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实践

2024-06-06刁宗艳

天津教育·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情景法治道德

刁宗艳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取代,各种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情景化教学脱颖而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的现状和意义,并提出多种情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为学生打造真实、具体、多样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景,从而为他们后续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现状

(一)情景化教学理念落后

从目前来看,情景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无法彰显其真正的价值。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形,是因为大部分教师没能及时树立新的情景化教学理念。实际上,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仍然扎根于这部分教师的脑海中,所以十分关注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讲解,并将其设定为道德与法治教学重点,忽视了情景化教学的开展,不愿意主动花费时间去探索多样的道德与法治情景,这是导致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应用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情景化教学形式单一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情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积极尝试开展情景化教学。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口授这一传统形式,即使创设情景,也只是口头上简单地创设,很难形成直观、具体、有趣的道德与法治情景。在学生看来,这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抵触情绪,导致学生更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这是造成情景化教学开展效果低下的另一因素。

(三)情景化教学内容割裂

情景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紧紧贴合道德与法治知识,并适当增添与之相关的丰富内容,这意味着道德与法治情景的创设务必围绕教材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所创设的道德与法治情景出现割裂,没能围绕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的情景即使再华丽,也始终难以引导学生朝着道德与法治知识上展开学习,这样的情景化教学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无法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更不利于学生的下一步成长。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通常采用单一的口授形式。面对长期不变的教学形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很难得到快速调动。而情景化教学要求教师灵活创设各式各样的道德与法治情景,包括游戏情景、生活情景等。如此一来,道德与法治课堂将会充满活力、充满趣味,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也很丰富,很容易就能触及学生的兴趣点,趣味性骤然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自然能够得到快速调动。

(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不得不陷入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导致最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变得低下。而情景化教学则会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多样的道德与法治情景,使学生在情景的推动下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控程度也会逐步加深。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势必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这也是情景化教学的开展意义所在。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化教学途径

(一)构建生活情景

翻开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大多数道德与法治知识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这也就给情景化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主动构建生活情景,使学生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完成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那么,教师要主动探寻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点,并形成相应的情景,如此一来,道德与法治知识将会融入情景中,既能降低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又能展现这一课程的巨大学习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因为过于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而忽视了原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下一步的道德与法治学习。

比如,在教学“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合理创设生活情景。首先,直接启发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你们的父母是怎样的呢?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操劳情景吗?”由此引领学生回顾日常生活。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生活情景十分常见,所以很快就能融入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回顾,学生纷纷想到父母为自己操劳的情景。其次,以学生刚刚回顾的内容为基础,教师继续引导:“看到父母操劳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吗?”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最后,教师再次引入刚刚的情景,让学生尝试换位思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為父母分忧。这样的生活情景更能将学生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他们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明显加快。

(二)构建问题情景

适当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提升学生最终学习效率的直接途径。同样,这也是创建情景的重要方式。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构建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实现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思考。这要求教师针对全体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分析,抓住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并结合具体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形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问题情景。如此一来,学生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接触道德与法治知识,思考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我们的好朋友”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构建问题情景。首先,教师直接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交朋友吗?为什么喜欢交朋友呢?你们觉得交朋友的好处是什么呢?”由此引领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本节道德与法治内容靠拢。其次,教师继续引导:“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你们是怎样交到朋友的呢?你们与朋友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或者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有哪些快乐时光吗?”由此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最后,以刚刚的问题情景为切入点,讲解友谊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正确观念。这样的问题情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推动学生在思考中有所成长。

(三)构建合作情景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的锻炼与培养,所以小组合作必不可少,既能引领学生摆脱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推动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探究学习。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妨主动构建合作情景,使学生在合作中构建稳固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网络。那么,教师要在做好分组工作的基础上设定适合小组探究的合作任务。与以往被动接受相比,小组合作的形式更受学生欢迎,他们的参与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时与他人交流,解开疑惑,从而在合作情景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比如,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推动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可以创建小组合作情景,给学生打造宽阔的合作空间。首先,了解学生学情,依据互补原则,将能力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这是推动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的基础,也是保证合作情景最终开展效果的关键。其次,给出小组任务:共同探究吸烟、抽烟等不良方式的危害,思考应如何抵制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再次,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小组,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合作中,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引领全体学生一起总结,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本节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

(四)构建游戏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对趣味游戏没有抵抗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趣味游戏也能成为他们开展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构建趣味的游戏情景,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同时感受到愉悦,从而推动学生自发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那么,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游戏爱好,选择受学生欢迎的趣味游戏形式,并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贯穿其中。这时,趣味游戏将会成为学生接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载体,道德与法治课堂也将充满乐趣,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趣味性,而且能够展现这门课程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态度。

比如,在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抓住学生喜好游戏的天性,创建趣味的游戏情景。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多样化的公共空间,教师可以组织趣味的“角色”扮演游戏:学生结成小组,选择不同的公共空间,并上演一系列的行为,看哪一个扮演小组扮演得最贴切。在这里,教师可以给出几个选择:超市、篮球场、电影院等。其次,听完游戏规则,学生瞬间产生较强的参与兴致,迫不及待地想参与游戏。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对公共空间的认知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公共意识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在这样的趣味游戏情景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学习效益也将得到改善。

(五)构建图片情景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可以将复杂、难懂的文字内容转变成直观形象的图片,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容易。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构建图片情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直观性,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找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关的图片一一展示,既能为学生打造丰富、形象的道德与法治情景,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快速抓住学生眼球,从而保证学生最终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益。

比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教师可以直接运用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手段,以创设直观的图片情景。首先,教师展示宪法日宣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看到人们庆祝宪法日的情景。在这些图片的感染下,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人们庆祝的喜悦之情。其次,教师结合这些图片来启发学生:“为什么他们要庆祝呢?这代表什么呢?”由此引领学生领悟宪法的重要性,从而顺势引入法律内容的学习。最后,向学生展示关于法律的其他图片,使学生理解法律的意义。这样的图片情景很容易带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六)构建活动情景

情景化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该走出教材、走进社会,让学生在切实的实践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构建活动情景,以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那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家庭合作活動等。面对不同的活动,学生很容易产生出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即使遇到困难,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克服。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关键。

比如,在教学“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这一节道德与法治内容时,为了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教师可以创设社会调查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课下仔细观察,尝试运用多种途径,寻找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哪些积极作用,以及对自己身边的生活有哪些改变。与生硬地要求学生背诵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相比,这种活动形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纷纷主动参与。在参与调查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亲身感悟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活动情景中,学生对科技发展的理解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树立正确使用科技产品的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思维逻辑的发展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意味着该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势在必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入手,积极探寻情景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开展途径,尽可能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情景的辅助下逐步构建稳固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网络。

猜你喜欢

情景法治道德
情景交际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楼梯间 要小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