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索*

2024-06-04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4年14期
关键词:生命评价课程

张 跃 王 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个体生命的延续发展既依靠根植于自我意识和价值追求的精神意义,也离不开人类所需的社会属性,即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然而,个体应该树立怎样的生命价值观念?个人应如何处理与周边环境的多元关系?消解此类生命困惑需要教育的早期引导。正如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所言:“教育的本质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生命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下面,是笔者基于以课程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并结合案例阐述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以课程形式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2023年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对全国3万多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且青少年群体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研究表明,抑郁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学业表现、与同龄人及家人的关系[2]。与此同时,青少年校园欺凌与抑郁的相关关系在过往研究中也已得到广泛证实[3],由此引发的社会悲剧较多。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的韧性,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渐凸显。

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消解生命困惑,树立生命价值意义的教育。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针对社会中日渐凸显的青少年自杀、自残等行为,生命教育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4]。在我国,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这是国家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生命教育[5]。2021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建议各地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等育人环节认真贯彻落实生命教育[6]。至此,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学生发展而言,生命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了解自然生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树立正确对待自然万物的态度,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观念,通过认识个体生命的出生与成长过程,认清人类生命的唯一性与珍贵性,懂得热爱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立志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另一方面,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关系和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促成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进而热爱祖国、为国担当,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课程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对民族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设计

如图1所示,笔者设计的生命教育主题课程,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为支持,通过探寻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和感悟生命四个主题的课程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形成爱自然、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意识。它注重引导学生在科技场馆和社会环境中经历参观实践、自主研究、合作讨论和展示评价等学习环节,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使学生实现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图1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支持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为支持。学科课程主要以生物、地理、物理、道德与法治等学科内容为依托(如图2所示),通过跨学科课程设计理念进行整合,由学科组教师负责学案设计,使课程更贴合教学实际,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活动课程依托班会课、校园传统活动和特色活动展开,由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统一策划、设计内容。实践课程依托课后服务、社会实践课等形式,为学生“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图2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学科内容

(二)课程目标

人的生命处于复杂系统中,分别形成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是生命的自然长度,反映的是生命的自然事实,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社会生命是生命的社会宽度,反映的是生命的社会事实,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生命的精神高度,反映的是生命的意识和价值追求,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7]。生命教育注重以生命为基点,唤醒和培养学生建立生命意识,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自然,通过课程和活动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追求生命价值,让学生学会爱他人、爱社会,在人、自然与社会中培养生命情感。这也是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目标。

(三)课程内容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依托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维度,通过探寻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和感悟生命四个小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科技场馆里追溯物种起源、探寻生命奥秘,在公共安全馆中学习自救知识、学会敬畏生命,走进父母工作单位体验父母的辛劳、学会感恩生命,同时将这些所见所闻凝聚于笔尖,并以诗歌形式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1.探寻生命之秘,提升生命认知

生命教育要从对生命的认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生命起源、生命成长、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生命信仰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了解。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探寻生命”主题活动以北京天文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三处场馆为实践场所,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展览,观看《宇宙大爆炸》《奇妙的星空》《奔向月球》等科普影片认识宇宙,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理解早期生命的诞生过程,通过参观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以及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认识古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演化过程。同时,通过在植物园中的实践探索,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与特点,从而从天文、历史、生物、地理等视域认识生命的奥秘,提升生命认知。

2.敬畏生命之本,理解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的重点之一是要让学生认识生命价值,懂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敬畏生命”主题活动意在告诉学生,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从而激发其对生命的热爱,形成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如以北京公共安全馆为实践场所的“敬畏生命”主题设计,以直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安全隐患的基本常态,应对不同情况、不同环境的自护常识和预防灾害发生的方法,并以模拟仿真技术让学生亲身感受各项灾害的动态场景,了解其危害。这样的实践体验,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与施救技能,理解生命的价值。

3.感恩生命之源,丰富生命体验

教育是面向人的活动,通过互动实践与个体生命产生密切联系。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教育的源头,也是教育目的。以主题班会和工作日体验为主要形式的“感恩生命”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父母的工作单位,深入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发现父母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从而认识到父母的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进而更好地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和对子女无私的奉献,并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与父母相处的暖心故事,以他者视角重新认识与父母的关系,进而更好地理解父母关爱自己的方式。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而且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

4.感悟生命之旅,注重生命陶冶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陶冶生命成长,成就幸福人生。“感悟生命”主题活动让学生以“诗”的形式总结学习经历,在思考、沉淀的过程中认识自我生命的唯一性与多元性,学会感恩父母、珍惜现在、笑对未来,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旅途更加精彩。

(四)学习方式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的突出优势,在于学习地点和课程资源的开放性与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首先,学生走进场馆进行参观实践学习,通过观看展品、讲解展品、互动体验等学习方式,增强感性认知。然后,基于学习手册,在场馆中进行自主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理性思考,实现自主学习。随后基于个人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在场馆中进行交流讨论与成果展示,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思维能力。

(五)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突出自我的学习感受以及知识能力的提升。同伴评价的重点在于相互学习,在学习中促进成长。家长评价一方面是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善亲子关系。教师评价意在课程内容落实与学生能力的增长,教师通过多维度、多角度评价,最终诊断和反馈学生实际能力的增长。

三、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分准备、学习和评估三个阶段实施(实施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准备阶段:充分调研,分工明确

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制订课程目标,基于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方案,并在课程方案确定的过程中细化课程目标,规划子主题,依据不同的子主题确定课程内容、学习形式、学习评价标准。然后,基于明确的课程目标与方案,调研所在区域可供利用的场馆,包括调研场所能容纳的人数、核心的学习内容、可供使用的场馆课程资源与讲解资源等。最后,整合课程方案与调研结果,分主题、分学科和分活动设计学案,从而形成学习手册(研学手册)。

(二)学习阶段:注重实践,落实到位

在课程的学习阶段,教师首先需要提前联系场所,确定参观时间、方式、门票等具体事宜。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学习。在实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学习手册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参观体验、研究探索、交流讨论等学习环节,并最终在活动场域完成学习手册。

(三)评估阶段:形式多样,优化提升

在课程的评估阶段,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即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有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他者评价三种方式:自我评价,即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自评;同伴互评,即在小组内由组员就其他同伴在成果生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完成打分;他者评价,一方面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手册完成情况和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指家长根据学生课后的表现完成评价。其次是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评价(即学生评价),它通过问卷星/线上调研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再次是课程评价,即对课程设计和实施者进行评价。最后是总结反思,即教师基于上述评价进行总结反思,并修改与完善学习手册。

总之,生命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加强生命教育既是营造健康教育环境和教育生态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钻研的重要课题。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身体力行走进各种科技场馆,自主探寻生命的起源,并通过深度的实践体验感受生命可贵,继而学会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同时理解、感谢自己的父母,感恩父母赐予的生命,最终凝聚成对人生的思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实践、有体验、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需学会珍爱生命、积极生活,从而成就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生命评价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