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45期参考答案

2024-06-03

关键词:古义魏徵忠臣

1.A(B.诽,应读“fěi”。C.处,应读“chǔ”。D.壅,应读“yōnɡ”。)

2.D(D.知:知道,这里是“领教”的意思。)

3.C(A.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B.反复:古义,书信往返;今义,表多次重复。C项古今词义相同。D.元首,古义:君主、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4.D(“代指某人的名字”“他人”理解有誤,分别应为“代指本人的名字”“本人”。)

5.B(“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

6.(1)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人民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却并不会怀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心里却不服气。

(2)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而改变迁都计划,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做对了就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

7.魏征以能犯颜直谏著称,而本文又意在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为达到此目的,作者反复申述论说。先以比喻推理出之,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继以历史经验证之,说明德义的有无关乎人心的向背和政权的安危,振聋发聩;再以具体做法结之,指明实现理想政治的正确途径,语重心长。全文思路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8.DFH

9.A(A.错误。介词,给。/介词,和。B.正确。C.正确。按照/表目的,来。D.正确。)

10.A(A项,“魏王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徵的话”错误,结合原文“密得宝藏书,辄称善”可知,李密接到元宝藏的来信,总说写得好。)

11.见译文。

12.魏徵早就看出秦王将是太子的劲敌,为太子谋划,只可惜太子没有听从他的劝说,以至于身败,体现魏徵有远见,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能早做谋划。

【参考译文】

魏徵,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年幼时就成了孤儿,落魄失意,他放弃财产不去经营,胸怀大志,精通书史术数。隋朝末年战乱,魏徵假扮成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徵掌管书信公文。李密得到元宝藏的书信,常常称赞,知是魏徵所写,立即见他。魏徵进献十计策劝说李密,李密没能采用。

后来魏徵跟从李密来到京师,过了很久还不出名。魏徵请求安抚山东地区,朝廷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乘驿马来到黎阳。当时李勣还在替李密守卫,魏徵给他写信说:“当初魏公起兵反叛,振臂大呼,得到兵员几十万人,威力所及有半个天下,但是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顺唐朝,因此知道天下有所归啊!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趁早为自己打算,那么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决定归顺唐朝。正遇上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了魏徵,伪朝授予他起居舍人官职。

建德失败后,魏徵与裴矩逃跑进入潼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徵见秦王功高,暗地里劝说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怪魏徵说:“你挑拨我们兄弟互相争斗,怎么处置?”魏徵回答说:“如果太子早些听从我魏徵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了。”秦王器重他的耿直,没有怀恨。

太宗即帝位后,授予魏徵谏议大夫,封为钜鹿县男。皇帝身边的人中有人诋毁魏徵庇护偏袒家人和亲戚,皇帝派遣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没有这回事。皇帝还是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徵。魏徵觐见皇帝,叩头说:“希望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皇帝说:“忠臣、良臣有差别吗?”魏徵说:“稷、契、咎陶是良臣,龙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也居有光显的称号,子孙继承流传,福运传之无穷;忠臣,自己灾祸缠身被杀,君主陷于昏恶,国破家亡,只换得一个空名。这就是二者的区别。”皇帝说:“好。”

贞观三年,魏徵凭借秘书监职位参与朝政。贞观十年,魏徵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疑难积案,诏令魏徵审理裁决。魏徵平时不熟悉法律,只知道大概,以情理来处理案件,人人都心悦诚服。进封左光禄大夫、郑国公。身体多病,辞谢官职,皇帝不答应。魏徵恳切请求,几次被皇帝推却,而魏徵态度更加坚决。太宗便改任他为特进,知门下省事,皇帝下诏朝廷规章国家制度,由他参议得失。贞观十七年,魏徵病重。魏徵家里本没有正寝,皇帝命令停建小殿,把木材给魏徵建正寝,仅用五天就完工了,并赐给魏徵素褥布被,以顺从他的喜好。皇帝令中郎将住在魏徵的宅第,有情况就奏报使他知道或听到,药物膳食赏赐无数,宦官使者接连不断地在路上往来。皇帝亲自探望魏徵的病情,屏退左右,交谈终日才回宫中。

猜你喜欢

古义魏徵忠臣
《兵谣》:一曲军人心灵成长的赞歌
古今异义词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冬之光
魏徵:千古“诤臣”第一人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石奢自刎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