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下中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2024-06-08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尹雨晴

天津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五育跨学科学科

■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尹雨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落实,体育学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体育教学的主旋律,充分顺应了“五育”融合的教育趋势,以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实效性的新颖教学模式,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教师将跨学科融合简单理解为“学科拼盘”,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以“五育”融合为导向,以跨学科教学为形式设计教学主题,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既具有知识性,又具备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然而,通过分析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体育学科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着育人价值发挥的局限性。为打破这种局限,我们就要结合体育学科教学内容,找到跨学科教学主题,在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丰富教学的知识内涵,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在提高体育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围绕“‘五育’融合下中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这一主题,详细论述具体的实践原则与方法,以期为各位体育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一、“五育”融合下中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实践原则

(一)整合性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跨学科学习推动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是积极探索体育教学创新化的重要路径,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固化的困境。在中小学体育跨学科学习中,学习主题的确定格外重要,是决定教育成果是否理想化的重要因素。整合性作为其最突出的重要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更为深入地探究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与知识之间的密切性,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层次与结构,使原本“零散”的体育教学模式朝着综合型方向稳步发展。可以说,整合性原则为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各位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也让教学设计更有条理与结构,有助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灵活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具体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中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内容多、模式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要求更高,预期教育成果更好,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不能只对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联系重组,而是要让各个学科知识的融入立足于最优切入点,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氛围中感受体育学科的魅力所在,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深刻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先进行知识讲解,然后开展对应练习,模式固化,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既无法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内核,又无法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效果。基于此,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要遵循深刻性原则,既要兼顾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联系,又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思维、健康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五育”融合下中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路径探究

(一)立足发展目标,发挥学科特点

在“五育”融合的大背景下,体育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其他学科与体育学科之间的联系性,而且要思考融合后的教学效果以及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够实现学科间的互相促进、彼此发展。《学记》中特别强调“心育优先”,而“心育”既是体育学科优化的重要路径,又能够促进很多人文类学科教学成果的提高。基于此,我们就可以“心育”为立足点,结合道德与法治、语文等人文类学科,挖掘其中与体育学科互补的教育要素,从而实现跨学科教学目的鲜明、成果显著,真正顺应“五育”融合的需求。

例如:体育精神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的内核所在。在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展示风采,感受体育之德”为主题,将体育学科与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赞扬体育健将的优秀文章,播放体育健将为国争光的精彩画面,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解与具象的视觉感受相结合;并且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要素,引导学生感受体育竞赛中顽强拼搏、自尊自强、公平公正的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同时将个人荣誉与国家荣誉密切挂钩,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自豪感。这样的主题学习让体育教学更为立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体育精神为内驱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成果。

(二)挖掘共同要素,把握融合优势

中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主题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同要素,并以此作为融合点,突出跨学科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主题设计方面,体育学科要着眼于学科共性,把握主旋律。例如: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唱游”“集体舞”就是体育学科与音乐学科相衔接的优秀案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立足点,通过探索学科共性,创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题活动。

以“韵律活动与舞蹈”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为例,就体育学科的教学重点而言,这一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韵律操的套路、动作以及组合的掌握与熟练程度,对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肢体表现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其与音乐学科相融合,将音乐学科中的集体舞蹈、律动游戏引入体育课堂,以“快乐律动,享受体育之美”为主题,展开跨学科学习活动。学生们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在律动游戏中舒展身心、沉浸其中,感受音乐技巧与体育技能的融合性,在受到美育熏陶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重视主次分明,提高教学效率

在跨学科融合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避免其他学科的知识要素在融合过程中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主次分明是跨学科教学顺利开展的必然原则,要求教师以体育学科内容为主,其他学科知识则发挥辅助作用,课堂教学中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辅助学科充分发挥作用,成为体育教学成果发展的助推力。

例如:小学阶段学习立定跳远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该项目的动作要点多而产生一定的学习困难。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也为了实现智育成果,教师可以“绕口令促学习”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点与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一摆二蹲三跳起,快速蹲地展身体;收腹提膝伸小腿,后跟着地向前起”这一绕口令,加强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最终实现以体增智的效果。

同时,在体育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劳动内化于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同时通过劳动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例如:完成篮球教学活动后,操场上有很多散落的篮球,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篮球进行归纳与整理。当学生完成清理工作后,看到光洁整齐的操场,他们就能够感受到劳动的成就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也会逐渐养成在体育运动后自觉整理器材的好习惯。其实,每一次需要用到体育器械的体育教学,都可以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实现了体育与劳育相融合、齐并进的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五育”融合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着眼点。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在当前教育理念的视阈下,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与创新,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特点,引入其他学科知识,设计科学、合理、高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整合性、灵活性以及深刻性原则,通过立足发展目标、挖掘共同要素以及重视主次分明等路径,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让体育教学更有内涵、更为立体,顺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五育跨学科学科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