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产业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交流交融
2024-06-05许捷
【摘要】一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一点在藏族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面对全球化的激烈冲击,既重视特色传承又不断推陈出新的藏族服饰文化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仍然占有西藏服饰至少一半市场,并以藏装写真的形式吸引了各地游客。坚持民族特色与追求文化创新相统一,重视与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交流,是藏族服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宝贵经验。对于藏装写真产业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要理性看待,加强规范和引导,对于其他民族吸收藏装元素的服装设计尝试与探索,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有利于促进藏族服饰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关键词】藏族;服饰文化产业;藏装写真;传承创新;交往交流交融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9-013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9.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世纪以来西藏地区人口跨省区双向流动与各民族深度交融的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BSH156)的阶段性成果。
一、“华夏衣冠”:藏族服饰文化繁荣发展中的
一体性与多样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服饰文化,“华夏衣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很容易被世界流行的各种“现代”潮流所淹没,导致尽管人人在追求穿着个性,全球服饰文化在风格上却日益趋同。随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从“汉服运动”到“国服”“国风”潮,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正在迎来自己的伟大复兴时代。
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复兴大潮中,藏族服饰文化走到了时代的前列。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我国民族服饰文化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而又任重道远,大多数地方服装商场仍然充斥着洋品牌,然而在我国西藏的服饰市场中,藏装是很多藏族人民族群众日常服饰的一部分,而非仅仅只存在于博物馆中、舞台或影视作品,或者只是重大节庆的礼服,乃至旅游景点中“表演”传统民族生活“演员”身上的“道具”。同时,藏族服饰文化也越来越深受全国乃至世界许多游客的喜爱,由此促成了当前西藏旅游中“藏装写真”产业的火爆。
藏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受到周边各民族服饰文化特别是汉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深远影响。从唐蕃和亲起,汉地的丝绸服饰文化开始大规模进入西藏,吐蕃上层社会逐渐“释毡袭,袭纨绮,渐慕华风”(《旧唐书·吐蕃传》)。广大农牧民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西藏服饰文化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多样性。在地区与地区、县与县、乡与乡、甚至村与村之间,服饰文化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身着服装的不同,就可以一眼辨出他(她)来自哪个地区,甚至可以知道其属于所在地区的具体县乡”[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藏族作为节庆盛装的民族服饰仍然保留着各地的传统特色和用料特点,但时尚藏装则大量采用丝绸或仿绸面料,并在保留藏装整体特色的同时,大胆借鉴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元素包括传统唐装元素。所以漫步拉萨街头,置身“遍身罗绮”之中,汉族游客会在服饰文化上有一种新奇陌生而又熟悉亲切的感觉。对于汉族游客而言,藏装写真既是体验“异域风情”,又是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体验“中华古风”。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所组成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多文化恰恰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2]一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一点在藏族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各美其美”:藏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中的
文化传承与创新
重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藏族服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藏族人民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也非常认同和热爱,这是藏族服饰文化生命力的基础,而藏装设计上的不断推陈出新,则是藏族服饰文化生命力的源泉。年轻的藏装设计者在传承民族传统服装优点的基础上,在样式、色彩上创新的同时,还不断把时尚、流行、简约的现代元素加入服饰、配饰中,形成藏裝新的时尚风格,“每季节的流行趋势都不一样,布料花色也有变动”[3]。“对于这样民族特色明显的传统服饰,真正的保护办法就是让其成为时尚服装的一种。”[4]如果只有对传统服饰的热爱,民族服饰文化就只能是博物馆中展示和重大节庆的“礼服”,而难以成为人们日常服饰的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藏族服饰文化的不断创新,使其成功赢得了各年龄段藏族消费者的喜爱,而得以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创新的源泉。藏族服饰文化创新的源头,是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之间的服饰文化多样性。藏装设计者通过对各地传统服饰文化的学习,选取可以“古为今用”的元素,作为自己的设计灵感来源。因此需要加强对各地区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常新的服饰文化多样性宝库。在时尚藏装的冲击下,各地传统藏装正在退出日常服装的舞台,无论在款式还是用料上都难以得到青年人的喜爱,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这种保护自然无法以任何强制的方式迫使人们接受传统藏装。可行的方式,一是加强学术研究,不断加强对各地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整理,二是要在实物收藏和数字化保护方面增加投入,三是要对关键传统生产技术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给予必要支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藏装设计师们不断挖掘各地传统藏装中的“时尚”元素,使之继续“活”在当代藏装之中。
藏族服饰文化创新的另外一个源头,是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历史上来看,藏族服饰文化特色的形成本身离不开与周边各地区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藏族各地区服饰文化的多样性的形成,除了受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的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个地区毗邻的其他民族不同,受到其他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也就不同。在当代,藏族服饰文化发展中也非常重视与国际、国内的交流,积极参加或举办国际、国内和区域各种类型的时装展。这些展会活动在促进服饰文化交流的同时,为藏族服饰文化赢得了很高国际、国内声誉,也提高了从业者与消费者两个层面对民族服饰的文化自信,对当代其他服饰文化创新理念的借鉴和融合,也是藏装产业在激烈竞争的多元服饰文化时代保持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所以“各美其美”不仅仅体现在藏族服饰文化对民族服饰文化特色的坚守,也体现在善于利用纵向的历史文化多样性资源和横向的地域文化多样性资源,创造性转化为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尚元素,使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生生不息。换句话说,“各美其美”这个词里面的第一個“美”字,既包括了认知上的“以之为美”,也包括了行动上的“使之更美”。
三、“美人之美”:藏装旅游写真产业发展中的
民族交往与交流
藏族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时尚个性,以及“华夏古风”,是其吸引藏族以外游客包括很多汉族游客的重要原因。藏装写真产业的火爆,体现了当代中华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与文化心态的开放。
如前所述,西藏与汉族地区的服饰文化交流,在唐朝时期就已经非常密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不仅使吐蕃上层“渐慕华风”,吐蕃的精巧器物、竞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也不断传入唐朝,例如当时吐蕃社会流行的“赭面妆”,也逐渐成为了长安女性的新时尚:“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5]3071“赭面妆”成为流行妆容,是唐朝整体“正朔虽传汉,衣冠尚带戎”[5]2107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心态的体现。虽然白居易等儒家士大夫从“夏夷之别”的狭隘民族观出发对此持批判态度,但是对整个社会的开放包容风气影响甚微。
“赭面妆”即今天藏装写真中的“高原红”。要将穿着藏装的其他民族女性游客与本地藏族妇女区别开来,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她们是否画“高原红”(也叫“晒伤妆”)妆容。这种化妆文化在上世纪末西藏农牧区,仍然可以看到,现在已经不再流行,但却在旅拍文化中“复活”。藏装写真产业是藏族服饰文化当代竞争活力的一种表现形式。2020年四川理塘藏族青年丁真身着藏装的短视频在网络上现象级大火,也带火了藏装写真。“总要来西藏拍一次藏服写真吧”的宣传,使拍藏装写真成为了一些游客来西藏旅游的主要原因,对西藏旅游经济发挥了带动作用。
当然藏装写真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网民认为当代藏族社会已经很少看到“高原红”这种妆容,藏族写真市场流水线式的这种妆容体现了对藏族文化的刻板印象,拍摄写真的游客挤占转经道路,也给当地藏族群众带来一定不便。藏装写真中反穿皮毛,随意使用宗教器物,也与藏族的文化习俗差异很大。为此拉萨旅游局还专门在街道醒目位置张贴《藏装穿搭指南》和《藏装穿搭十四句》[6]。其中《藏装穿搭十四句》中说:“我爱藏族服饰,典雅独特潇洒。倘若得体穿戴,尽显华贵优雅。妆容不宜过夸,才显藏地特色。皮袄不能反穿,藏装系好腰带。藏地宗教图文,切忌乱印乱挂。讲究服饰卫生,用完谨记消毒。共守民风民俗,健康快乐你我。”
对于围绕藏装写真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争议,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科学引导。第一,藏装写真的兴起体现了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美人之美”。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游客对藏族服饰文化的热爱,一方面侧面反映了藏族服饰文化的魅力,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增强藏族群众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自豪与认同,从而有利于藏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代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以及民族文化心态上的开放与包容。第二,对于藏装写真市场出现的随意乱印乱挂宗教图文等现象,需要通过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和引导。游客对相关文化习俗了解很少,拍摄者不应该完全“迁就”游客,更不能为了盈利而误导游客。藏装写真除了商业价值,也具有促进藏族服饰文化传播的文化价值和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治价值,务必实现三者的统一。第三,游客穿藏装,追求的主要是摄影艺术的视觉效果,而非像本地藏族人那样追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因此旅拍藏装在款式、颜色和质地等方面都与本地传统藏装和时尚藏装不完全相同。比如反穿皮毛服装的问题,在西藏本地是考虑毛绒的保暖功能并逐渐加上了宗教信仰的外衣,而对于拍摄藏装写真的游客而言,他们追求的本来就是毛绒的视觉效果。
四、“美美与共”:藏族服饰产业发展对中华民族
文化复兴的意义
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汉书·艺文志》)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长达百年的反思与批判继承,也经历了对西方文化的不断学习、借鉴与吸收。这种对内反思以及对外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期间也存在着“用力过猛”,将“孩子与脏水一起泼掉”的问题。表现在服饰文化上,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特色特别是汉族服饰文化特色的逐渐丧失。由于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反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为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宝库保存了宝贵的服饰文化多样性基因。
中华民族文化是多样性与一体性的统一。中华民族文化不能只有多样性,没有一体性;中华民族文化也不能只有一体性,没有多样性。这一点从民族服饰文化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其他民族热爱藏族服饰文化,热衷拍摄藏装写真,从民族文化间关系来看,是“美人之美”,是对藏族服饰文化的认同,而从中华民族整体视角来看,则是“美美与共”,是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之美的热爱,是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的认同。
对于中华各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交融,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2022国风大典”上的“藏风汉服”作品,有人认为非汉非藏,不伦不类。这种观点把各个民族服饰文化的特点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本质化,是有害的。民族文化具有特色性,也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藏族服饰文化本身是汲取包括汉族服饰文化在内的各民族服饰文化而形成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借鉴和汲取藏族服饰文化元素,也未尝不可。当然不能只是作简单的各种元素拼接,而是要重视民族整体特色的保持和艺术风格的统一。对于“藏风汉服”一类的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创新探索,要多些包容,多些鼓励和肯定。
藏装写真所用服装一部分是以租赁形式使用,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同时节省了费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风险。也有一些面向国内外游客的服装,考虑了游客回家后穿着时的气候等因素,因此有一定的销量。但是大多数这类藏装对藏族以外消费者的考虑还不够全面,这些消费者买回去后更多就像其他旅游纪念品那样,被束之高阁。如何使藏族以外的消费者也可以在生活中更多地穿着藏族服饰,设计者还有很大可以探索与提升的空间。藏装不应该只是藏族才能穿着。为藏族以外的各民族喜爱的体现藏装元素的服饰文化的流行,有利于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多样性与一体性的进一步发展,既是藏族服饰文化对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整体的重要贡献,也会为藏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机遇。这类融合型、元素型“藏装”的流行,对于增强藏族群众对藏族服饰文化的认同,以及进一步振兴藏装产业,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觉安拉姆,袁溥钰.论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2):118-12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7.
[3]次旦拉姆.[藏装之变]新时代藏装与时俱进、不断革新[EB/OL].http://www.tibet.cn/cn/news/yc/202303/t20230316_7380660.html,2023-03-16/2023-9-16.
[4]刘万昱.时尚与传统的融合——西藏民族服饰的创新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9,(02):187-188.
[5]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第6册[M].合肥:黄山书社,1999.
[6]小拉姆次仁.我市开展第二期藏装穿搭常识培训[EB/OL].https://lasa.xzdw.gov.cn/xwzx_359/ttxw/202308/t20230826_390385.html,2023-08-26/2023-9-16.
作者简介:
许捷,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藏大学文学院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西藏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