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导学,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2024-06-08福建省宁化第五中学吴晓辉

天津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层次性所学物理

■福建省宁化第五中学 吴晓辉

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的落实与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成果,已然成为迫在眉睫的关键性问题。教师要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学科的基本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设计真正达到减负、增质、提效的效果,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知识的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阶段,物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来源广、数量多,所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科学技术成果等多方面,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有直观的也有不易观察的。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能?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方式,而且要成为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者。只有学生真正拥有物理学习能力,能够应用物理思维去解决问题,才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的物理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摒除当前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零散化、逻辑混乱、目标不明、节奏过于紧凑或松散等问题,真正让问题设计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引领者,带领学生享受物理世界的乐趣,实现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

一、优化课堂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每一位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大行其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学习参与度低。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分散注意力,甚至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发挥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优势。首先,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开展层层递进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与学习成果。其次,课堂提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让“教”与“学”在相互配合中实现双重提高。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驱动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探究热情、好奇心与求知欲并没有真正得到培养与激发,以致在物理学习中存在消极心理,甚至会给物理学科贴上“无趣、乏味、枯燥”的刻板标签。而多元化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随着教师的疑问层层深入地开展学习活动,在探究中感受物理学习的魅力。同时,课堂提问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思维的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搭建具有逻辑性与科学性的物理思维网,打破知识孤立存在的现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科的内在联系。

(三)符合物理学科具体特点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在生产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目标从培养记忆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与生活情境的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具体经验理解物理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所学经验在生活场景中得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物理学科的抽象性给学生造成的理解难度。以“静电现象”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对生活中静电的特点、产生条件进行回顾与总结,完成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了解火灾隐患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生活—物理—生活”的学习闭环。

二、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一)循序渐进性原则

物理思维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课堂提问由简入繁,成为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层层递进的“学习支架”。循序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师深入分析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立足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让问题彼此相连、难度逐步加深,构建科学高效的问题链条,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实提高。不仅如此,循序渐进性原则还要求教师在深入分析课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归纳,让循序渐进的问题设计体现所学知识的具体层级,避免学生因思维混乱而走入学习的困境与误区。

(二)层次性原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虽然学生们都在同一个班级,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与安排上“一视同仁”,就很可能会导致问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而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局面。基于此,为保障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遵循层次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深入分析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设计出差异化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层次性原则充分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

(三)互动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问一答”是课堂提问的主要形式。具体而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给出答案,问题指向性明显,答案较为固定。这样的课堂提问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思想的桎梏性,且无益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基于此,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中遵循互动性原则,营造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在互动性原则的背景下,教师要保障问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畅所欲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生成性问题,也要适当进行追问、反问,让课堂提问不再是一板一眼的“一问一答”,而是有来有回的交流讨论,让课堂教学在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

三、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探究生活现象,推动理论实际相结合

初中阶段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入门期”。在这一时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为重要,顺应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于此,教师要在课堂提问中多引入一些生活化素材,让学生能够从经验出发分析物理问题,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经验降低所学知识的抽象性难度,并在生活问题的具体情境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具体应用,实现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在课堂提问中引入生活素材,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经验,确保所选素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例如:学到“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我们口渴喝饮料时,当注射器吸取药液时,饮料、药液是被吸进去的吗?挂衣服的吸盘为什么可以牢牢吸在墙上而不掉落呢?”这些素材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学生却很少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教师的提问,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从生活出发,建立起“生活—物理—生活”的思维闭环。

(二)联系新知旧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在课堂提问设计工作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具体要求设问,又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与落实。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新旧知识联系的交融点,以此为基础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的学习探索更具目的性与逻辑性。不仅如此,新知与旧知的联系,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全面的物理知识网,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为例。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发现,改变凸透镜与光屏和物体的间距时,会产生全然不同的实验现象,这与我们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现象有明显不同。当新知与旧知、主观认知与具体现象产生冲突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当凸透镜与光屏和物体的间距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哪些现象?原因是什么?”教师的提问既点明了学生当前的疑惑,又为学生思考问题指明了方向。此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灵活开放,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问题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写顺序,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前提,是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教材知识中的逻辑线索,从而精准把控问题设计的目标与指向,使其成为助力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梯。如果问题缺乏层次性,反映不出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那么问题设计就是无用无效的。层次性问题应当具备阶梯性、适度性特征,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思维,最终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问中需要遵循一个基本点,即问题设置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一致,与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规律相契合,从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与成果。

在初中物理“变阻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通过提出层次性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在温故而知新中对所学内容产生大致了解与预先感知。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台灯的亮度大多可以调节,那么影响台灯亮度变化的具体因素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答出:“电流强度。”然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通常情况下,电流大小该如何调节?”学生回答:“需要改变电压、电阻。”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发问:“要想改变电阻,我们有哪些方法?”学生们集思广益,给出改变导体的温度、长度、截面积、材料等方法。最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有没有可以调节电阻值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前三个问题都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前面所学的小节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第四个问题则是对新知识的导入,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上有难度。这样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既能够突破知识内部孤立存在的现状,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明确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体现与具体作用。

(四)创新信息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走入各行各业,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延续着“一粉笔、一黑板、一教材、一堂课”的教学模式。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存在较为明显的桎梏性,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受限,限制了探索欲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信息化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探究。

以“液体压强”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我国载人深潜器下潜至深海工作”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下潜科技突飞猛进,已然达到一个新高度,激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再接再厉,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通过对这一视频的观察与思考,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潜水艇下潜的深度越深,难度越大”,引导学生结合信息情境,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也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脉络,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最终实现物理综合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发展。作为物理学科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优化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价值,在课堂提问设计中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以及互动性原则,通过探究生活现象、联系新知旧知、设计问题层次、创新信息情境等路径,营造民主开放、轻松和谐的物理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善思考、会探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进而实现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

猜你喜欢

层次性所学物理
只因是物理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处处留心皆物理
非所学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