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中作曲理论课程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2024-06-03蒋龙
蒋龙
[摘 要] 混合教学中作曲理论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设计模式,通过综合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结合技术资源整合优势,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创造性任务和个性化指导等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作能力。作曲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设计的实施策略和建议,包括教师培训与支持、技术设备与资源的整合、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这些策略旨在为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指导,促进混合教学在作曲理论课程中的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 混合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交互设计;作曲理论课程
[中图分类号] J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4)05-0029-03
一、混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
混合教学是指结合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支持。
构建主体性学习环境理论:混合教学的基础是构建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环境,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这一理论倡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来建构知识。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思考,促进其“独立地使用自己的理性”[1]。
教育科技的进步:混合教学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教育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工具和资源的能力极大增强,为混合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理论与实践结合:混合教学的发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结果。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实证研究和反思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混合教学的原则和最佳实践模式。
教育改革的需求:混合教学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需求密切相关。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混合教学通过引入在线学习和教育技术,能够扩展学习资源、提升学习效果,并适应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教学研究的推动:混合教学的理论基础还受到教学研究的推动。教育学者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和有效性评估,为混合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混合教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早期实践阶段、技术整合阶段、研究与实践推动阶段以及创新与个性化阶段。这一历程标志着混合教学从简单的在线教学到整合化的教学模式的演变,以及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早期实践阶段:混合教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当时,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育界开始尝试将在线学习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相结合,以提供更灵活和丰富的学习体验。这一阶段的混合教学主要以简单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基础的教学资源为基础。
技术整合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混合教学进入了技术整合阶段。教育机构开始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工具和学习管理系统,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无缝整合。“同一个手段对不同对象和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2]。这一阶段的混合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在线交互和学习数据的分析利用。
研究与实践推动阶段:近年来,混合教学进入了研究与实践推动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机构和学校开始开展混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最佳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同时,混合教学的实践经验也不断积累,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创新与个性化阶段:当前,混合教学进入了创新与个性化的阶段。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个性化学习等技术的发展,混合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体验。教育机构致力于开发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
二、师范类院校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挑战
作曲理论类课程是音乐学(师范)专业开设的课程,其中必修和选修课均有。作曲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一直是音乐学(师范)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被设置在音乐专业的大二或大三阶段,这是因为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作曲理论知识。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将要面对教育实习和教学工作的阶段,学习作曲理论对于提高教学能力和创作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在作曲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一般包括作曲技法、作曲语言、作品史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作曲技法是指作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包括旋律写作、和声编配、节奏律动创编等;作曲语言则是指不同作曲风格和音乐形式所需要掌握的音乐语言,包括调性、调式、调性处理、和声法等;作品史则是指音乐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曲家和作品的介绍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发展的历程和不同作曲风格的特点。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曲理论类课程一般会设置作业和课堂演示等环节。作曲作业是指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一定风格或主题的音乐作品,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作曲能力和创作能力;课堂演示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作品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同学的作品。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需要注重实践和实际操作,同时也需要结合作曲史和音乐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作曲理论和创作音乐,同时也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中的作曲理论类课程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作业批改问题,作曲理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详细批改,而目前音乐学(师范)专业,每个班平均在四十人以上,且每个年级多个班,总人数超过一百人,作业批改的详细情况会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学方式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创造力,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实际操作。“一切教育的终点都应该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解放,即学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他不再需要老师就可以自己作出思考和判断”[3]。
三、混合模式一体化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线上线下混合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作曲理论类课程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每种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直接改变和改善经验的质量[4]”。在本文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特点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是一种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设备上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着力点[5]。
2.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作曲理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线上教学主要包括网络课程、在线讨论、网上作业和在线考试等。在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同时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线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网上作业和在线考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方便地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在教育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6]。
线下教学主要包括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和实践教学等。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混合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要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确保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学习到相同的知识和技能。要积极开展在线讨论和互动,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网络获取学习材料,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作曲理论类课程教学中也开始逐渐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在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机会,比如集体创作、集体演出等。在线上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闲时间里学习课程内容,并可以在网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而且可以重复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教师可以将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在线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是一种有效的作曲理论类课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之间灵活转换,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Online Plus Offline Blending Teaching Pattern, OPOBTP)是基本教学范式,它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新型关系[7]。
(二)作曲理论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交互模式
高等师范院校中作曲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中,交互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作曲理论的教学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性,提高教学效果。
交互式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线上教学本质作为教与学时空分离的学习形态,有效交互是促进其教与学再度整合”[8]。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作曲理论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作品,演示作曲技巧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模式中的乐谱实时反馈技术,是一种应用在作曲理论类课程中的交互模式,它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该技术通常是通过一些作曲软件或在线平台来实现的,学生们可以在其中进行作曲和创作,并且能够实时获得乐谱反馈,即可视化的乐谱图形,以便于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乐谱实时反馈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作曲技巧和创作方法,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交互式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作曲理论的教学需要强调实践操作,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曲技巧和理论知识。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技巧和理论知识,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交互式教学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作曲理论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交互式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收益。
结 语
高等师范院校中作曲理论类课程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一体化教学具有许多优势。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学习,使学习更加灵活。同时,通过技术资源整合优势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基于在线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的“新常态”[9]。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高等师范院校中作曲理论类课程教学中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正梅.德国教育学概观:从启蒙运动到当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7.
[2] 沃夫冈·布雷钦卡.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引论[M].彭正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3] 彭正梅,顾娟.德国当代普通教育学:人物、基本概念和比较——与本纳教授的对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4):33-41.
[4] 彭正梅等.异域察论:德国和美国教育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4.
[5] 杨晓宏,郑新,田春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的内涵、建设目标与建设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09):104-111.
[6] 王燕,安建業,艾尼·阿布都热依木.后疫情时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383(07):142-144.
[7] 张策,徐晓飞,张龙等.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8,333(05):37-41.
[8] 鲍威,陈得春,王婧.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学习范式和教学成效的研究——基于线上线下高校学生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1,413(06):7-14.
[9] 韩筠.在线课程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创新[J].教育研究,2020,41(08):22-26.
(责任编辑:刘露心)
[收稿日期] 2023-11-02
[基金项目] 岭南师范学院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教育类70号)。
[作者简介] 蒋 龙(1988— ),男,博士,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湛江 5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