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医学会:科学构建管理制度体系为学会健康发展护航

2024-06-07陈旸刘俊立

学会 2024年3期
关键词:议事规则中华医学会工作者

陈旸 刘俊立

学会名片

自1915年成立以来,中华医学会历经百年,已发展为拥有近70万名会员、90个专科分会的医学科技社会组织,加入了42个国际性/区域性医学组织,并同47个地方医学会开展交流互鉴、增进团结合作,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2022年全球科技社团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华医学会是亚洲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六星级科技社团(TOP 5‰)的医学科技社会组织,位列全球第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华医学会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秉承“爱国为民,崇尚学术,弘扬医德,竭诚服务”的宗旨,发挥“百年老店”的专家优势、学术优势、人才优势,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及改革发展的需要,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制度规范工作,着力提升服务能力。据统计,学会现行的制度有100多项,涉及学会治理及议事规则的10项、办事机构建设的43项、分支机构建设与管理的6项、党建工作的23项、主要业务活动管理的30项。

完善工作制度 提升服务效能

近年来,以满足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需求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学会通过制(修)订学术会议工作规划,加强学术活动安全管理和科研成果展览展示管理等,完善制度建设,國际及涉港澳台学术会议和国内一类学术会议都提请常务理事会审议并报上级单位备案,同时注重会议质量管理及风险防控,促进会议布局更加优化,会议管理更加规范,会议质量进一步提高。另外,积极探索为与会代表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促进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具有学科前瞻性、交叉融合性和综合性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引领我国医学学术交流发展,提升学术影响力。

学会还通过研究制(修)订《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管理办法》《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委员会通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办法》等具体的工作制度,逐步打造行业认可、专业人员争先发表学术成果论文的热门系列期刊。学会编辑出版纸质和电子系列期刊199种,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注重编辑过程质控,不断提升期刊品牌和学术影响力,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调查研究及广泛征求意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学会主要就调整子奖项设置、调整青年科学技术奖项目完成人的要求及个别文字表述进行修改,建立并完善学会科技评审与奖励制度,逐步提升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质量,推荐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激发医学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激励和引导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为进一步实现同行评审结果公正、同行评价专业认可提供制度保障。

着眼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新需求,学会在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实施与学分授予、项目评估和监督方面持续优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为医学科技工作者职业规划、专业提升、终身学习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为了进一步拓宽专业目录范围,增补重症医学、老年医学、心理学等专业。2021年,学会全面启用电子学分证书,为广大学员查询、打印、核验学分提供便捷。此外,多渠道、多领域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和专业优势,立足教育培训需求,讲求教育培训实效,注重教育培训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继续教育服务。

学会深入研究国际及港澳台事务管理办法、专家出国(境)事项、规范管理线上外事活动等政策,并完善工作制度,在加强交流互鉴和推进卫生健康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学会致力于“一带一路”医学走廊服务平台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逐步开展系列合作;积极争取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组织医学伦理、公共卫生等领域专家参加世界医学会,积极发声并提出专业性建议;深入开展中俄、中巴、中韩、中日等医学交流与技术合作活动,组织实施海峡两岸暨港澳医学会创新合作论坛项目,共同探讨在医学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新观点等热点话题。

完善顶层设计 强化学会治理

首先,建立并完善管理框架设计,梳理并优化制度体系,在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层面,以及学会办事机构及专科分会管理、会员管理等层面制定制度建设规划,以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强化学会自身治理,确保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能依法规依章程履职。为进一步规范理事会党委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学会组织研究制修订理事会党委工作办事规则,推进党的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依据常务理事会议议事规则,学会定期以线下或通讯形式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审议有关工作事项。2021年5月,学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监事会,履行监督指导职责。同时,注重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组织制定会员科学道德行为准则,激励和引导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纯洁会员学术品格,净化医学科学的学术研究及交流环境。

其次,持续优化专科分会发展布局,着力完善专科分会及专业学组管理制度,在组织建设、日常工作和学术活动等方面促进管理科学规范。

学会持续优化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科学决策、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模式,使自身的治理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华医学会党委会议事规则(试行)》《中华医学会党政领导班子会议议事规则》《中华医学会秘书长办公会(专题)议事规则(试行)》等明确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充分酝酿沟通、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在设计上注重以服务医学科技工作者为中心,重点研究讨论涉及学会重大改革方案和事业发展规划、需解决的全局性重要问题等事项。

学会成立制度建设工作组,将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列为学会重点工作。通过与网络信息、期刊管理、学术会务、继续教育、组织管理等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有序组织协调,全面推进办事机构及专科分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党风廉政建设、财务及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管理、人员管理、专科分会与日常业务管理等方面制度,按月跟踪落实进展情况,致力打造富有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能力的社会组织。

学会多次组织召开制度建设专题会议,对制度建设内容进行交流与研讨,不断推进制度的落地执行效率。比如,建立制度建设进展台账,按期完成《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管理办法》《中华医学会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研成果展览展示管理的规定》《中华医学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试行)》等100多项规章制(修)订工作,系统集成、整体推进,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同时,加大制度宣讲培训力度,切实保障制度的知晓度和普及度。

思考与建议

医学会承担了促进学科发展、推进自主创新、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职能,是卫生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变松散为凝聚?需要强化以会员为主体的办会理念,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会各项工作科学、健康、有序地开展。

中华医学会以服务会员和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为着眼点,在推动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中,现行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仍需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完善,以及进一步系统构建管理制度体系。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动,就能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切实增强对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不断团结、引领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赋能学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以服务会员和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为核心的现代化医学科技社团。

猜你喜欢

议事规则中华医学会工作者
欧盟议事规则将迎大改?一致同意或改为少数服从多数
从理念到规范推进地方人大议事规则的完善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我国人大议事规则研究: 回顾、反思与展望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新时代下应不断完善人大议事规则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