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国学视阈下中国元素在影视传播中的张力建构分析
2024-06-05谢雨婧
【摘要】将中国传统动画IP作为产品放在海外中国学视角下进行的辨析主要集中于传统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受限于海外当地的客户群体、客户心理以及传播渠道,本质上是一种以国外市场为导向的定制化、模型化的营销及运营。本文以美国本土制片但蕴含丰富中国元素的动漫《功夫熊猫》为例,研究传播学建构理论下中国元素在美国动漫中的应用,中西元素融合所构建出的“一动一静”的张力,以小见大,进而探讨国际上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性和鉴赏性。
【关键词】国际中国学;中国元素;张力;《功夫熊猫》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17-010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7.032
国际中国学不同于“汉学”,前者以国际上的汉语言学者为主体,研究其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鉴赏中国美学的过程与方法。后者起源于乾嘉学派,以儒学的理论与评述为核心,与宋明理学①相对,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的中期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正是与所谓的“汉学”内容一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学研究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汉学,更多融入了新时代新思想,体现出更大范畴的哲学意识。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涌现,中国学更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学习强国上的文化民俗普及专区、红色旅游文化区的VR实景体验、博物馆的3D全息投影。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的,是有历史意义的,同时也是与世界联系的。2008年,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出品了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动作喜剧电影,以蕴含的中国元素为亮点,将中式的“静”与美国的“动”结合,将中式的“背景渲染”与美国所崇尚的“英雄主义”相结合,更将他们对动物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与美国文化相类比,这种二元对立的关系体现出了动态平衡的张力。本研究以美国本土观众的心理感受为出发点,深度体会美国本土观众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和鉴赏,进而研究中国元素如何通过张力构建形成非线性传播。
一、中国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应用
所谓中国元素是指被大多数中国人,甚至是海外华人所认可的、凝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的元素。《功夫熊猫》作为一部美国出品的动漫,将中国国宝熊猫与功夫结合,既体现了中国形象,也彰显了中国特色。其中,形象的塑造与民俗的融入也为电影增色不少,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文化符号,比如:中国特有的餐具——筷子,不论是熊猫爸爸的头饰,还是最后熊猫阿宝用筷子夹包子,都利用得恰到好处。虎拳、鹤拳、蛇拳、太极拳、螳螂拳等武术招式也与其出招的动物形象相匹配。
(一)人物的形象塑造
1.国宝熊猫。在《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作为主人公,放弃了本该继承父亲面馆的命运,向往成为一个能拯救苍生的武林高手,可这对于向来好吃懒做的阿宝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师傅、朋友、乌龟大师的肯定和鼓励下,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他意识到自己原本的自然、无畏就是武学的最高境界。最后,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打败袭击村庄、报复师傅的反派,获得胜利,成为一代神龙大侠。熊猫阿宝作为主人公,本该是保持圆润可爱、憨态可掬、受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形象,并象征着和平意义的,而《功夫熊猫》中的熊猫阿宝却是一个通过练功改变自己的笨重外形,与邪恶势力相对抗的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已经超乎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熊猫的认知与理解,呈现出了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更是通过描述阿宝起初“好吃懒做”“得过且过”到最后苦练本领,发挥自身绝学,单枪匹马与黑暗势力斗争的情节,与观众产生共鸣,凸显“改变自身缺点,坚定自身信念,人人都能成为神龙大侠”的主题。
2.乌龟大师。在《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是一个技艺高超,睿智深沉的预言家,他可以预言谁是未来的神龙大侠,谁能承担拯救村庄的责任。乌龟大师在熊猫阿宝成为神龙大侠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他人都不看好阿宝并认为他不能改变自身的情况下,乌龟大师却坚信阿宝就是当之无愧的下一代神龙大侠,因为他看到了阿宝的善良乐观,坚毅不屈,不畏困难。他为阿宝指点迷津,为村子保驾护航,临终化为一道浩瀚的星光回归碧落,留下一地璀璨。乌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智慧、长寿的象征。龟背有龟纹,其龟纹中间代表天地人三才,其底部又有十二格,代表十二地支。《西游记》中唐僧師徒在渡过通天河时取经时,渡唐僧师徒过河的正是神龟,也是神龟给予了他们最后一劫。龟在古代誉为神物,有长生不老,大智若愚之意。这里的乌龟大师也正是秉承这一意象,以年老的智者形象出现,又以“羽化登仙”这样蕴意佛教文化的形式结束生命。
3.沈王爷。在《功夫熊猫》中,沈王爷是一个心思缜密、心狠手辣、却高贵典雅的孔雀。他年少便体弱不堪,父母对他病恹恹的样子也濒临绝望,从这一刻起,沈王爷便立下了“不能让人瞧不起,一定要强大”的誓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凤凰城的烟花不仅可以供人观赏,还可以制成强大的武器——火药,他为了自己的誓言不惜大开杀戒、挥金如土,他的父母担心他,于是请了羊仙姑来卜卦,卦象显示沈王爷如果一意孤行,最后将会被一个黑白勇士所彻底击败。不甘败退的沈王爷并未迷途知返,而是率领天狼卫队对熊猫一族赶尽杀绝。当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足以称霸天下而得意返宫时,迎来的不是父母骄傲的笑容,而是他们惊恐的双眼。在他被放逐凤凰城后,他将父母的抛弃化为一股恨意,更加肆意妄为,最终他杀回宫内,坐上宝座。好景不长,他得知世界上还有最后一只熊猫——阿宝,他决定将其击杀以破卦象,但他的命运与卦象所卜如出一辙,还是败于阿宝之手,死于他最得意的武器——火药,并化作烟花绽放高空。沈王爷这一人物形象非常复杂,其感情纠葛难以言说。从命运走势来说,他是一个不甘命运摆弄的可怜人,从性格来说,他并非善意之人,在父母放逐后他的性格愈发扭曲,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彰显自己的才干与能力,建造军队,称霸世界。以下是他和熊猫阿宝打斗时的对话片段:
沈王爷:我夺走你的爹娘,你的一切,让你伤痕累累。
熊猫阿宝:可是你要知道,伤疤会好。
沈王爷:不,你错了,是伤口会好。
熊猫阿宝:哦对,那伤疤嘞,会不见。
沈王爷:我不在乎伤疤会怎样。
熊猫阿宝:你必须要在乎,你必须要忘记过去所有的伤痛,因为那些并不重要,现在真正重要的是你想当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一段对话里,沈王爷不堪于命运的既定走势,却又将自己禁锢在过去的伤痛里,进一步揭示了他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在阿宝询问他想当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他所期望的“强”已经变成了无实际支撑的空壳。最终,他的命运就如同卦象一样,矛盾由卦起,魂魄归卦里,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宿命论,体现了命运的轮回感,首尾呼应。而悲剧的收场,邪意由烟花起,最终也散于烟花,一物双关,充满讽刺感。
(二)民俗的融入
在《功夫熊猫》这部动漫中,民俗也可谓是一大亮点,中国民俗给美国观众带来了新鲜感。鉴于美国是个多元化的移民国家,本土文化历史并不长久,所以异国文化接受度较高。这部影片的中国美食、中国戏曲、道家思想的融入无不吸引着海外的中国学学者。
1.中国美食的展现。在《功夫熊猫》里出现的中国美食众多,有:小笼包、豆腐(Doufu)、清汤面、担担面、火锅等,这些美食出现在电影里并不突兀,他们以动画背景为依托,比如:《功夫熊猫3》是以中国四川省的青城山为背景,因为成都正好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这也为《功夫熊猫3》的诞生提供了灵感。电影中的“熊猫村”取材于富有东方气韵的青城山脚下,宛如一幅山中有天,天外有山的水墨画,与《功夫熊猫》的“功夫”一词交相呼应。对应的地点改变,对应的情节也会发生转变,例如有一个情节是:阿宝不小心将辣椒撒到自己身上,辣到又蹦又跳。通过情节的自然引出,美食的融入也变得顺理成章。担担面、火锅、豆腐等中国传统美食的结合也为电影增添了浓重的中国风。不同的是,熊猫没有以竹子为食物打破了常规,其与食物的互动也为整个影片营造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气氛。
2.中国戏曲的结合。在《功夫熊猫》中,中国戏曲的运用更为情节渲染了气氛,突出了影片主题。《功夫熊猫》在背景铺设、打斗场面、参悟得道包括人物心境变化时都采用了或抒情、或鼓点密集、结构紧凑的中华传统音乐作为渲染。例如:电影开篇背景音乐《英雄》(Hero)以清幽脆响的笛声和宛转悠扬的琵琶声作为帷幕,缓缓拉开,乐曲以中国民乐五声调——宫、商、角、徽、羽为主调旋律,庄重悠长,营造了中国古典气氛。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熊猫阿宝与反派沈王爷作战时的背景音乐,此乐章沿用了上世纪70年代的迪斯科名曲《功夫》(Kung Fu Fighting),并继续以五声调式作为旋律主基调,加以西洋爵士乐,如同一幅油画般的泼墨图,辅以京剧鼓点、武打特效以及人声呼麦,结合视觉上功夫的一招一式,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随着拨奏的急促与声调的高昂,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伴着中国大鼓的一锤定音,这场对战已决胜负。打击乐的突然加入为整体情节决定了走势,再以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作为旋律后调,突出其“苦尽甘来”之感。除了背景铺设与打斗过程,其参悟得道时的“禅境”也是靠音乐来营造的。在影片中,阿宝在乌龟大师的教导下参悟出“武侠的最高境界是内心平静”这一情节,其选用的音乐——《圣象池》(Sacred Pool of Tears)同样契合情节主体,利用七弦琴、南胡、木琴、大提琴、黑管以及人声合唱营造出“天人合一”之感。
3.“道”家思想的渗透。道家思想的渗透无疑是美国动漫对于中国学的新尝试。在《功夫熊猫》中,道家思想所讲究的因果循环,不仅体现在了沈王爷想要破阴阳八卦而最后应卦象所示,死于所卜,还体现在熊猫阿宝起初不被看好,但最终仍遵循乌龟大师预言成为一代神龙大侠。兜兜转转,命运好像拐了个弯,每个人都企图摆脱命运束缚,但又冥冥之中走上了命运所安排的道路。在电影里,中国文化中权利距离②和长幼尊卑的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熊猫阿宝被乌龟大师预言为神龙大侠,众人不满,但却暗自遵从,这也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忠孝思想。在影片中,乌龟大师隐居在悬崖之巅,其离天之近,离地之远,仿佛置于天地混沌之处,远离尘世,超然于我,超然于世,超然于宇宙,万事万物无声无色无香无味无感无法,只归于虚静,如同庄子所言,“形如枯木,心如明镜,静听天籁”。而乌龟大师的仙逝也寓意着使命的完成,有的观众猜测,“乌龟大仙的仙逝是否是他泄露了太多天机,做了太多预言呢”,其实这一猜测也不无道理,道家思想的“天机不可泄露”在这里也隐喻了角色的结局。
二、建构理论下《功夫熊猫》中張力体现
在传播学理论中,杰西德里亚于1982年发表的《传播研究的建构主义路径》一文提出建构理论,他认为那些对于信息有感知能力的人,会采取修辞性的信息设计逻辑,生产个人中心信息,达到多重扩散性的信息波。这是指对于不同事物的理解,最先感知到的人会将其赋予自己的理解将信息进行加工,推动传播进程。《功夫熊猫》作为以中国元素为特色的美国动漫,所体现的文化是多元性的,面对的观众是多国别的,从建构理论视角看来,信息理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工的形式也是多姿多彩的,传播面更是广阔的。在这中美两国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中,他们呈现出了一种特别的交融感,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便是张力的体现。
(一)中国元素的“静”与美国动漫的“动”
《功夫熊猫》多数是以中国的山水景色、大好风光为开场,然后镜头拉近,继而描述剧情。在乌龟大师出现的大多场景里,流动的水、错落的山、高处的亭台、打坐、悟道无不彰显着中国文化的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静代表着禅意,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静”一词最早源于西周,《大克鼎》上有铭文曰,“冲上厥心,虚静于猷”,这指的就是摒弃内心杂念与世俗,追求本心的静谧与安稳,能够在浮沉的世界中自洽。道德经将“静”的概念升华至人的品质与价值,就像所言的“致虚极、守静笃”一样,认为人该做到涵养身心。美国文化则不同,多元的文化强调了每一种文化的动感与生命力,所以在影片中的熊猫阿宝是一个爱动爱笑、顽皮耍宝的形象。这样看来,一动一静的在《功夫熊猫》中形成对立,却又如此和谐,每一帧都能交融的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二)中国元素的“意境渲染”与美国动漫的“英雄主义”
在《功夫熊猫》中,以山水映衬禅意、以秋风萧瑟烘托悲剧走势的手法数见不鲜。在熊猫阿宝与沈王爷的对战中,背景从金碧辉煌的大殿转到波光粼粼的海面,最后伴随着夕阳,这场电光火石的战斗也决出了胜负,沈王爷最终随战船爆炸,化成一片烟花。这里的场景转换已经为沈王爷的悲剧打下了伏笔,最终的爆炸以视角与听觉的双重冲击,让观众不禁震撼,而随着即来的并不是激烈高昂的复仇,而是回归沈王爷的“初心”——烟花。此处的留白让人无限回味,这就是中国式“意境渲染”的妙处,这种渲染如同泼墨的油画,似说非说,婉婉道来,其中滋味,读者随之深深体会。而与其间接的表达形式相反的是,美国动漫所体现的直接性,这种直接性使人物极具个人主义形象,其人物品质、性格被刻画得非常完整,这也对应了熊猫阿宝只身一人对抗邪恶力量,拯救苍生这一情节,同时可以看出美国梦对于美国电影业的深远影响。
(三)动物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差异
在《功夫熊猫》里,各个角色都以动物的形象体现,这也为角色的走势进行了一定铺垫。鉴于中西方文化对于动物的象征意不同,影片里所指代的正义、邪恶也无法通过国别文化清楚地对应呈现出来。例如:乌龟大师秉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智者长寿的象征意,在影片里是一个得道、参道、悟道的大师形象。沈王爷这一角色的动物是孔雀,孔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贵族,是吉祥美丽的象征,而在西方神话中,孔雀却是自傲自大的象征,这种中西象征意的差异也顺应了不同国别观众的口味。再如,与熊猫阿宝并称五侠的动物原型——老虎、螳螂、猴子、蛇并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正派动物”,但却与自身发出的招式紧密相连。最后,阿宝立志成为的“神龙大侠”这一称号也同样借鉴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龙之意,代表着权利、智慧、祥瑞、和谐与生生不息。每个动物看似渺小,但却有着非比寻常的象征意,这种中西方文化的象征差异也使每个角色的形象更加鲜明,有内涵,有张力,一定程度拓宽了跨文化传播路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美国动漫《功夫熊猫》中国元素的张力建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部电影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本土观众,它的消费者定位是全球观众。影片中的中国元素很好地与美国本土文化结合,没有产生对立的矛盾,反而通过差异性的对比构成了张力,“一动一静”,给人以反差美感。鉴于此,我们得以了解到国际中国学的受众群体众多,传播方式异彩纷呈,我国动漫也应承担其文化输出的重任,积极融入中国元素,形成特色的中国符号,打造自己的中国电影品牌,实现成功的文化产业出口。
注释:
①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之道,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理学的实质仍是以儒家传统的纲常名教为基础,例如: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名分等级(尊卑有序、内外有别、华夷之辩等),内圣外王(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系列内容,但其研究更体现思辨化,注重探讨义理心性,对理、气、心、性等哲学范畴进行了思考,并借鉴佛教的宗教内容和修养形式,更注重内修。
②权利距离:权利距离是由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利分配不平等的一种文化尺度,用于描述一个国家的机构和组织(例如:家庭、学校、社区、工作场所等)中,弱势成员对于权利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权利距离在组织管理中一般与集权程度、领导与决策联系在一起。在一个高权力差距的组织中,下属常常依赖其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往往会采取集权式管理,自己决策,交由下属执行。而在低权利距离的組织中,领导与下属之间的等级不明显,下属可以广泛参与影响他们工作行为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郝胜,来思渊.解读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运用——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J].艺术评鉴,2019, (17):2.
[2]胡应燕.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功夫熊猫》[J].今古文创,2023,(35):84-86.
[3]Kong,H.H.A Study on the Modification of Characters Role and Desire in Series Animation:focusing on the case of Kung Fu Panda Series Animation[J].Cartoon and Animation Studies,2016,(43):77-102.
[4]金泽华.熊猫符号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3.
[5]雷月梅,马海良.结构主义文学批评与二项对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93-96.
[6]林琳.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解析好莱坞电影中国元素的演变[D].辽宁大学,2015.
[7]饶娜.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虚静之美”及应用“景域”的拓展[J].宜春学院学报,2023,45(03):96-101.
[8]王寸长,王天根.熊猫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对外传播,2023,(03):40-43.
[9]严绍璗.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反思[J].探索与争鸣,2007,(2):4.
[10]杨明.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J].文化产业,2022,(35):47-49.
[11]张璐.《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J].电影文学,2012,(1):68-69.
[12]张亚迪,周笑盈.从《功夫熊猫》到冰墩墩:符号学视角下中国文化解读[J].名家名作,2022,(23):85-87.
[13]张子晗.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的应用[J].中国文艺家,2022,(08):7-9.
[14]赵书浩,倪雨墨.从差异到认同建构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J].东南传播,2023,(04):92-96.
作者简介:
谢雨婧,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