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教学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2024-06-06王娜张应辉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实践教学

王娜 张应辉

摘  要: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因此,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缺少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根据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和实际应用,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結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生态文明;课程体系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1-0033-04

一、引言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实际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潜力。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仍然存在如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具体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因此,构建基于实践教学的大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

二、文献回顾及问题提出

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实际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前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实践教学的跨学科整合模式,通过将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环境意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探讨了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并提出了实践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和策略。[1]在研究中探索了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通过实践教学的引导,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实践教学提供了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并激发创新思维。通过案例研究探索了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四个关键维度,包括实践活动设计、教师的角色、学生参与和社会合作。[4]

综上所述,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实践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使其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培养环境意识,提升责任感。在课程体系构建中,通过结合实践教学原则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在实践中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和应用。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实践教学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和评估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关注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还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以促进实践教学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全面应用。

三、实践教学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可以提供学生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机会

生态文明教育注重让学生了解和体验自然,通过实地考察、野外实践和生态保护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妙与脆弱。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资源保护的理解,看见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的被破坏和意识到保护行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二)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维

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满足当下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生态修复、废弃物处理等实践项目,学习并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5]

(三)实践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生态文明教育强调每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参与社区环境改善、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和倡议等活动,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的实践。通过实践,学生会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到自己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环境责任。这种参与性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环境意识的积极公民。

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更深入的环境认知,培养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思维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其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要注意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的教学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实践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密切结合,将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律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生态文明的全面理解和学习体验。

(二)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前提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6]

(三)要关注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和长期效应

实践教学不应只是一次性的活动,而应构建一个持续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环境志愿者团队、设立生态实验室、开展社区参与等方式,持续地开展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应重视实践教学的长期效应评估,对学生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跟踪评估,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措施。第一,引导思想。在实践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引导思想,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大局意识。引导思想的核心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并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和项目,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应注重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个方面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此外,任务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第三,环境创设。为了支持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环境。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可以提供所需的实践工具、设备和材料,以支持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人文环境则包括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同伴间的互动以及外部专家的支持等,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实践机会。第四,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估,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学生自我评估等。评估应注重学生的过程和成果,既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过程,也要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估结果反馈方面,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在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培养可持续发展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注意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保持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和长期效应。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挑战

在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因素。

首先,资源限制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挑战。在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中,实践教学通常需要场地、设备、资金等各种资源的支持。有限的资源使得开展实践教学变得困难。例如某些实地考察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校内外的资源共享与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支持实践教学活动。

其次,评估和评价的困难也是实践教学的限制因素之一。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很难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实践教学的评估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为了克服这一限制,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案例分析、项目报告等形式,结合教师的评估和同行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7]

再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也是实践教学中的挑战因素。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实践教学项目和实践研究,提升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最后,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不足也是实践教学中的挑战之一。实践教学必须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主动地进行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然而,一些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兴趣和动力,产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好趣味性和挑战性相结合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实践的乐趣和价值;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8]

由此可见,通过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改进评估和评价方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克服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促进大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实践教学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广策略

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推广应用十分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锻炼可持续发展思维和提升实践能力。

第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关键推动者,他们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識储备、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有关实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也可以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小组,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指导,共享实践教学经验和案例,提升教师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二,要加强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结合。学校应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设计中,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践项目可以是环境保护行动、社区服务等形式,通过与课程知识的对接,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要加强与社会合作和资源整合。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合作,共同开展实践项目,共享资源和专业经验。合作可以包括合作研究项目、实践基地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等。通过与社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环境,拓宽视野、丰富实践经验。

第四,要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平台。学校需要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持,包括实验室设施、实践场地、工具和设备等。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明确实践教学的组织流程、安全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安全、有效。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信息发布、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9]

七、结语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生物学大实习中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以“亲近自然,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生物学实习,随后专门开设了“大美秦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秦岭山中感受自然,感受生态,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采取“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生态文明的素养,最终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参考文献:

[1] 于蕾,陈卫东,李竞芊.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多向度影响路径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02):264-277.

[2] 邬晓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实难题与路径探索[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07):78-83.

[3] 王宇晗,娄瑞雪.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知行合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现代交际,2021(23):99-101.

[4] 陈小荣.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构建的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2015(04):132-134.

[5] 岳伟,许元元. 深层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使命与实践向度[J]. 现代教育管理,2023(06):31-39.

[6] 闫文静,韩隽. 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诉求与路径选择[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7):91-93.

[7] 罗丽华. 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实践育人的创新融合[J]. 环境工程,2023,41(02):253.

[8] 居鹏飞. 新时期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 环境工程,2023,41(01):291.

[9] 汪旭,岳伟. 深层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03):26-30.

(责任编辑:黄文波)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3年度课题“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化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GH23 Y2237);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式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组织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3BY014)。

作者简介:王娜(1981—),女,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张应辉(1978—),男,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教材科科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及课程建设。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实践教学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