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模式下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2024-06-08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武金刚
■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 武金刚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指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以“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的方式呈现的大单元教学活动,能够以宽广的视野、更高的层面建构新的教学体系,对知识进行深度构建。而基于问题导向的PBL 教学模式,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核心开展项目活动,通过探究、交流、研讨等多元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因此,以基于PBL 模式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创新能力,通过问题求解的过程性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对信息科技课程第四模块“数据与编码”中的“数字与编码”内容为例,阐述PBL模式下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小学“数据与编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对于四年级“数据与编码”模块“数字与编码”这部分内容中的“编码”,《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概述为:“学生能掌握数据编码的基础知识,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编码对信息进行表达,认识数据编码的价值与意义。”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讲解编码的专业内容较深,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其次,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偏大,往往出现二进制、十进制等编码及转换等内容,令学生很难掌握。此外,很多教师将多媒体编码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令学生理解困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入学习和理解课标的内容要求。该模块对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尽可能降低学习难度。根据学生实际学情,笔者对“数据编码”这部分内容进行重新建构,以大概念为核心,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将学习内容结构化;以问题为导向,创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型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课标对“编码”这部分内容的要求,笔者设计三个大单元教学内容,分别是:数据编码的目的、数据编码规则、编码的加密与解码。每个单元中,各知识点建立结构化联系,三个单元间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式上升。
二、基于PBL为导向的大单元设计思路
下面,笔者以“数据编码规则”单元为例,阐述一下设计思路。根据PBL 教学模式和大单元设计思路,依据主题情境真实性、学习内容结构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笔者针对“数据编码规则”这一单元设计思路如下。
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认识数据编码的基础上,理解编码规则的意义以及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亲历编码的创建过程,理解数据的内在联系,感受数据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激发学生对编码相关内容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高阶思维迁移能力。
(一)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借助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一些相关联的零碎知识重新组合在一起,遵循由单一到全面的进阶模式进行知识架构,合理利用知识建立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维模式,有效引导学生在概念理解过程中逐步形成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数据编码规则”大单元教学活动时,笔者将本单元设计为“认识数据编码的规则”“为物品设计编码方案”“用条形码、二维码管理物品”3 课时学习内容,形成知识体系,每课时又规划了详细的知识内容。该学习内容对应课标中“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与秩序的科学基础;知道如何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计算机识别和管理;了解编码长度与所包含信息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字化表示信息的优势”等内容要求,构建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内容,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为后面学习编码的校验、编码和解码办法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基于对核心素养培养和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对学情的分析,笔者将本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理解编码规则的意义,知道编码是有组织、有秩序的基础。
2.亲历编码的创作过程,理解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据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主题活动制作条形码和二维码,理解编码对计算机识别和管理的意义。
4.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关联、综合的实践,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阶思维迁移能力。
(三)确定单元活动主题
课标指出,“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构建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将主题活动与学生身边的真实性问题结合起来,借助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关键问题并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掌握技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该模块的设计中,为了能让学生理解编码相关知识,笔者打破以往“数据编码”部分的知识内容,将学习内容进行二次重组,以“物品管理靠编码”为主题开展活动,从“物品也有身份证”“物品编码我设计”“编码让生活更便捷”等活动入手,体验物品通过编码管理给人们带来的便捷。
(四)单元活动规划
为了确保知识的结构化和主题探究的连贯性,确定主题后,我们将主题融入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根据知识结构层次按课时进行划分,并为大单元的每一课时设置活动情境,将课堂学习和实践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内容如下。
第1课时,在“物品也有身份证”主题活动中,笔者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车牌为例,了解车牌编码的规则,并引导学生交流身边其他物品的编码规则及作用,从而深入了解编码的作用。
第2课时,在学生理解编码规则的重要性后,笔者引导学生为班内的桌椅设计一套编码,以此来保护自己的课桌椅。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研讨,确定桌椅编码方案,并列出长度不同的多个编码方案进行比较,由此得出编码长度与信息量间的关系。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梳理编码的设计思路,并迁移到生活中,为家里的玩具和图书等物品设计编码。
第3 课时,笔者以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上的条形码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条形码和二维码及其作用,并通过为桌椅创建条形码和二维码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条形码和二维码的制作过程。随后,以超市收银工作为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码的数据采集与识别的整个过程,体现计算机管理物品的便捷性。
“物品管理靠编码”主题下的3个课时情境,始终围绕“编码管理物品”的活动开展,呈现了活动主题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从身边的真实问题入手,以PBL模式开展整体单元教学,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究过程、解决问题思路的高阶迁移过程。
三、关注学习过程,细化评价方案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探究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秉承“以评促学”的学习理念,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依据主题活动的学习目标,设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和思维迁移能力为目标的多维度评价机制。通过实施多元评价方式,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持续进行反馈。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性和深度,笔者采用UMU在线平台评价工具与评价策略的有机结合,将评价观察融入整个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笔者以小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问题解决情况、作品创作情况实施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模式和个性化创作思路,挖掘学生潜在的特长和优势,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基于PBL 模式下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序的探究活动隐藏在主题活动中,将“知识仓库”转为“学习资源”,通过情境中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迁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