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4-06-07赵俊
赵俊
语文实践就是以语文的方式做语文的事情,探究语文知识、获得语文技能、形成语文素养的学习过程。习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高阶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调动多种能力相互配合,发挥综合作用。笔者以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探索其有效教学策略。
一、课前: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学生写作的有力保障。如何积累写作素材,课外阅读少不了,尤其是有针对性的课前阅读。教师可结合单元人文主题,为学生挑选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本,让学生课前阅读,做好素材积累,为接下来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笔者结合本单元《草船借箭》等文章,为学生讲解了读后感的体例及写作读后感的方法。在习作指导课“写读后感”之前,笔者指定《借东风》《智取生辰纲》等文章,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在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任选其一写读后感,写出具体、真实的感想,并在自评与互评后进行完善。
二、课中:在课堂上学习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著作,可以作为写作范例。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情与学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以下语句——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3.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这些语句集中于语言、动态、神态描写,清晰展现了毛主席内心的悲痛以及对儿子的思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帶领学生学习并体会这种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设计仿写训练作业,让学生掌握技巧,活学活用。
三、课后:在活动中激发兴趣
课外继续阅读也是尤为关键的部分,阅读内容最好充分联系课内主题,与写作内容的匹配度高。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细致分析,为其安排适宜的读写任务。为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读写活动,让学生想写、乐写。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习作主题定为“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创作一个科幻故事。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科幻主题普遍有着浓厚兴趣,教师不妨引入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科幻类文学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哪个科幻故事让你印象最深?故事展现了哪些现实生活中没有但将来有可能出现的科技成果?学生在一番思考之后便会各抒己见,还能将写作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为后期写作夯实基础。
总之,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与写作技巧,使其在边读边写中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语文实践的小学习作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2022/0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