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

2024-06-05宋杰

今古文创 2024年19期
关键词:阿尔都塞德意志意识形态

【摘要】阿尔都塞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理论围绕着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中心力量的概念展开。本文结合马克思早期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探讨和分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来源。该研究考察了意识形态的唯物主义基础、质询在主体形成中的作用、通过意识形态再现社会关系以及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重要性。阿尔都塞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特别是融入结构主义和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层面。深入剖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的理论来源与发展,有助于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助力。

【关键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9-006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9.021

阿尔都塞在20世纪中期对意识形态进行了重新解释,将其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他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维持统治的工具,而意识形态是一种通过国家机构传递的思想形式,用于巩固和合法化统治。阿尔都塞将意识形态看作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起到维护社会结构的功能。本文将阐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涵,并梳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逻辑关系,丰富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意蕴

阿尔都塞的意識形态理论主要体现在他对意识形态、国家和文化的关系的思考上。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于理解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密关系,强调了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性。

(一)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

阿尔都塞认为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机构,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国家通过教育、宣传、法律体系等机构来推动特定的意识形态,使其在社会中得以传播和强化。不仅仅是传播者,国家还扮演了意识形态的维护者角色。通过法律制度和其他社会机构,国家确保对特定的意识形态的遵守和维护,从而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意识形态在阿尔都塞的理论中起到了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通过在社会中灌输特定的观念、价值和信仰,国家能够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象体系而非科学理论,是一种无意识结构而非意识性认识,其本质特征是想象性和体验性的。[1]阿尔都塞关注了国家权力的符号性质,即国家如何通过象征、仪式和其他文化表达来传递意识形态。这些符号有助于强化国家的权威,同时通过文化的方式塑造社会成员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2]因此,在中世纪国家与宗教神学联系紧密。

(二)文化产业的角色

阿尔都塞认为文化产业,包括媒体、教育、艺术等,不仅仅是中立的传播者,而是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积极角色。它们被塑造成为服务于特定阶级和权力结构的工具。文化产业不仅传播意识形态,还在社会中生产和再生产它们。通过媒体的报道、教育体系的设计、艺术的呈现等方式,文化产业能够持续地强化和巩固特定的社会观念和价值。阿尔都塞认为文化产业的运作有助于服务于国家和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些机构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充当了一种工具,有助于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和维护社会秩序。阿尔都塞强调文化产业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产业不仅仅是反映社会现象的镜子,更是社会结构和阶级权力的反映,它们参与塑造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产业通过传播符号、象征和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音乐等,影响人们的观念、态度和价值观。这些符号性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建立、强化和传递特定的意识形态。

(三)意识形态的文化生产和再生产

阿尔都塞强调了教育系统在文化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关键作用。学校和教育机构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社会观念、价值观和信仰的灌输地。通过教育,社会成员接受并内化特定的意识形态。媒体在文化生产和再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闻、电影、电视等媒体形式通过呈现特定的信息和叙事方式,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同时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意识形态的文化生产和再生产涉及到符号、象征和文化产品的传播。这些符号可以是语言、图像、音乐等,它们通过媒体和其他文化机构传递,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阿尔都塞认为,通过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社会成员的观念和行为被塑造和影响。这对于维持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来源

阿尔都塞认定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时期向“科学”时期的所谓“认识论的断裂”的转变。[3]阿尔都塞首先确定马克思思想的断裂发生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称1840—1845年为马克思思想的青年时期,1845年为马克思思想的断裂期,1845—1857年为马克思思想的成长期,1857—1883年为马克思思想的成熟期。[4]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理论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批判、建构和超越。[5]阿尔都塞以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新的概念,并提供了更为发达的分析。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一门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和一门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而哲学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科学的”[6],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部分,重点关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强调社会结构和制度的演变。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试图通过研究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来理解社会的历史进程。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部分,基于辩证法,即对事物的矛盾、变化和发展的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以及这种对立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科学认识的回响和反思。这意味着哲学不仅是独立的思辨领域,还是对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反思,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解释科学发现的含义。阿尔都塞一观点凸显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和哲学的密切关系,强调了它们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作用,以达到对社会、历史和人类实践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阿尔都塞强调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决定性作用。他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这反映了对于理论在指导行动和实践中的重要性的强调。主张要理解并弄清楚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和新哲学的真实含义和革命意义。这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应用。开创性研究有助于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活力,并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阿尔都塞认为,这样的开创性研究对于确保实践有真实对象,使实践成为真正的理论实践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实践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强调了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适应性的重要性。阿尔都塞将唯物辩证法视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和规范理论实践。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强调事物的辩证发展、矛盾的存在和解决。唯物辩证法在确保理论实践正确性方面發挥关键作用。通过唯物辩证法,可以在从事理论实践之前确定必要的条件,确保实践不仅仅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而是建立在科学的、哲学的基础之上。唯物辩证法有助于确保实践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之上。这是因为唯物辩证法不仅关注于认识到社会矛盾的存在,还强调理论对于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阿尔都塞的观点表明,通过唯物辩证法,可以防止理论实践建立在虚假的或意识形态的对象之上。唯物辩证法有助于剖析事物的本质,避免理论实践受到狭隘的意识形态或错误的理论观念的干扰。

他同时又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虽然有待于制定,但是它却就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作为指导实践的方法论在实际上起着作用,他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受到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德国意识形态》中所概述的思想。在马克思看来,“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7]。马克思的工作为理解意识形态是社会和经济条件的产物提供了基础,阿尔都塞在自己的理论中借鉴了这一基础。马克思和阿尔都塞都有一个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方法。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及其如何塑造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阿尔都塞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唯物主义观点,强调意识形态是如何嵌入社会制度并通过实践和话语运作的。马克思和阿尔都塞都对伪意识概念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表明主导意识形态塑造了个人的感知,掩盖了他们对自身剥削的意识。阿尔都塞对这一批评进行了扩展,重点关注意识形态如何在现有的权力关系中定位个人,并再现他们的从属关系。阿尔都塞引入了质询的概念,但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人际交往是指个体被意识形态体系所推崇为主体的过程。虽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直接找到质询的概念,但质询的概念可以被视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在塑造主体性中的作用的理解的延伸。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融合了结构主义思想,而这些思想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没有明确出现。阿尔都塞分析了意识形态是如何嵌入社会结构并通过表征和意义系统运作的。这种结构主义的影响为理解意识形态及其与权力的关系增加了一层新的分析。

虽然阿尔都塞的理论建立在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但也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理论有所不同。阿尔都塞引入了新的概念,并扩展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再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关系分析。虽然阿尔都塞的理论可以被视为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延伸和重新解释,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它不是对马克思原始思想的直接复制或认可。

三、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评价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阿尔都塞强调了意识形态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通过意识形态来维持统治,这对于理解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变化至关重要。这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国家和超结构的思考提供了新的途径。关注了文化产业如何服务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需求。他的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文化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影响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观。尔都塞强调国家和权力是通过意识形态来稳固统治的。他将意识形态视为权力运行的重要工具,这一观点丰富了对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理解,使其更加复杂和深刻。阿尔都塞认为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域,而不仅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这使他对文化的理解更为细致入微,有助于解释在文化层面上的社会动态,与传统的唯物史观相比,更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二)忽视主体能动性

阿尔都塞的理论被认为带有结构主义的特征,即对结构和体系的过度关注,相对忽视了个体的能动性。结构主义倾向于看待社会现象为一系列固定的结构和规则,而不充分强调个体在这些结构中的积极作用。阿尔都塞在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同时,相对较少突出个体对于意识形态的塑造和改变的能动性。这被一些批评者视为将个体看作是被动接受意识形态的对象,而忽略了他们在塑造、解释和反抗意识形态中的积极作用。阿尔都塞的理论被指责为过度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和观念的决定性,而较少考虑个体的反抗、创新和变革的可能性。这在一些批评中被视为对社会变迁和变革机制的过度简化。这些批评并不否定阿尔都塞理论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文化生产的重要性,但强调在理论框架中更全面地考虑主体能动性和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在后续研究中,其他学者可能通过强调主体能动性来进一步发展和修正阿尔都塞的观点,以更好地解释当代社会的动态。

(三)忽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尤其是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形式,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演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阿尔都塞的理论相对较少突出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更侧重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阿尔都塞的理论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强调结构和体系对于社会现象的塑造。这可能导致对经济基础的不足关注,而过度关注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阿尔都塞的理论相对较少关注阶级分析,而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关系对于社会的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塑造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对阶级分析的弱化可能导致对社会不平等和权力关系的不充分理解。阿尔都塞的理论相对较少关注经济基础的变革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他的理论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解释力。尽管阿尔都塞的理论在一些方面被批评为忽视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但他的工作仍然为对文化、意识形态和权力的深刻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批评不是要否定其贡献,而是指出其理论的一些局限性。在后续研究中,一些学者可能通过更全面地考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修正或扩展阿尔都塞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欧阳谦.文化的辩证法——关于“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04):47-5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28.

[3]王雨辰.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J].湖北社会科学,1996,(09):38-39.

[4]王雨辰.论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J].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02):267-284.

[5]付曦.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中的批判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7.

[6]王雨辰.科学·意识形态·哲学——阿尔都塞唯科学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论题述评[J].江汉论坛,1996,(09):

65-68.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

作者简介:

宋杰,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阿尔都塞德意志意识形态
论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来源
“走出阿尔都塞”还是“回到阿尔都塞”:学术史效应和思想史研究的辩证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阿尔都塞接受“毛主义”概说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十大亮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