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小学生情绪困扰的干预实践

2024-06-04赵静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6期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

赵静静

摘要: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认知来影响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教师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理念、方法和技术,针对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困扰及情绪调节不良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心理辅导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情绪困扰;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6-0049-03

小学生存在情绪困扰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表现出情绪的认知和发展能力低下、情绪调控能力弱、缺乏情绪调节方法和策略等特征,出现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甚至狂躁、行为过激的情绪“失控”状态。

针对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情绪困扰及情绪调节不良等现状进行观察分析,我尝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认知行为疗法,指通过改变认知或认知过程的方式,来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的一类心理辅导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个体的情绪及行為反应是由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决定的,而不是事件本身。

通过帮助来访者纠正不合理信念,调控情绪反应程度,辅以有效的行为训练,能使来访者获取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可用来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多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焦虑和情绪及行为障碍。国外研究者已开发出一系列结构化、系统化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运用行为认知疗法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从认知矫正和行为治疗两个方面将小学生情绪困扰的心理辅导实践进行总结。

一、情绪认知和信念矫正

(一)认知基本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一般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惊奇六种基本情绪。小学生普遍对基本情绪缺乏感知和表达意识,不会用语言描述情绪,不了解情绪表达规则。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象化方式帮助学生再现生活场景,使其从情绪状态和行为应对,觉察并识别出自己的基本情绪。

辅导片段如下:

师:“今天,同桌将你最喜欢的漫画书撕坏了,你当时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打他!”

师:“是什么感受让你有打他的想法,你很生气吗?”

学生点头。

师:“生气在你心里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给老师描述一下?”

生:“像个大石头。”

师:“能具体说说这个大石头吗,什么形状?在什么位置?你想对它做什么?”

生:“它在我肚子里,黑黑的很重,我要把它炸掉!”

师:“是的,它就是生气情绪,当再感受到它出现时,你要知道你生气了!”

还可以进行“你演我猜”的情绪游戏,阅读情绪管理绘本《我的感觉》系列和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训练学生识别他人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觉察和丰富情绪认知,建立情绪与行为状态的联结,培养感知和表达情绪的意识与能力。

(二)修正不合理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情绪反应并非源于事件本身,认知信念才是决定情绪反应的直接因素。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技术是改变对事件及情景的不合理认知,从而改变来访者的情绪反应。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小学生情绪“失控”的不合理信念有以下三种典型特征。

1.要求绝对化:指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件事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我的分数应该比他高才对”“我必须考100分”。

2.过分概括化: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如“他的书不借我看,他就是我的仇人”。

3.糟糕极致化:指过分悲观地将事件的影响无限放大,感觉可怕至极。如“忘记带英语作业本,今天肯定要挨骂,我要完蛋啦!”

先帮助学生认识不合理信念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情绪的责任人。再进行具体情景探讨,用“澄清”的手段认识到信念的不合理性,通过教导的方式矫正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知重建,并不断鼓励和提醒,以完成和引发长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二、适应性行为训练和巩固

(一)结构量化行为分析

结合实际对情绪困扰的场景进行结构量化分析,以愤怒情绪为例,指导来访者描述各种愤怒等级的事件经历。在感受情绪强度变化的前提下,提供情绪调节方案,为消极事件寻求合理的行为计划,如表1。情绪结构量化行为分析有助于分散对事件与消极情绪的关注,转向对情景和反应有效性的判断,以及寻求合理的行为应对策略。

(二)“心锚”

某些事物能激发产生特定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称之为心锚。心锚作为一种情绪干扰策略,通过建立情绪和事物之间的联结,来达到调控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比如选择某些词语作为自己的冷静词或力量词,在放松状态下反复陈述线索词,使放松状态与线索词之间建立联结,成为心锚。心锚的运用有助于及时中断对消极信息的关注,快速恢复平静状态来应对情景事件。此项策略的实施需要家长协助孩子做练习并持续跟进。

(三)故事创编

呈现环境线索及问题场景,提供解决问题的情绪调节和行为策略,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并进行陈述,体验积极情绪状态,巩固认知和行为模式。

故事创编摘录:

我喜欢下课和同学玩,同学的奥特曼卡片特别多,我也想要,但妈妈说要考100分才行,我想借他的卡玩一会,他不同意,我就会很生气。这时我可以深吸一口气,并且离开一会儿,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其实我可以做很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把应对策略的学习融入社交环境中,能创设具体形象的场景,注重体验感和自我视角的创建,能增强学生的情景应对能力。

(四)放松训练

结合特定情景选择一些放松練习和情绪调控策略,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比如以下的方法。

呼吸平静法:尽可能长而慢地呼吸;

注意力转移法:抬头看天空或看远处的操场,想想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情感宣泄法:通过画画、去操场玩耍或者告诉老师和父母等方式缓解和释放情绪。

选择偏爱的两到三种方式开展长期训练,直到能够熟练运用,培养放松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情景。

三、反思与总结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要基于个体发展性的考量

研究表明,因儿童认知、情绪和社交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效果上有显著差异。在工作实践中,应结合儿童发展理论和测量工具,评估小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水平,关注其最近发展区,以此为依据选取和调整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和方法。比如:语言认知发展较好的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借助阅读情绪绘本的方法来体验认知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教导和建议的方式来矫正不合理信念,由于认知能力发展阶段性的限制,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新认知的思维逻辑,当外在环境出现其他情景时,原有不合理信念可能会重新出现。这时辅导者应尽量让来访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思考、感受并采取行动。同时需要参与者保持耐心和信心,坚持认知矫正与行为训练相结合,进行持续长期的训练来巩固新的认知信念。

(二)认知行为疗法需重视外在环境的关联

小学生的情绪困扰,除了个体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外,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外在压力源也是造成情绪困扰的重要因素。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尚不够成熟,存在情绪认知能力弱,不能主动寻求帮助的特点。

老师及家长作为外在因素,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和识别情绪问题。学习情绪相关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完成行为训练,建立积极、支持的外在环境,促进其心理状态的改善。老师在关注和帮助个体的同时,要开展情绪相关心理知识的班会和宣传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情绪调控策略的指导。重视外在环境的关联和辅助作用,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助力孩子拥有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以应对压力、适应环境和形成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莱德利.认知行为疗法[M].李毅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西盖蒂.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M].王建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3]罗峥.学生情绪调节与辅导[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8.

[4]郑日昌,傅纳.心理辅导与治疗[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8.

[5]郑日昌,吴九君.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8.

[6]蔡素文.从改变解释到转变行为[J].江苏教育,2023(30):73-74.

[7]盛静恩.认知行为疗法对边缘型人格特质小学生的干预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7):41-45.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
父亲缺位对学前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行为矫正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策略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负性情绪干预研究探讨
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