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2024-06-06陈海滨

天津教育·中 2024年5期
关键词:本课体验式法治

陈海滨

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要求学生在“自己做”中“感受”知识,对知识概念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要求教师要围绕课程学习主题,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与真实感知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法治常识,以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的知识感知力,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感悟真理。

本文对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讨,结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从“学习情境”“角色互动”“小组探析”“社会实践”“案例分析”“生活实际”六个视角,对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学习体验感

创设学习情境是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某一情景的打造,学生能够对话题、知识点、概念产生更加详细的了解,从而对某一具体事物或者某一具体现象完成体验。对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感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践应用,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九课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本课围绕“挫折对人生的影响”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情境教学活动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立足七年级学生的发展阶段,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立足实际生活打造不同的学习情境。比如,“运动会”情境,以“比赛失利”为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代入角色,讲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考试”情境,以“成绩不理想”为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的心境;“社交”情境,以“同学交往”为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讲述自己在交往中开心或不开心的体验。通过多个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些常见的情境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挫折”的理解。在情境解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遇到的挫折,自主构建情境。如组织交流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学习等情境中的困难;分享自己克服困难的方法,以情境探讨强化学生对本课学习主题的理解,使其对“挫折”这一话题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

二、角色互动感知,深入解读知识概念

角色互动表演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具体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戏角色的互动中,通过体验角色的心理感受,模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在体验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独特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代入自己的情感,以角色身份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进而达成教学活动目标。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九课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本课重在培养学生遵法守法、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特征与作用,通过法律与道德及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在角色互动的创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特殊的角色,通过角色体验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为了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游客”与“景区管理人员”,针对“景区墙壁刻字、破坏景区文物”这一现象展开扮演游戏,了解“根据《旅游法》规定,游客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恶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做出处罚”,从而认识到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角色特点的影响,让学生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教材中“小云被迫辍学”的故事,学生分别扮演“小云”“妇联”“小云父亲”等角色,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实现体验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三、小组探讨分析,思维拓展提高效率

“体验”就是要求参与者自己去做、去感受,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小组讨论是一种常用的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探讨分析模式要求学生围绕课程中的某一话题和某一方面进行探讨,以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让其在学习中获取积极的学习体验。对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围绕所学课程创设讨论话题,通过小组探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用体验式教学强化课堂效率。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六课第一课时“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本课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主,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认识,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分清责任来源,并依据角色的转换而承担不同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知道责任的含义和来源,懂得人由于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画面和事件组织小组探讨活动。

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引出“责任”这一话题:顾客遵守商场秩序,排队付款,这个责任来自哪里?作为家庭成员,尊老爱幼、主动承担家务,这个责任来自哪里?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这个责任来自哪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责任问题”,初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第二个小组讨论话题:分析每一种角色所承担的责任,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实际生活、社会情境,通过小组讨论讲述不同社会角色所担任的责任。比如,身为学生,担任着好好学习的责任;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责任;父母担任着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责任;军人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随着小组探讨的不断深入,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责任”这一概念,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体验式教学也就实现了有效运用。

四、社会实践探究,真实体验增强意识

巴扎洛夫曾言:“实践能克服任何理论上的空想”。社会实践探究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不能让教学活动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应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初中生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虽然能够理解理论知识,但是体验和认知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基于本课知识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空间,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亲身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课第一课时“公民基本权利”,本课要求学生知道公民有哪些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本课知识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中的不同场景皆体现了每一位合法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对此,在社会实践的运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以学生在社会中的真实体验,提高本课学习质量。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场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权利”包含的内容,如学生上学,体现了学生享有的教育权;父母在公司上班,体现了公民享有的劳动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了公民享有的物质帮助权等,通过社会生活的记录,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親身体验与实际经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民基本权利”这一概念。比如,在参观博物馆、艺术院等公共场所时,学生所享受的“学生票”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观看社会组织演出时,学生能够了解到公民享有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在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后,学生能够了解到公民享有监督权。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本课所学知识,还可以强化学习体验感,从而拥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五、经典案例分析,深化道法知识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经典案例,以案例分析实施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经典案例的运用中,教师可以先对本课知识做出解读,确定学习主题探讨的内容和方向,基于主题为学生选择适宜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以获得更显著的教育效果。在经典案例的选择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既可以选择热门话题,也可以选择经典视频讲解,以案例学习实现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课第一课时“夯实法治基础”,本课以法治学习为主,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解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治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全面掌握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基于本课学习主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出示一些经典案例或讲解视频,让学生结合本课知识对学习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基于“法治”话题,教师为学生提供“社会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教育”等生活场景,同时延伸出学习话题: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初步探讨结束后,教师利用线上视频资源为学生播放普法类小讲堂,围绕法治话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基于对经典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程序和法律知识。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基于课程内容为学生出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维护社会治安的案例。比如,选择“医患纠纷”主题的经典案例,通过视频分析和法治条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道理,利用经典案例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获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六、生活实际感知,融合经验体验道法

道德与法治知识蕴含在日常生活中,以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验知识、理解知识,能够真正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本课学习主题,将生活情境和生活现象引入学习活动,并以话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道法知识展开深入探讨,找到“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体验到学科学习的特点。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七课第一课时“回望成长”,本课以“收获与反思”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回忆三年的初中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人生目标、理解个人成长的关键是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本课知识在初中学习的尾声,学生也即将开始人生的新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知识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感知本课所讲述的内容。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第一部分知识回忆自己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学习生涯,讲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对本课知识展开初步探讨。其次,教师围绕“初中三年”向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初中三年你收获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展开探讨,讲述自己的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基于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事件,向学生提出全新的问题:“材料中提到‘先把自己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其中,能够对课程学习主题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随着生活经验的融入对知识内容展开深层次的思考。最后,结合学生对成长过程的回忆,教师提出问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书写青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落实本课学习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未来展开畅想,以实际生活加强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体验,实现课程效率的提高。

七、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促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思考知识、领悟知识,进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素养。初中生思维活跃,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加强对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利用教学活动推动课程改革,强化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领悟到学科知识的魅力,充分展现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本课体验式法治
中国政治制度探索演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