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学科素养的“三融四创”式实验教学

2024-06-06秦丽

留学 2024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标实验教学学科

秦丽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国家新高考、新中考改革政策落地,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学习。这决定了实验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此,我们根据生物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结合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情境化—问题化—思维发展—素养提升”的教学路径,构建起“三融四创”式课堂结构,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融四创”式教学内涵

“三融四创”式未来教育实践体系,是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为理论支撑,以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堂结构的创新与变革以及未来评价的个性化与针对性为抓手,以探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丰富核心素养发展路径、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为目标展开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旨在推动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的转化。

融通生活,融通社会,融通未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经历,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从而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可以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或者未来科技发展中的问题等,将学科教学变为融通生活、融通社会、融通未来的学科育人过程。

创设真情境,问题驱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需要选择真实的情境,设计学习任务,保证学生的参与感。“三融四创”式教学模式特别关注真实情境的创设,通过精选健康与疾病、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与环境等相关的真实情境,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从而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创引研思维,思维灵动。发展科学思维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三融四创”式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驱动,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基于证据、逻辑等,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创生内驱力,学习主动。学生的探究实践过程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因此引发的求知欲。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三融四创”式教学尝试将问题驱动、任务引领、展示交流、拓展反馈和过程评价几个步骤组成体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见学习力,素养涌动。未来人才是能够解决真实问题、具有终身学习力的人。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三融四创”式教学在教学目标设计中,通过任务分解、过程评价等方式,细化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同时,采取实验拓展的方式,开展融创式主题活动、社团活动或构建校本课程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融四创”式教学策略

目标精准,依标扣本。目标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一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之一。“三融四创”式教学倡导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当依据新课标,在概念解构的基础上,设定特定的课堂活动,落实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形成可视化、可测量评价的目标。

问题驱动,途径适切。新课标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学科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如果教学以问题驱动,辅以合理的支架,将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资源统整,创新实践。对于部分不便于学生实操的实验,可利用数字化资源模拟,直观地把实验流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过程中,還可以通过创新形式、改进装置、制作教具等方式,提升实验效率,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结果导向,评价多元。以结果为导向,关注实验教学过程的多元评价模式,可以帮助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评价量表的方式,从资料解读、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维度开展综合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功能。

智慧点拨,及时改进。当学生完成实验探索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点拨方式,帮助学生创生学习力,进一步落实素养的发展。例如,通过组织展示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实验方法、技巧以及能力;或者通过总结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和拓展;或组织学生就实验过程进行答辩,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三融四创”式教学展望

破壁共融,拓宽学习生态。构建生物学“三融四创”式课堂结构,突破传统校园空间与学习时间的局限,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地域资源融入课堂,实现教学、实践与环境三者有机融合;建立学科的关联性,实现整体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创新育人手段,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融通。基于未来教育发展需求,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多种学科技术,以新渠道、新资源拓宽课堂边界。在教学上,将生活常识和课外科普融会贯通,并鼓励学生自制教具,突破教与学的边界,形成重视阅读、分享和创造的理念,构建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融创式课堂。

协同成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着眼未来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三融四创”育人方式,在理论指引和实践探索双重驱动下,以区域协同的形式,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新课标实验教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超学科”来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