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完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

2024-06-08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毛新满

天津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法治评价教师

■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 毛新满

教学评价是贯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始终的环节,具有为教学提供导向、指明方向的作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学科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构建指向学生成长发展的评价体系,发挥以评促学、促教、育人等多重价值。因此,面对当前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式单一的现状,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重新梳理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原则,构建具有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以完善的评价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学的评价价值。

一、建立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评价过程中应发挥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以评价标准领航教学评价、保障评价的实施。而评价标准是在综合分析教学目标、素养目标、学生需求基础上形成的,将教学活动分解、细化,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标准指导教学活动,监测目标是否按照预期发展,以便使学生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发挥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时,要按照新课标要求,使其重点转移到体现课程德育功能以及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发展,每个维度不可被替代,否则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且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知识与成长背景,对学生的智力优势、学习过程、个性发展展开评价,评价要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并以量化评价指标结合文字性评价、谈话评价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情况,旨在通过全面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多样性原则

可持续的良性教学评价不应是以考试、测验为主要工具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应结合多样的评价方式,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形成过程展开评价,对学生发展展开指导性评价,并体现评价的人文性,能够对学生的行为、情感、能力等情况做出评估,使评价兼具客观性与情感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便于其接受评价中提出的改进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评价发挥反馈调控、激励、导向等多元价值。

(四)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打破以往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家长、其他学科教师等均参与到学生成长和发展评价中来,促进评价视角、评价内容多元,从而共同承担促进学生道德与品质、意识与思维成长的重任,能够更全面地剖析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自身有更清晰的了解,进而促使家校联手,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打造氛围和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二、建立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

(一)评价目标准确,以教学目标为评价目标

按照导向性、全面性原则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发展性”为核心,使评价重点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发展情况。同时,以“综合性”为重点,视角多元、内容多样的评价能够反馈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具体来讲,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建构与掌握情况、能力形成与解决问题水平、道德品行与法治观念发展。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交友的智慧》一课为例,本课属于课标中“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内容,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应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年龄相近的群体交往,建立真诚的友谊;能够正确把握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正常的友谊,并精准把握交往尺度;学会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帮助他人,将“与人为善”内化于心。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学围绕以下目标展开:

第一,政治认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友善”,与朋友真诚相待,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和睦友好,并在日常生活与个人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第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懂得友谊的珍贵,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第三,法治观念:在网络交往中严格遵守法律条例,并在发现他人利用网络开展违法违规活动时立即举报。第四,健全人格:正确建立友谊,把握好人际交往中的尺度,以合理、正确的方式处理朋友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第五,责任意识:掌握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的多种方法,并在人际交往中主动实践;在网络交往中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

根据教学目标,评价目标也应着眼于学生五个维度的发展情况。在政治认同维度,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基于彼此平等、尊重、关心、爱护建立友谊,对待同学、朋友是否友善。在道德素养维度,观察学生能否以持续的行动积极建立友谊,评价学生对待友谊的态度,是否愿意在交往中付出感情、是否主动呵护情感。在法治观念维度,观察网络交往模拟情况,评价学生能否慎重结交网络朋友,能否辩证认识网络交友,以正确的渠道与方法进行网络交友;是否好奇违规违法行为,面对违规违法行为时的做法。在健全人格维度,观察学生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能否正确采用呵护友谊的方法解决困惑、化解冲突,正确调整自我、开导他人,处理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在责任意识维度,观察学生在交友体验中的行为表现、情感表达,面对交友困惑与冲突时是否投入感情、用智慧解决;能否在网络交友中始终保持警惕。

将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目标,能够使评价覆盖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方便教师立足教学过程、融入多种方式展开评价,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发挥评价作用做好铺垫,切实保障学生通过教学评价有所收获。

(二)评价方式多样,有效推动“以评促教”

按照多样性、过程性原则要求,教学评价要以多种方式展开,保证评价覆盖学习过程、教学问题诊断、总结与建构等环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贯穿教学全过程,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作用。

1.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以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经过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对教学情况做出结论性判断,应用定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判断教学目标完成度。但是定性评价局限性明显,笼统、机械,难以满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精细、综合要求。而定量评价立足数据分析,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考试中以分数评价则是定量评价的常见方式,但是单纯进行定量评价容易出现“唯分数论”的情况。两种评价各具优劣势,将二者有机结合,规避劣势、发挥优势,能够有效实现评价的调控教学功能。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进法治天地》单元为例,本单元使学生从学校生活转向社会生活,正式带领学生走进课程的法治部分,因此,本单元作为起始单元,其内容具有统摄性,向学生渗透法律基础知识,发展法治精神。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尽可能从社会生活入手,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法治进程,学习法律的特征与作用。

开展教学评价时,首先,教师从定性评价入手,通过未成年保护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以及对青少年的关爱,从中寻找学生尊崇法律的证据,判断学生法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发展情况。其次,定量评价部分,教师设计一份覆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问卷。定量评价结束后,教师统计分数,结合定性评价结果综合判断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使教师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学情况,学生对自身的知识理解程度、能力发展程度以及价值观也有了初步了解,结合评价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指导,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2.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诊断性评价通过课前导学对学情做出客观判断,教师会通过口头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品质与价值观;形成性评价根据学生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判断教学情况,引起教师反思,其更关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运用;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验、实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总结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和知识水平。三者结合能够使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不放过任何体现学生发展的证据,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义务》一课为例,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民义务。课前,教师发布导学案,让学生以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案例,按照提示查找法律条文,理解教材中规定的四种基本义务的内容与含义,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分析自主掌握的其他公民基本义务,从而学生对公民基本义务的了解程度。课堂上,教师根据导学案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内容重新设计体验情境,以模拟法庭的形式,紧跟社会热点,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案例说明的问题,每完成一个案例分析,师生共同对案例分析过程展开评价,评估学习表现和学习收获,使评价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后,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由学生自主组建“普法小分队”,深入社区普及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普法中的表现,总结性评价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情况,以及表达能力发展情况。

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将诊断性、过程性、总结性评价分别运用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保障了教学评价的连贯性,为每个教学阶段做出针对性评价,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三)评价主体多元,多角度掌握学生情况

按照多元性原则要求,教学评价中应有多个主体,以发挥多方共同评价、激励的价值,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从不同视角对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发展做出判断。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至少应涉及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主体,三者发挥不同的价值,使评价多角度进行。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一课为例,在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发挥作用下,评价情况如下:

1.发挥教师评价的专业价值。

教师评价会结合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评价的专业程度。但是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一方面,结合课前、课中、课后采集的证据,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民主权益的意义与做法,在民主生活中对问题能否公正、理性、客观、深刻地看待;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课后表现,在社区征求意见、组织活动中学生的具体表现,结合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目标,评价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情况。在客观证据外,教师也要基于学生的主观态度展开评价,日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从学生对参与民主生活的表达,评价学生民主思想、民主态度、判断能力的发展情况,并记录到学生的成长档案中,系统反馈学生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发展情况。

2.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价值。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与评价主体时,能够更充分地享有主体地位。在本课,学生以三种评价形式发挥主体价值:首先进行自我评价,对自主学习与讨论环节、案例分析环节、总结与建构环节的表现做出评价,穿插自己对公民参与民主的原因、做法、形式的理解,表达对民主权利的看法;其次,评价他人,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从思想、表达、理解、分析等多个维度做出评价,客观分析其他学生的优势,结合自己的劣势谈论未来的改进方向;最后,评价教师,对教学中良好的体验或不良的体验进行说明,清晰地表达学习需求,如因年龄限制能够参与的民主活动较少,是否可以展开模拟活动,使教师获得改进教学的依据。

3.发挥家长评价的辅助价值。

家长能够辅助教师搜集学生成长的证据,也能够参与到学生实践活动中,并在课后生活为学生提供持续指导。在本课教学后,为了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组织“水费改革听证会”模拟活动,家长扮演自来水公司负责人、物价管理机构等人员,提出水费改革方案,学生参与听证会,代表公民权益发表观点。通过活动,家长能够看到学生不同的表现,并与教师沟通,对学生的民主意识做出更客观的判断;活动之后,家长与教师配合,持续关注学生行为与思想产生的变化,从而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发展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多元评价主体扩大了评价视角,使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情况能够从多角度反馈出来,有效避免视角单一导致的低效问题,对推动学生发展和教学进步均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结合新课标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抓住构成评价体系的三个重要部分,即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主体,按照新课标的指示,围绕教学实际需要,使评价目标精准、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进而根据评价反馈情况改进教学,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评价教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