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4-06-07马志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高效课堂意义

马志明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是现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课题之一.引入“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不但能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保障数学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文章重点分析“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及策略,力求赋能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意义;策略

引 言

“教学做合一”,源自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思想,他曾对这一思想作出阐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可见,“教学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深化陶行知教育理论,基于“教学做合一”,开展多种具有实践特色的数学探究活动,让教、学、做三要素相互融合、相互支持,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得到数学素养的发展,以此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有助于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此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对数学课程普遍缺乏自主探索的意愿,加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桎梏于“填鸭式”教学模式之内,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无法感受到探索数学的趣味,很难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教学做合一”打造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助于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教学做合一”主张以“做”为基础,教与学活动都围绕着“做”而展开,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能消除“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弊病,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求知、发现、探索、创造的内在动机,从而培养学生深入钻探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

(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具有显著的抽象特征.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且以直观思维为主,在理解知识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讲授和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认知压力,甚至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知识,无法透彻地理解.将“教学做合一”引入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教学做合一”强调“做”的地位和功能,符合著名的金字塔学习理论所指出的,通过讲授和阅读,人们只能记住5%~10%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则能达到75%.注重整合“教学做”,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其在手脑并用中学习知识,经历“视觉—动作—思考”的认知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实践是数学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实践在教学体系中存在一定的缺失,数学的实用性不能被体现.立足于“教学做合一”实施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提倡教学应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这一背景下,实践能够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可以积累基本的实践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使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谐发展.

二、“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演示类教学情境,在“做”中激趣

演示类的教学情境,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生动地呈现数学知识,也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情绪,活化枯燥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想基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落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必须在课堂教学方法中,融入“做”的成分,使教、学、做三要素形成联动的关系.因此,教师也应该摒弃“板书+口授”的单一方式,根据数学教学的具体目标和需求,着重创设演示类的教学情境,整合生活实物、教学用具等资源,为学生演示数学研究对象、数学事物的变化规律等,带给学生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实现在“做”中激趣的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演示类情境时,拿出钟面模型,同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模型,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钟表结构,有什么不同点.学生:以前了解的钟表上有两根指针,分别是时针和分针,而这个钟面模型上有三根指针.紧接着,教师拨动钟面上的分针,继续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分针走一小格、一大格、一圈分别是多长时间?学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那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呢?学生: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教师:非常棒!看来大家对时针和分针的认识都十分深刻,那么钟面模型上这根最细最长的针叫什么?哪位同学知道?有学生抢答:我知道!最细最长的叫秒针,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教师:說得真好,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1秒有多长,探索秒和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在演示类情境的带动下,教与做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有效地激发.

(二)设计操作类教学任务,在“做”中认知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活泼好动.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动手、动口、动脑”,而不是做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倘若教学方式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就会阻碍学生的自主认知,造成低效教学的不良局面.而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这不但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也能使其经历知识的生成、发展和构建过程,进而走出模仿记忆的困境.鉴于此,在依托于“教学做合一”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必须坚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原则,围绕数学课程的知识点,设计多样化的操作类任务,比如触摸、作图、拼摆、裁切等,使学生的多重感官协作运转起来,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辅助学生在“做”中认知.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教学中,由于本课的认知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因此在设计操作类任务时,教师可以出示游乐园的旋转小飞机图片,同时提问:同学们,图上一共有几架旋转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几个人?学生:有5架旋转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个人.教师引出操作任务:如果让大家用小圆片学具来表示飞机上的人数,该怎么摆?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学生操作后反馈:每3个小圆片摆一份,一共摆5份.教师:做得真棒!那么大家能否写出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学生:3+3+3+3+3=15.教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加数相同,是5个3相加.教师追问:这样书写方便吗?学生交流后作答:不方便,很容易多写或少写加数.教师:没错,这样书写很麻烦,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将3+3+3+3+3=15写成3×5=15或5×3=15,读作“3乘5等于15”或“5乘3等于15”.下面请大家用小圆片摆出加法算式2+2+2=6,并写出乘法算式.学生操作探究后汇报:2+2+2=6写成乘法算式是2×3=6或3×2=6.这样在操作类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就掌握了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感受到了乘法的简便性.

(三)开展实验类教学活动,在“做”中探索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概念知识形成似是而非的模糊印象,追根溯源,主要是由于课堂上的探索式学习活动太少,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从教师口中“听”来的,抑或是在课本上“背”来的,自主思维并未获得充分开发.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道出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而在“教学做合一”的背景下,实验不仅是促进“理实结合”的可靠方法,也能为学生开辟自主探索的道路,助推深度学习的发生.因此,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视开展实验类的教学活动,遵循数学的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地选取实验材料,引领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揭示数学事物的规律、验证内在认知的真伪,从而使学生在“做”中探索,得到知识结构的巩固.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之后,教师设置实验问题:同学们,请大家猜一猜,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的学生作出猜想:和两条边长有关.还有的学生提出假设:我认为和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教师引出实验活动: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需要大家依靠实验去证明.老师这里有一些图钉,请同学们自主取用,借助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与同桌相互比较一下活动角的大小,告诉老师你们的结论.学生实验探究后汇报:把不同边长的活动角叠在一起比较,发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第二种猜想是正确的.这样通过开展实验类活动,学生就能去伪存真,严谨地推理出数学结论.

(四)引入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做”中互动

“加强实施互动式、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发挥教学的育人价值”这项指导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都提倡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互动、协作、实践的形式,推动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视角下,教师必须着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入合作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同伴群组为单位,合作参与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提供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做”中互动,挖掘学生个体的潜能,形成更强大的智慧合力,从而加速学生实践探究技能的发展,使其养成乐于协作、乐于交流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学做合一”时,设计了一项合作探究任务: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彩球,请大家5~6人一组,在盒子中放入9个红球和1个黄球,合作开展“摸球”游戏,摸出一个球,记录球的颜色,放回盒子摇匀后再摸,每个组员重复摸球5次,并结合游戏记录相互探讨彼此的发现.各组学生积极地参与“摸球”游戏,井然有序地排队摸球,空闲的组员负责做记录,呈现出协作互动的和谐景象.经过统计和研讨之后,各组汇报:从数据记录来看,摸出红球的次数要远高于摸出黄球的次数.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各组深入分析后作答:因为盒子中的红球比黄球多,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红球的数量多,被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的数量少,被摸到的可能性就小.这样通过引入合作型教学模式,学生理解了事件发生的不同可能性,其探究能力与互动意识得到了发展.

(五)实施生活应用类训练,在“做”中迁移

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来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特别强调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简而言之,即怎样“学”,就怎样“做”.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堂训练方式的重视程度.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发挥着巩固、检测、反馈等作用,同时是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主要渠道.而传统的训练方式,以“题海战术”为主,学生早已感到厌倦,很难被吸引去主动“用”数学和“做”数学.学生在课堂上所獲取的数学知识技能,最终都要服务于生活实践,因此,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实施生活应用类训练,根据课堂所授的知识,精心地开采生活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引领学生在“做”中迁移,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教学做合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助于诱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通过创设演示类情境、设计操作类任务、开展实验类活动、引入合作型模式、实施生活应用类训练等途径,促进教、学、做三要素的深度融合,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认知和探索,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从而推动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构建,彰显“教学做合一”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亚明.“教学做合一”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思考[J].好家长,2023(42):37-38.

[2]林起凯.“教学做”结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亚太教育,2023(16):143-145.

[3]沈康军.借鉴“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幻画报,2022(1):153-154.

[4]周小杭.结合“教学做合一”打造数学高效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0(5):34.

[5]林恒艮.结合“教学做合一”打造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7):65-66.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高效课堂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