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2024-06-08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中心小学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段泊岚中心小学 李 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自学能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数字教学,更要注重培养为未来做好准备的综合技能。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课程设计、探究式学习、实践活动和定期自我评估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理解、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反思,让学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游刃有余,点燃终身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成长产生重大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这种方法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风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种教育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为接受复杂的高等教育做好准备,还能让学生具备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所需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强调数学的自主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终生热爱,从死记硬背转向更具参与性和探索性的方法。这种方法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促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概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日益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这种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独立探索数学概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带着好奇心去学习的能力。尽早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旨在让学生为迎接高等教育和快速发展的全球环境的挑战做好准备。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即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终身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基本目标,这项技能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应对挑战,还能成为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生活技能。通过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分析情况、批判性思考和应用逻辑推理,这一过程使学生形成了坚持、创新和有条不紊克服困难的心态。在这个由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日益复杂的世界里,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一种学术财富,更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术追求和适应现实世界做好准备,使学生以实用和创新的方式应用数学知识和推理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学习数字和公式,而是培养未来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二)提高思维独立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能力以独特和个性化的视角来处理问题、迎接挑战。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营造一种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信心探索、质疑传统方法,这种思维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将概念联系起来,并在各种情境中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概念,从而加深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未来,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关键的能力。独立思考还超越了学术界限,使学生具备自信和技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是一种学术优势,更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奠定基础。
(三)增强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长期参与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真正兴趣,可以将学习体验从任务驱动型活动转变为愉快的探索旅程。当学生真正感兴趣时,会更有动力深入学习数学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这种内在动力促使学生探索课程以外的课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并将这种热爱延伸到其他学科和终身追求。学习兴趣的提高还能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将难题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障碍。在未来的社会中,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是个人成功的关键,这种心态至关重要。此外,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有利于让学生不仅将数学看作是学校里的一门学科,而是将数学看作周围世界一个迷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有助于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更令人愉悦,从而打破学习的障碍,打开通向知识的大门。
(四)适应未来挑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应对未来的挑战至关重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具备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跟上知识不断发展的步伐。此外,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终身热爱,鼓励学生不断追求个人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变得更加自立、机智,为面对复杂的未来做好准备,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设计互动性课程
从设计互动课程的角度来看,提高小学数学自学能力,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互动课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探索、质疑和发现的环境。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吻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建构知识,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参与互动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这些活动使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促进者的角色,而不是传统的教员,这种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对培养自主学习者至关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投入,对自己的教育历程拥有自主权。此外,交互式学习通常包含协作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有效协作能力,而这是应对未来挑战的一项重要技能。
以“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为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目的是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这一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蕴含着丰富的互动潜力。首先,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辨认等活动,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的不同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培养科学思维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次,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预测和观察结果进行讨论,从而促进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并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进行实验。通过这种互动的方法,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思考和探究,这些都是自主学习者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二)鼓励探究式学习
从鼓励探究式学习的角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将重点从单纯传授内容转移到培养探索的心态上来。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源于这样一种信念,即通过提出问题、调查和反思来建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与建构主义理论相一致,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由学生驱动的过程。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和推理来学习数学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关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以及独立寻找资源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源泉转变为引导者或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提供支持。在欢迎提问、鼓励探索的课堂文化中,学生更容易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将对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堂之外。
以“爱心行动——图形与拼组”为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面临的挑战是用一定数量的几何图形拼出各种形状,目标是将这些碎片重新排列组合成一个心形。最初,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索,在没有太多指导的情况下尝试不同的排列组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图形之间的模式和关系,如哪些图形可以很好地组合在一起,或者每个图形需要多少个。教师提出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图形可以组合在一起,或者预测如果尝试不同的组合会发生什么。这项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念和空间推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对这一挑战,学生不仅学习了有关形状的知识,还参与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技能,学会了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这些都是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三)增加实践活动
从增加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实际经验为核心的。增加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在于体验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经验的转化而产生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应用数学概念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使学习更贴切、更有意义。这种方法有助于缩小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实验和建立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些活动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此外,实践活动往往要求学生协同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增加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一系列能力。
以“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任务是探索和计算在日常环境中遇到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如长方形的门、三角形的帆或六边形的瓷砖。最初,学生只会测量尺寸,并应用公式计算面积。随着活动的进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这些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学生可以研究改变一个尺寸对面积的影响,或探索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不同方法。教师提出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从而促进这种探索。这项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几何测量知识的理解,还能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实际动手的方式接触数学,学生对概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对自己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从而使学习之旅更加投入、有效、自主。
(四)定期自我评估
从定期自我评估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源于元认知,即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过程进行思考。自我评估是元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一过程促使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设定目标,从而掌控自己的学习历程。定期的自我评估可以培养学生的成长心态,使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努力和进步的价值时,就会将注意力从外部验证转移到内在动力上来。此外,自我评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自我评估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和决策等关键技能,让学生学会确定自己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如何有效分配学习时间。通过定期自我评估,学生将成为更加自主的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适应新的环境。
以“今天我做主——小数乘法”为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被置于需要使用小数乘法的真实场景中,如计算杂货的总成本或确定项目所需材料的数量。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自我评估,学生会反思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并对自己对小数乘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分,找出造成困惑的具体原因,设定改进目标。教师可以提供核对表或反思提示,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思考。这一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制定具体可行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今天我做主”这样的自我评估活动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自信、独立地完成学业。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教授数字和公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做好准备。设计互动课程、鼓励探究式学习、增加实践活动、促进定期自我评估等策略,可以改变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当学生成为更加自主的学习者时,就能更好地驾驭复杂的现代世界,适应新的挑战,追求终身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者的过程既充满挑战,又收获颇丰,这无疑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持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