伟大与儿童权利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享受节日欢乐的同时,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朗诵竞赛,精选富含红色元素的诗词篇章,让学生在激昂的朗诵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案例二:“跟着节气学生活”系列课程执行情况与反响

日照市新营小学创新推出的“跟着节气学生活”系列课程,紧密结合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设定。每逢节气变换之时,都会设计与该节气紧密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例如,立春时安排种植活动,让学生亲手播撒希望的种子,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勃发;寒露时组织野外考察,教导学生辨识季节变化中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一课程体系获得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学生在遵循节气节奏的过程中,逐步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愈发热爱生活。

(三)案例三:日照非遗文化融入校园生活——活动设计与实施效果

为了让日照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教师特别策划了“日照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进入课堂,通过现场演示、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黑陶制作、渔鼓编织、渔民号子演唱等各种非遗技艺的学习。不仅如此,还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非遗项目的工作坊和博物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和无穷魅力。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发他们对保护非遗文化的自觉行动。

(四)案例四:美德诗词滋养心灵——德育成果展示与评价

日照市新营小学着力推行美德诗词教育,深度解读经典的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蕴含的道德观念。比如,赏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描绘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诗词,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道理;诵读体现亲情友情、诚信友善的诗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品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道德素养明显提升,不仅在学校内部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认可,而且在家庭和社会层面赢得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一系列德育成果充分展示了美德诗词教育在塑造学生美好品格方面的强大效力。

四、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基于文化共享的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协同机制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以文化资源共享为核心支撑的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一体化运作体系。具体而言,学校可以整合校内外各类优质文化教育资源,搭建平台,让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与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紧密衔接,形成相互促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这种联动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打破传统界限,优化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拓宽其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多样的文化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二)完善文化素质评价体系,激发多元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了全面反映和公正评价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上的进步,应当进一步健全评价标准。这意味着要引入更多元化、更具包容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又要重视他们在审美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时,设立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各种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项目式作业等形式,以适应现代教育多元化发展需求。

(三)提升班主任与辅导员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鉴于班主任与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中起到的核心作用,学校应当加大对这两类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以及开展长期的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项目,不断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素养。此外,着重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使其在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才能真正引领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在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工作的协同发展中,文化资源的作用不容忽视。多元文化催生教育模式变革,多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效利用文化资源,有助于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增强团队凝聚力,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但是如何有效结合文化资源与班级管理,仍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未来,需要构建文化资源共享联动机制,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并持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推进班级与少先队工作的协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携手努力,持续进步,正如逆水行舟,唯齐心协力、勇往直前,方能使班级管理和少先队工作迈向更辉煌的未来。

猜你喜欢

日照少先队班级
认识少先队
班级“四小怪”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少先队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在日照(节选)
日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