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深刻意蕴与时代启示
2024-06-05张荣军孙璐杨
张荣军 孙璐杨
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注重从传播主体、话语、媒介和受众四个维度进行发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具有人民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科学化与大众化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及其特征,启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责任制,把好传播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播,增强话语回应现实的能力;加强分众化传播,促进异质媒介共享,加强媒体分殊化应用,提升传播的精度;整合社会传播资源,鼓励多主体传播,加强传播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力度。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传播媒介;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4)02 - 0083 - 1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就是一种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想品德为目的,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其传播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是不断完善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穷其一生都在为科学社会主义而奋斗,他们的思想中内含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论。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深入探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深入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给养,继而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
(一)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的培养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的培养主要聚焦以下几点:首先,丰富主体的知识储备,增强其智慧。“党的争论家需要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风格要更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些。”[2]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度,一个知识底子单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免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这种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很不利。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求,作为党的争论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一定要杜绝形式的宣传与浮夸式的传播。“这种宏论通常是讲的人比听的人更过瘾。如果把这些轻气球似的虚夸词句抓在手里挤一下,那就会一无所有,甚至原来使它们膨胀起来像个什么东西的空气也没有。”[3]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宣传不是自我欣赏与自我炫耀,应在话语表达与实际行动上感化、鼓动受众,不能出现讲的人比听的人还过瘾的情况。他们要求,宣传工作者需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不能讲过多的虚浮夸大之句。再次,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必须建构完备的组织系统,且纪律要严明。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体优势在于组织的系统性与行动的一致性。组织的完善无暇,可以令敌人感到绝望,一个系统完善、纪律严明的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速度上会更快,宣传效果上也会更好。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定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的形象、风格与表达艺术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度。因此,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必须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指导和安排。
(二)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的更新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第一,应该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因为长久不能实现的希望使人痛苦,而长久不能证实的预言使人怀疑。”[4]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前提是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解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所需,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必须要以事实说话,只有解决人民的困难,才能让人民信服。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话语不是固话不变的,它一定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而更新。话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聚焦民众的发展需求和现实诉求。第二,应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使社会主义成为科学,他们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们认为,要想從事一种宣传,就“必须从理论上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归根到底必须科学地对待问题”[5]。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科学性,决定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必须不断地创新并优化话语,保证话语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实践中检验话语,在批判中革新话语,以促进科学社会主义话语不断丰富完善。第三,应坚决避免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庸俗化。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警惕工人阶级有可能倒退,他们坚决同一切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庸俗化的团团伙伙作斗争。为了避免科学社会主义话语走向庸俗化,面对拉萨尔对科学社会主义庸俗化的传播,及其犹如庸俗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等诸如此类对科学社会主义“卑劣地加以庸俗化”的东西,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三)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创新应用
“媒介通常是指一种传播渠道里有中介的媒介,这样的中介可能是复制和发送信息符号的机器,也可能是报社或电台之类的传播机构”。[6]媒介是受众观察事件、获得体验的窗户,可以延伸受众的感觉,帮助受众增强认知。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严格区分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种类及职能。他们认为,报纸的职能在于及时报道社会运动每天的发展状况,它是社会运动的喉舌,甚至可以干预社会运动,影响社会运动。报纸的作用在于反映每天完整的充分的历史,反映社会的现实和社会的变化。他们认为,报纸能够链接人民与人民、人民与无产阶级政党。杂志因其发表的内容杂,谈论的内容广泛,所以应“更广泛地探讨各种事件,并且只谈最主要的问题”[7]。报纸与杂志的职能不同,也决定了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需要分清不同媒介的异同,尽可能地发挥好不同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的不同功能。第二,严格区分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性质。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政治维度对报刊进行观察,但他们仍然根据政治报刊性质的区别,将政治报刊分为多种类别,如民主社会主义报纸、红色报纸、保守党机关报、贵族报纸、半官方机关报等。不同的报刊呈现不同的教育内容,划分报刊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有的放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选择契合报刊的教育内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凸显不同类别的报刊的特色。第三,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斗争功能。“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8],报纸的性质在于战斗。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报刊必须扛起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大旗,报刊的职责在于“揭露”,报刊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丑恶面。只有批判他们的阴暗,才能强化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报刊必须要敢于批判,敢于引导社会舆论。
(四)注重关照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受众
“宣传上的正确策略并不在于经常从对方把个别人物和成批的成员争取过来,而在于影响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广大群众。”[9]要影响广大受众,先是要认识和把握受众。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受众,其一,要熟悉并把握受众的知识水平、阶层划分、接受度。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过程,看作一种精神上双向互动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精神沟通。他们认为,针对知识水平较低、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时最好用形象化、举例子的方式表达,根据不同的群体与群体不同的接受力,要采用不同的传播媒介与表达文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尽可能地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呈现样态和表达方式,贴合受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其二,把握好受众的心理需求。在社会历史中活动的人,都是具有意识的,凭着情感行动,依靠心理活动决策的有目的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过程中获得成功,其因素之一便是一直在努力接近受众的心理。了解受众的心理不仅可以把握受众的兴趣,而且可以使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更具人情味。“《新闻报》,或者更确切地说,它的读者,是否对这一切有足够的兴趣?”[10]把握了受众的心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枯燥的政治说教与空洞的宣传,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其三,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积极迎合受众和尊重受众喜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传工作中始终关照着受众的喜好和需求。受众都有渴望被尊重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不能不尊重受众的喜好,需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受众的喜好。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会积极迎合受众,有时甚至会在内容上作出让步。为了让《资本论》影响范围更广,恩格斯在给《凉亭》杂志主编贝塔九封亲笔书评时指出“我已坐下来尽可能按贝塔的方式,适应这种低级趣味报纸的要求”[11]。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迎合受众一定不能放弃原则,传播者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迎合的目的在于让受众喜欢,并培育和提升受众的传播素养。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基本特征
(一)人民性与阶级性相统一
第一,坚持人民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价值遵循。在19世纪的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在众多思潮中脱颖而出,在传播中发展壮大,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人民性。意识形态天生就具有阶级属性,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策略能实现人民性与阶级性相统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策略为资产阶级的特殊利益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服务,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则立足于现实世界、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实践,目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便提出为人民办刊的策略。“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12],无论是在方法論上、价值立场上,还是在思想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将人民性作为其思想的基点。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众的利益诉求为导向,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根与魂。
第二,坚守阶级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重要法宝。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旨在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凝聚无产阶级利益群体。坚守阶级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始终坚守的准则。“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3]98一个阶级,如果在物质生产上占据着统治地位,那么,他们在思想上也必定占据着统治地位。其原因在于在物质生产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自身拥有的意识形态生产与传播的工具,可以在最大限度内扩大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致力于为无产阶级著书立说,能够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非个别阶级与少数人的利益。他们始终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期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唤起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凝聚无产阶级的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也旨在最大限度内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基本需求与根本利益,它具有人民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特征。
(二)科学化与大众化相统一
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其话语的科学性,还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科学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标准,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立场,还体现在他们始终坚持科学的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阐明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13]7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在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关照人类思维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科学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创造性开发和创新应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努力变革和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并以此把握住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科学规律,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广泛传播。
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始终坚持以大众化为导向。“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hominem]。”[14]马克思强调,理论一定要与群众相结合,走到群众中去,以实现大众化传播。理论唯有说服群众,走到大众中去,才能掌握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从民众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将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转化成为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策略上以科学性为立足点,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话语,以民众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知识水平为依据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语言表达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注重宣传的口语化、平民化,用大众化的语言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平民化风格。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方式层面,他们将理论的话语通过艺术化、形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科学的方式,他们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大众化传播,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实现了科学性与大众化的统一。
(三)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从民族性的理论转换为世界性的思想,其原因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民族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面对并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性、民族性的问题。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德国的工人运动算是比较落后的,除却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这一根本原因以外,德国的民族性弊病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德国民族性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政治实践中表现出的保守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致力于用“批判的武器”,即革命的理论,来唤醒德国人的革命精神,将他们从思想的幻想与思辨中解脱出来,进而引导民众勇敢地开展革命斗争。同时,在马克思批判德国的社会现实时,他敏锐地发现德国社会现实的弊病在于德国的传统,也即德国传统的宗教唯心主义和哲学思维。此外,面对法国问题,马克思指出,法兰西民族的基因中有着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15]法国大革命胜利后诞生的《人权宣言》第一条便强调,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欧洲一些国家与民族的广泛传播与成功实践,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民族问题的重视,以及对科学社会主义话语的民族性转化与传播。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世界性。“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是德国的产物,而同样是国际的产物。”[16]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经济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族别之间的差距,加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通感,使得无产阶级斗争的国际性更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以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实践的世界性为阶级基础,通过揭示人类、自然、社会、思维等发展的普遍规律,体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的统一。事实上科学社会主义在内容上和传播中,始终保持着对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关怀,以及对苦难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关照,这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已经超越了民族和地域的限制,更加关注人类历史的变迁和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引导。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他们用哲学的形式反映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用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引导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与方法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具有极强的世界性、典型性与普遍性。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传播过程中,是以解决民族性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但他们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为全世界、全人类寻找一条出路,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
(四)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
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批判性在于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与对自我的批判两个方面。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用自我意识理论,对宗教神学观进行批判,以此彻底清算了自己对神学的信奉。在《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他逐步将旧哲学与旧信仰从原有的思想体系中清算了出去。在《哲学的贫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他彻底扬弃了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清晰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与资本主义制度终将灭亡的科学规律。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恩格斯认为他们对阶级斗争的现实把握还不全面,对工人阶级斗争的条件认识还不准确,对工人阶级斗争的方法还需要不断丰富。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对这些形而上学、资本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在对自身思想的纠正中,不断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唯物史观,不断优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话语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传播。
第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思维的背后是他们建设性的思维。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本真,但是,批判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归宿。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批判当作武器,运用批判在清算了各种错误思潮的基础上,“又在革命实践与现实斗争中发现了历史批判的原则和方法,把自己的批判与纯粹的哲学批判加以区分,主张历史实践的自身规律和合目的性。”[17]辩证唯物主义始终强调批判的核心在于“扬弃”,即既要承认事物的界限与联系,也要看到事物的不足与长处。换句话说,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的批判,更深层次上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在否定一个事物的时候,必然要肯定一个事物。一个事物灭亡后,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事物。正是在这样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旧世界被打破,新世界得以建立。批判的本质不仅在于解构,而且还在于建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正是体现在他们对岐议的批判和自我的批判,同时不断建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中。同时,他们也正是在不断批判的过程中,进一步建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进而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话语的不断传播。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策略的新时代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好传播方向
其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必須明确政治方向,矢志不渝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我国宪法是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18]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唯一领导核心,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必须坚定党的思想引领与政治立场,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作为其工作的旗帜与方向,也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与改旗易帜的邪路划清界限,不能与封闭僵化的老路粘皮带骨。中国共产党必须积极提升自身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能力,以及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能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客观规律。既要严格把关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与思想,也要积极调整、科学变更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方式与策略;既要坚守党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统领地位,又要积极发挥多元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协同多元传播主体合力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其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责任制。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组织领导与政治责任,落实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工作责任制。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监管与组织,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工作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去,党必须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制度建设,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组织机制与管理手段。各级党组织必须领导、监管、组织好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工作队伍,在鼓励媒介机构与传播者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时,也要严格监管好话语传播的各个环节,对话语传播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明确指出、严加驳斥、督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开路先锋,必须具备一定的党性修养。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一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的党性修养,提升他们的政治意识、政治信仰与政治责任。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话语内容的人民性与科学性
第一,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必须聚焦时代问题,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必须反映民众的现实生活问题,必须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既要有阶级性、人民性,又要有世界性与民族性。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际性的共同议题与世界人民所面对的共同问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具有世界性、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同时,也形成了以“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梦”“以人民为中心”“美好生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兼具人民性与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以上这些话语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内容,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在传播这些公共话语时更进一步地聚焦新问题与新矛盾,并为这些话语注入新概念、新范畴与新表述,以此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
第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质、地域特质、教育特质、精神特质,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内在动力。红色文化本身则具有培育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道德观念与增强价值理念等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要创新性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将其与时代特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此凸显出它们的时代价值,在深入阐释经典、传播经典的基础上,引导受众汲取其精华,进而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第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增强话语回应现实的能力,注重群众性话语。“‘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9]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本质,就在于其维护人民利益与回应民众需求。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话语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产生活,新时代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也在于维护人民的利益与指导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扩大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范围,增强民众对它的认同度,需要在传播过程中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用接地气的话语回应老百姓关注的社会议题,因时、因地、因事、因人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与话语表达形式,在认识受众、感知受众、贴近受众、迎合受众的基础上,积极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
(三)创新应用传播媒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精度
首先,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分众化传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更趋智能化。智能化传播媒介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不同特征,依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为不同的受众推荐不同的传播内容。遵循智能化媒介传播的客观规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要传播主体提升智能媒介的运用能力,提升对受众认识的全面性,借助智能化分众手段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要不断“提升对算法技术的应用能力”[20],依靠分众传播技术,运用不同的传播媒介给不同的受众以精准的形式、鲜活的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以此吸引受众眼球,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精度。
其次,促进异质媒介共享助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推动媒介融合,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势,挖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特色。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把关人”制度,它往往通过对讯息的严格筛选,将错误思潮与干扰性讯息剔除之后才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以此给予人民群众正确的思想引导。新时代,传统媒体在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需要继续发挥自身信息筛选能力,一方面把住算法推薦的关,另一方面把住网络舆论场的关。同时,借助新媒体话语传播的新形式,“利用好网络视听的传播方式,努力增加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鲜感、时代感、美感”[21],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吸引力,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再次,加强对媒体的分殊化应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广度。根据媒体性质与传播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把媒体分为政治类媒体、文化类媒体、娱乐类媒体、经济类媒体与社会类媒体。不同类型的媒体,坚持的立场、提倡和捍卫的价值不同,不同类型的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呈现方式和表达形式也不同。但是,正因为不同,多样的媒体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要根据媒体自身的属性,选择、建构符合媒体属性与性质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或者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转换得更加契合各类媒体的特有属性,以此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形象更加多样化、丰富化,满足更多群体的认知、接受需求,进而扩大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范围。
(四)推动传播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力度
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队伍建设,一是整合社会传播资源,鼓励多主体传播。一方面,培养好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正规军”。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正规军”,正规军需继续加强政策制定、指令传达与宣传力度,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加强运用各种媒介通过多种形式传播意识形态话语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志愿军”“同盟军”积极加入传播队伍。“英雄不问出处”,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需要发挥好大众传播的优势,凝聚好党外的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的又红又专的传播力量,在提升他们政治素养的基础上,团结好他们,以此不断壮大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力量。
二是提升传播队伍全媒体的传播能力。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22]。没有先进的技术,就不可能有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兴技术的赋能下,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全媒體传播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泛在性和即时性,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应该借助全媒体交互性的特征,通过大数据甄别与筛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受众的知识水平、阶层划分、接受能力,了解受众的现实需求与精神追求,以此选择精准的传播方式与表达形式。通过全媒体双向互动的形式,一边收集受众的意见看法,一边回应广大受众的呼声,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给受众。同时,借助全媒体双向互动的传播形式,构建平等、自由、民主的互动交流机制,在交流互动中了解受众,并引导受众参与到全媒体场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
三是提升传播队伍的批判能力。批判能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者应有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理论品质”[23]。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队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检视自己的传播方式,不断更新自身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自我批判中不断自我调整,以此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能力。此外,还要提升对错误思潮的批判能力,廓清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环境。以增强“亮剑”的态度为基础,敢于与错误思潮斗争,“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24]102,敢于“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斗”[24]104。同时,要不断加强对错误思潮的研究,不管它如何隐藏,如何变化多端,都要揭露它的错误本质,并将其曝光在“聚光灯”下,以此扭转被蛊惑的受众之思想认识,从而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30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7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8.
[6]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5-11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23.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91.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十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9.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19.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2.
[13]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15]刘祈昌,光仁洪,韩承文.世界通史:近代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7.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6.
[17]陈国富,李国辉.建设性批判: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范式转换[J].理论月刊,2011(8):31-34.
[18]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2.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20]张荣军,孙璐杨.防范网络舆论受网暴冲击的治理路径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9):51-59+108.
[21]孙璐杨,伍志燕.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J].理论探索,2021(2):40-47.
[2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23]刘五景,张荣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构成:影响因素的三维论析[J].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2021(1):119-135.
[2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Era of Marx and Enge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Strategy
Zhang Rongjun,Sun Luya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Guizhou,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Marx and Engels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ommunication subject,discourse,media and audienc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Marx and Engel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ty of people and class,scientific and popular,national and universal,critical and constructiv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Marx and Engels enlighten the new era of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to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firmly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impl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and good communication direction;adhere to Marxism as the guide,focus on the common problems of human destiny,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pread of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red culture,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discourse to respond to reality;strengthen the dissemination of mass,promote heterogeneous media sharing,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 differentiation,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mmunication;integrate socia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encourage multi-subject communication,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team and strengthen the dissem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Marxism; leadship of the Party; media; team construction.
責任编辑:邱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