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析
2024-06-04刘秀青
刘秀青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知识的积累,还在于塑造其健全的人格素养。在这一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的核心阵地,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该课程旨在通过其丰富的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综合素养,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文章将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以人为本;德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智由稚嫩向成熟过渡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在这一关键时期,学生易受外界影响,若受不良风气的熏染,将可能产生不良的教育后果。为了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使学生成为有素质、有修养的人,教师可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纠正学生错误的法治认知。
一、改善学生学习态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而言,或许显得相对轻松,这往往源于部分学生未能以主课的态度来严肃对待。这种心态导致课堂纪律散漫,学生学习效果欠佳。然而,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缺乏基本的课堂认真态度,德育的深入开展便无从谈起。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以改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从而促进德育的实施。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环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人类生命起源的科普影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深刻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珍贵,从而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热情。
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积极营造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位置。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个人感受和故事,引导学生就特定章节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思考。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感染整个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最后,教师应把握好课程节奏,制订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定,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尊重课堂,承担起作为学习者的责任。同时,面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学生的课堂态度,帮助学生以更加愉快和投入的心态参与课堂学习。
二、制订规章制度,助力品德培养
初中生尚处于思想发育阶段,诸多方面需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学习行为,助力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建立班级管理的责任体系,使德育自然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德育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教师都持积极认真的态度,而且教师还能依据班级氛围制订针对性的管理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守纪精神。为了实现德育的无痕融入,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实施班级管理制度。
一方面,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教师可以实施课堂纪律积分制度。具体而言,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在课堂内积极参与,并通过提问加分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表彰,以此鼓励学生在未来的课堂上继续保持良好表现。另一方面,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为规范课堂纪律,教师可采取学生自我管理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学号顺序轮换道德与法治课代表,让学生负责维护课堂秩序、记录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并予以加分,同时关注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醒。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直接地参与课堂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的习惯。实施这一有趣且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目的。
三、联系实际生活,创建生活场景
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学习兴趣。为了纠正这类学生对该学科的消极态度,教师应当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激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从而促进德育的实施。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避免过于依赖课本内容,减少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感,更多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场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那些温馨的友情时刻,如休闲时与挚友共进晚餐、嬉戏玩耍、倾心交谈;在遭遇困境时,向朋友倾诉以寻求慰藉;在欢乐的时刻,与朋友分享喜悦等。这些生活场景都体现了友谊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友情经历,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友谊的美好与纯粹。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友谊的内涵,体验友谊所带来的积极反馈,从而教育学生珍视和呵护友谊。
此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課文内容,穿插分享合适的实际故事以引发学生的讨论。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一课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各位教师的互动经历,以及那些令学生感受教师温暖的时刻。针对这些分享,教师应适时进行德育引导,使学生更加尊敬师长。通过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使知识点更加通俗易懂,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围绕课本提问,增强课堂互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去教授,运用真挚的情感去阐述课程内容。为提升教育质量,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跳出传统课本教学的框架,将教育成效置于首位。为此,教师要注重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问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师生互动,营造趣味横生的学习氛围。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单元主题中提到的社会规则具体指的是什么?又有哪些规则是我们需要遵守的?”然后,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合作解答这些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加强德育。
另外,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通过逐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在哪个瞬间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又有哪些实际体验让你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逐渐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从主题的本质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逐步推进德育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明白德育道理,养成良好的素质修养。同時,问题的引导也可以使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加清晰,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和法律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德育形式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工具日益丰富多样,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巧妙地融入多媒体应用,通过结合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多种元素,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德育。相较于传统的口头讲述方式,现代信息化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制作课件、播放视频,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阐述所要教授的内容。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以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利益》一课为例,为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应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并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历史类科普视频,让学生领略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感受繁荣朝代的昌盛以及全盛时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富强与创新》一课中,同样可以运用视频形式展示中国革命与创新的历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或感人至深的小人物故事,以引导学生探索品质内涵并加强德育。在九年级上册的《文明与家园》一课中,教育应聚焦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教师可以使用课件辅助教学,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传统文物青花瓷的工艺技术、多样的汉服样式、传统有力的书法作品以及传统地方戏曲的播放与鉴赏等。通过欣赏这些精美的传统文化,学生将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内容更加高效且直观。这将为后续德育的深化奠定坚实基础,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有序。
六、开展课内外活动,丰富德育内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学生优秀品质、塑造法治思维、确立正确道德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德育的目标高度契合。为确保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与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知识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同时,教师应巧妙运用互动游戏等教学手段,使德育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一课时,教师可以策划组内游戏,以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和内部的协作,从而培养学生间的友谊。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站纸块游戏,要求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必须站在纸块上。每当小组成功一次,纸块便对折一次,最终,占据最小对折纸块的小组将被视为胜利者。这类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不仅紧扣单元主题,还丰富了小组的团队协作经验,使学生深刻体验友谊的美好,并在欢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在课堂讨论环节,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亲情之爱》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所了解的关于亲情的故事,并鼓励学生上台进行分享。通过故事分享,学生可以学习德育的相关内容。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汇报,以强化学生的德育认识。
此外,结合当地资源开展校外活动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例如,通过让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让学生感受助人为乐的德育效果。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年将士们的抗战不易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参与节水节电知识竞赛,则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总之,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从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德育的投入度,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德育,实现高效的德育目标。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石。在追求学业成就的同时,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助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通过整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师长、珍视亲友、恪守规则。教师应坚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结合创新多样的学习策略,深入实施德育,以期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姜学兰.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 天津教育,2024(01):117-119.
[2]马远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2):163-165.
[3]沙海红. 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新策略[J]. 教育艺术,2022(03):62.
[4]冯富仁. 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 考试周刊,2021(30):143-144.
(责任编辑: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