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路径
2024-06-08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第一小学惠建琴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第一小学 惠建琴
“双减”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出的一项减负政策,自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热度和讨论度最高的改革举措。综合教育改革实践和实践成效来看,“双减”也可以说是义务教育阶段影响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改革举措之一。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学校回归教育主要责任主体的定位,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地位被进一步确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教师需要在“减负”的基本追求下,通过对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来解决中小学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的问题,尤其是在作业设计这一“双减”提出了明确要求的领域。本文主要围绕“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展开,首先简单介绍了“双减”内容与要求,其次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点和创新点这两个视角出发,就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如何调整和优化进行探究。
一、“双减”概述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为了培养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教育内容和方式也需要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双减”就是基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新需要而提出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最核心的追求是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并在“减负”的同时追求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即“减负”加“增效”。从“双减”政策本身的内容来看,“作业”和“培训”是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而学校教师主要负责的也是对“作业”的减负增效。作业本身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内化。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对作业的优化调整就需要落实在内容、形式、目标、类型、数量、难度等多个层面,从心理和生理的双视角出发减轻学生的压力,以便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可持续成长的优秀人才,为国家未来的建设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点
一直以来,课后作业都是课堂教学的伴生物,无论对于哪一个学段的哪一门学科而言,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组成,承担着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运用的重要职责。但是就长期以来各学段各学科的作业设计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对作业价值性和功能性的认知都存在一定的欠缺,而这种片面认知会导致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出错,设计出来的作业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思维、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还可能让学生养成错误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导致作业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为作业而付出的努力变成无用功。而在“双减”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阶段作业设计实践来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点包括四项基本内容,即片面的设计理念、单一的表现形式、脱离生活的内容和“一刀切”的难度,教师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探究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路径。
(一)片面的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秉持的设计理念主要来源于自身对作业功能的认知,而部分教师对作业功能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因此在设计作业时秉持的设计理念同样存在片面性。我国的人才选拔模式主要以考试为核心,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过程中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形成知识本位的教学设计观念,从知识视角出发,将作业功能定位在强化学生基本学习技能和巩固学生基础知识记忆的显性层面,没有意识到作业还具有开发学生思维和锻炼学生能力的隐性功能,这直接影响了教师对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设计。
(二)单一的表现形式
就过去和现在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来看,大部分教师设计出来的数学作业以书面形式呈现,且大部分试题是从配套教辅和试卷中筛选出来的,或者说直接就是配套的课后练习册,除了口算训练以外,很少有非书面形式的作业。再加上小学数学知识点十分基础,对小学高段已经具备基本理解能力与基本运算能力的学生来说,哪怕教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学生也可以依靠教材和教辅建立基础认知,进而连蒙带猜地提前完成课时作业,以达到早一些玩耍的目的,而单一的作业表现形式就为学生的这种“投机取巧”提供了便利。
(三)脱离生活的内容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课程知识大多从生活中来,也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也可以说数学是一门处于“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中间地带的学科。作业作为学生需要在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就很好地将“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了起来,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是,现实世界中,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而造成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数学与生活脱节,包括教学与作业。因此,在“双减”提出“减负增效”的改革要求后,脱离生活的作业内容就成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个改进点。
(四)“一刀切”的难度
由于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差异,学生之间也客观存在着指向知识、思维、习惯与能力层面的各种差异,而这意味着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和能够从作业中取得的收获存在差异,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作业难度,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全面、个性的成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够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尤其在作业难度的设置上秉持“一刀切”的基本原则,设计出来的作业要么过于简单而丧失了对大部分学生的训练价值,要么过难而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对此,“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点之一就是合理调整作业难度,避免“一刀切”。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点
结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外显出来的各个改进点,教师可以明确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道路上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课后作业与教育目的脱轨问题。作业原本的作用和价值应当体现在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锻炼上,但是大部分教师设计出来的作业只是对基础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和机械练习,很少上升到思维和能力发展层面,也很难真正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减负点就在减少机械重复上,增效点在强化思维能力训练上。综合减负点和增效点来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点可以被概括为四项内容,即推动作业类型从单一机械转向灵活生动、推动作业形式从书面运算转向动手实践、推动作业内容从理论探究转向生活应用、推动作业质量从量的堆积转向质的提升,在科学化作业理念的支撑下,基于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完成对作业的优化调整。
(一)从单一机械转向灵活生动,丰富作业类型
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尤为关注作业对学生的巩固作用,设计出来的作业很多时候都存在着机械重复、形式单一的问题,枯燥乏味,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体验感,进而丧失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在“双减”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对作业的调整需要从作业类型入手,剔除作业“单一机械”的标签,让作业变得更加灵活生动。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课时作业设计为例,在作业类型上,教师可以设置非简单判断和运算的其他类型作业,如绘画作业、情境作业。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是用方向加距离表示位置的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在看图描述位置这类练习题的基础上反向思考,在题干中用文字表述位置信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文字信息表述到图表上,进而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例如,11 路公交车是一辆从城市西南角开往东北角的穿城公交车,从起点站科技馆出发,向东行驶2公里后到达城市花园站,出站向北行驶1公里,再向东北行驶1公里到达光明小区站,出站再向东行驶2公里到达第一小学站……相较于传统类型的作业,绘画作业更灵活生动,也更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从书面运算转向动手实践,优化作业形式
独特的作业体验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尤其是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类作业。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减轻学生脑力与心理负担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有效锻炼,那么,从作业形式入手,将以书面运算为核心的作业转变为以动手实践为核心的作业就成了一种必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入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课时作业设计为例,在这一课时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边的关系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认知以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主题为“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以生肖“龙”为基础,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排列组合拼贴一幅“龙”的生肖画,根据龙身体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学生需要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中选择合适的图形来拼贴,不同拼贴素材的边长和角度可以不一样,但是一定要具备对应图形的基本特征。而与书面上的画图和分类相比,这种以拼贴为主的实践作业更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也更能帮助学生建立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完整认知。
(三)从理论探究转向生活应用,调整作业内容
针对当前阶段数学与生活脱节的实际问题,“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点之一就落在了生活元素的融入上,教师需要从作业内容的调整出发,用指向生活应用的作业来替换一部分重复的理论探究作业,以引导学生展开对所处生活情境的探究与思考,进而锻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生活应用类作业本身的生活属性能够拉近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与价值。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课时作业设计为例,可能性指的是一种情况出现或一件事发生的概率,教材中用谁先走和摸球游戏对数学背景下的“可能性”进行了介绍,对应到生活中,教师就可以围绕公平规则的设计来确定作业内容,如以“今天谁洗碗”为主题,要求学生设计一套公平的规则,从爸爸、妈妈和“我”中选择一个人来洗碗。题目涉及三个选项,那么学生在设计规则时就要保证三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当,如抓阄,要想进一步强化结果的未知性,就要准备尽可能多的字条和小球,而要想保证三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当,就要保证有着同等数量的小球和字条分别写着爸爸、妈妈和“我”的名字。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来设计不止一种选人方案,来解决洗碗问题。
(四)从量的堆积转向质的提升,提高作业质量
“双减”对作业设计提出的最本质要求就是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在设计一套完整课时作业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量的堆积转化为质的提升,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需要从作业指向和作业难度出发对作业进行分层,立足于学生思维开发与能力提升过程,分别为学生设置指向基本概念强化的习得类作业、指向知识融会贯通的迁移类作业和指向思维认知发散的创新类作业,并同时合理化不同层次作业占比,以提高作业质量。
其中,指向基本概念强化的习得类作业就是传统书面作业的变式,以“分数混合运算”为例,教师设计出来的习得类作业可以是承接课堂内容的简单运算及其变式。指向知识融会贯通的迁移类作业主要指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以“用方程解决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在作业中设置这样的题目:一个班级共有45 名学生,其中,女生的数量是男生数量的2倍,那么班上各有多少名女生和多少名男生?指向思维认知发散的创新类作业强调的是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那么,教师就可以在作业中设置这样的题目:A 同学在2/3个小时里吃完了两袋饼干,B 同学在5/12 个小时里吃完了5/6袋饼干,请问两个人谁吃得更快一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本质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教育育人的缩影,与由教师主导、于课堂开展的教学相比,作业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对学生在知识、思维、意识和能力等层面的发展产生更加直观的影响,而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减量与优化就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小学生的思维认知正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要想在不堆量的情况下借助作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同时具备活度、温度、梯度和深度的数学作业,多维度、多角度地展开对作业类型、作业形式、作业内容和作业质量的优化,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真正收获成长和自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业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