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美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4-06-03焦文洁

流行色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

焦文洁

摘 要: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状态和健全人格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色彩作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环境要素,它通过对视觉的刺激,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绪和情感。因此,色彩对青少年的心理作用在美育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可以利用色彩来弥补青少年性格上的缺陷,促进其个性良性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色彩美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应用,以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色彩美育;青少年;心理健康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days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the primary task of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healthy mental state and sound personality of teenagers. As an inseparable environmental element in life, color affects peoples psychology, mood and emotion through visual stimulation. Therefore,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color on teenagers is a factor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aesthetic education. We can use color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eenagers character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ir person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lor aesthetic education on teenagers mental healt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artistic atmosphere for teenagers and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Keywords: Color aesthetic education;teenagers;mental health

科研項目:本文系西安石油大学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研究——以西安石油大学为例”(项目编号:XJYB202202)研究成果。

0 引言

利用色彩开展美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青少年大多是学生,这一时期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其心理异常问题日益突出,情绪、心理问题成为最严重的健康困扰,需进行有效干预与及时调整。随着美育课程的发展,色彩也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式介入美育教学,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之一,在培养和矫正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研究色彩美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色彩美育

色彩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色彩开展审美教育,是一种以色彩艺术为主要手段,运用对色彩的欣赏、理解和创作,促进个体审美情趣、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形式。它强调色彩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利用色彩的魅力和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内心体验,增强心理素质。

1.1 色彩和美育的关系

色彩教育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在美育中,色彩的地位尤为重要,它不仅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1]。首先,色彩在视觉艺术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是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的灵魂所在。色彩的运用能使艺术作品更生动、形象,引导人们产生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其次,色彩不仅仅是一种感官刺激,还是情感、心理和文化的表达形式,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从而丰富美育活动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美育实践中,色彩的运用不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还是情感交流的媒介,有助于促进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知。此外,色彩还具有直接影响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功能,适当运用色彩能够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色彩与美育密不可分,色彩美育旨在利用色彩开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审美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1.2 色彩的一般作用

1.2.1 艺术表现

色彩在艺术创作中占据关键地位,它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和创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从而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艺术作品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的运用,好看的色彩不仅具有美化和装饰作用,让人们产生共鸣和吸引力,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常常将色彩视为表达自我和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运用色彩来丰富和深化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同时拥有观赏价值和感染力。

1.2.2 影响情绪

色彩对人的情绪和行为能产生直接影响,多种色彩试验证明:人处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此外,颜色还能调节情绪,例如,当情绪低落时,看看蓝色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大海,从而缓解压抑的情绪,长时间使用电脑后,看看绿色能减轻眼睛疲劳,看到粉色可能会激发人内心的保护欲,而黄色则让人感到安全和稳定,白色让人感到清爽干净,橙色给人活力和阳光的感觉。再比如,在小房子装修时,要利用色彩差来增大空间,用颜色深浅对比来作画,淡色调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而深色调则显得厚重且沉稳。

1.2.3 传达信息

色彩是一种强大的信息传达工具,它能通过视觉效果直观地传达信息。不同颜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往往会被赋予不同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当代社会,颜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特殊且重要的角色。最常见的例子是道路交通中的红绿灯,其中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起着不同作用,而白色的斑马线表示放心、安全,黄色则具有警示作用,因此路边的警示牌通常是黄色的。此外,蓝色给人一种冷静理性的感觉,具有镇静作用,许多国家的警察、空军、海军的制服也是蓝色的。还有,橙色是一种非常醒目的颜色,例如海上救生衣和环卫工人的制服通常都是橙色的。

2 色彩美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1 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色彩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美育形式,通过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会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有培养性地感知美,表达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学生在欣赏色彩的同时,使自身所拥有的对美的天赋得到启迪与开发,对美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这些都会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健康向上的艺术理念产生认同感,进而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同时,利用色彩开展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开展色彩美育时,学生会观察大量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蕴含着艺术家的丰富情感,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也能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境,从而引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学生在与色彩艺术的接触中感受色彩的力量,在审美中完成充分地的探索和学习,学会分辨善恶、美丑,培养向善向美的纯净心灵[2]。

2.2 提高心理素质,建立乐观心态

色彩美育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利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这个过程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应对创作中的困难和情绪波动。同时,在与色彩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绪和能量,也就增强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信心。

通过欣赏和创作色彩审美对象,实现对学生善于感觉、理解、捕捉美的能力的培养,从而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心态,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欣赏色彩,认识真、善、美的标准,捕捉艺术作品的魅力等,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心胸开阔的性格,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稳定的情绪等。这些优秀心理素质的提高,还会反过来推动色彩美育水平的提高。

2.3 丰富精神世界,缓解学习压力

开展色彩美育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能自由且开放地表达个人情感和个人想法,用创作和欣赏色彩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自由、开放的氛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色彩美育活动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下,学生往往会面临各种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而参与色彩美育活动可让学生暂时抛开学业压力,放松心情,沉浸在色彩的世界中,从而减轻学习压力给心理上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个年龄纪段的学生往往很难对教师和父母敞开心扉,而创造色彩的过程正是传达学生观念、情感的过程,很多不愿诉说的情感都能融入作品中,让他们的不良情绪有地方宣泄,进而避免抑郁等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在一个专注的环境中完成创作,能自然且有效地锻炼学生集中注意力,帮助他们建构一个稳定愉悦的心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4 促进全面发展,建立健康三观

青少年时期是建立三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能培养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而色彩美育的开展能促进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培养思维灵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学生具备运用高级思维思考问题、用灵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色彩美育还能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会感知美丑的差异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摒弃不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色彩教育与审美娱乐及认识相互交织,色彩艺术作品又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并且,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尚未形成稳定的三观,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展色彩美育不仅易于接受,而且能指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和三观[3]。

3 色彩美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应用策略

3.1 设置色彩美育课程,多种形式教学

美育作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而色彩又是开展美育的关键形式,因此,各学校在开展美育的同时,也应该将色彩教学纳入教学要求中。其次,色彩美育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以课堂实践时间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设计丰富多樣的色彩美育内容,包括色彩理论的讲解、艺术作品的欣赏、色彩创作的实践等,旨在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欣赏和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对弗里达·卡罗《自画像》系列作品进行鉴赏,要求学生分析画作中的表情和色彩,从色彩的运用感受艺术家想表达的情感,进而了解自我认知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该作品是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在车祸康复期间所创作出来的一系列画作,以明亮的色彩和个人主题而闻名。其中《戴荆棘和蜂鸟项链的自画像》(图1)运用了鲜明且丰富的色彩,深褐色的荆棘项链象征着痛苦和挣扎,黑色的动物象征着痛苦和悲伤,而鲜艳的黄绿色背景则代表着希望和生机。此外,色彩的鲜艳对比也突出了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衣服的白色与动物的黑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张力和冲击力,从这幅画能感受到卡罗对生命的痛苦和挣扎、执着和希望。完成鉴赏后,要求学生运用色彩知识以及鉴赏感悟,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创作一幅自画像。色彩创作中使用的色彩元素能反映不同的情绪,一些存在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能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抒发自己的情绪,并观察是否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疏解负面情绪。

3.2 举办各类教学活动,创设艺术氛围

一方面要开展色彩美育特色课程,另一方面也应该定期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创设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对色彩美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学校应组织丰富的色彩美育活动,积极营造校园艺术文化,例如艺术节、艺术展览、色彩创作比赛、艺术家讲座、绘画墙等,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丰富多彩的艺术元素,并为学生提供展示创作成果的平台,激发其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动力。举例来说,文森特·梵高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风格和情感表达而著称,常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达情感与氛围,其代表作包括《星月夜》《向日葵》《鸢尾花》等,这些画作展现了他卓越的色彩技术和绘画技巧,以及对自然、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以梵高的十大名画作为对象,组织绘画作品展览,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得到身心的放松,缓解心理的压力,来感知事物的美好[4],让他们在感受色彩与情感完美交融的同时,也能体会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以《向日葵》(图2)为例,画中的向日葵以鲜黄色为主调,同时加入红色、棕色、绿色等色调,这些颜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将向日葵的美丽和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大胆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能感受到梵高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学生在欣赏画作的时候也会被这种热情所感染,深切地体会到画家内心的情感。

3.3 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在推进色彩美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以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前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每个学生在色彩表达上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寻找其各自的闪光点并适时表扬。比方说,有的学生色彩搭配大胆,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造型普通,但色彩非常漂亮;有的学生思想活跃,见解独特……教师要认真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他们能保持和加强这种表现方式,利用自己的优点和强项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信心和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面对安静沉着、注意力持久的粘液质学生,应鼓励其进行大胆尝试,适时夸赞鼓励;面对活泼好动、注意力易转移的多血质学生,则应鼓励其深入探索,在其展示成果时当众表扬,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色彩美育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对于对色彩兴趣浓厚的学生,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创作空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实践;而对于那些兴趣不强或创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应采取细致入微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克服困难。

3.4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效果

利用色彩开展美育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色彩教学方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健康指导,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美育教师应正确解读色彩理论,使学生正确认识色彩、使用色彩,保证学生在色彩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良好发展。在讲解教材内容之前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寻找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当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必须积极引导[5]。

4 结语

色彩美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关键意义。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以及緩解学习压力,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其应对困难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色彩美育工作,需要学校、教育机构以及教师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石。

5 参考文献

[1]杨建辉.基于美育理念的高校美术色彩审美教育模式研究[J].色彩,2023(10):144-146.

[2]黄茜.儿童色彩素养:让色彩打开孩子的心灵[J].新课程评论, 2022(11):67-71.

[3]朱慧.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色彩审美构建途径研究[J].包装工程,2013,34(24):18-20+40.

[4]陈海平.平面图像与色彩在青少年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5):17-18.

[5]郭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名师在线,2022(04):15-1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