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演绎九五之制
2024-06-03王立群
王立群
自正阳门入岱庙,过配天门,经仁安门,青石筑造的台阶渐次增多,建筑的基座也随之不断升高,到天贶殿,其基座的高度已超过两米。拾级而上,视线从古柏的枝丫中穿过,大殿就出现在眼前。
岱庙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一道,被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式建筑。这是一座需要你仰视的雄伟建筑,宋天贶殿的牌匾无声讲述着它的悠长历史,金黄的琉璃瓦、精致的斗拱、翘起的飞檐,整齐排列的脊兽无一不显示着它在整个岱庙建筑群中的地位。
处处皆显示其规格之高
中国古代尤重礼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古建筑自然也不例外。天贶殿采用的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规格的样式。最具典型性的是“九五”之制和铺满金黄琉璃瓦的重檐庑殿顶。
在了解“九五”之制前,我们需要先熟悉一个概念:“开间”。开间,是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组成的基本单元。一般迎面的称作面阔,一座建筑物迎面横列十根柱子,就是九间;“纵深”称作“进深”。从正面观赏天贶殿,正是十根粗大的立柱,将整个建筑分成了九个开间,进入其中,纵深为五,这就形成了中国古建的最高规格——“九五”之制。再看屋顶,一条正脊,在两侧分出四条垂脊,形成了四面坡屋顶,这被称作庑殿顶。这还不够,一层之上还有一层,也就构成了规格更高的重檐庑殿顶。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也就是所谓金銮殿,便采用相同制式(太和殿本也是面阔九间,康熙年间重修时改为十一间,但进深仍然是五)。山东人最熟悉的曲阜三孔大成殿,其等級要比天贶殿略低,虽同为“九五”之制,但它的屋顶采用的却是重檐歇山顶,比天贶殿略逊一筹。用林徽因的话说,“庑殿顶”气魄较雄宏,“歇山顶”则较挺秀,姿势错落有致些。
是雄伟大殿更融入整个院落
要完全领略天贶殿的魅力,就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个单体建筑,而要将它与整个院落放在一起。
天贶殿四周是一个由回廊围成的大院落,陈从周先生说:“在中国建筑中,廊是使空间有着连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多样变化的效果。”回廊把天贶殿环抱在怀中,更显其中心地位。如今,回廊被作为泰安市博物馆的展厅,常年向公众展出汉画像石、石刻等藏品,可谓物尽其用。
大殿正前方是宽敞的台基,而台基之上,位列大殿左右两侧的御碑亭,是有别于故宫和孔庙的独特存在。这两座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小亭,精巧清秀,与雄伟的大殿形成了建筑体量和风格的直观对比,使大殿更显庄重。
在大殿西南侧台基之下,是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两棵古柏“龙升凤落”,东为“龙升”,西为“凤落”。“龙升”已经枯死,但残存的枝丫刚劲有力,拧曲向上;“凤落”则葱茏茂盛,一片生机盎然,三条侧枝弯曲伸展而出,从侧面看宛如凤首。
在这院落之中,大殿从来不是孤单的存在,殿与亭、廊、树、石和天上的云鸟一起,构成了宁静而不失活泼的奇妙美景,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天贶殿,似乎就已经不是“雄伟”二字能够概括。
天贶殿曾多次改名
“贶”,为“赐予”之意。了解这层含义,岱庙大殿为何为名天贶也就了然于胸了。然而,天贶殿的殿名,也是几经更改而来。
宋代之前的殿名,已经没有资料可以查询。关于大殿名称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曾肇所著《东岳庙碑》,其记载东岳庙的大殿,名为嘉宁。这一说法后来得到证实,2000年10月,岱庙施工时,在正阳门下出土了一块北宋残碑,其铭文中多次出现嘉宁殿。如果你对《水浒传》较为熟悉的话,一定对这一名称有些印象。小说第七十三回,李逵与燕青大闹泰安城时,书中有云“东岳庙中双虎斗,嘉宁殿上二龙争”,这里所说就是岱庙中的嘉宁殿。
到元代,大殿改名为仁安殿。清代,又改为峻极殿。在岱庙正阳门前岱庙坊上有楹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生濯灵镇东方。”
今宋天贶殿的匾额悬挂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但天贶殿这一名称的由来,并没有明确的学术定论。其依据大概来自清代于泰安为官的朱孝纯所著《泰山图志》卷四“上为峻极殿,即宋之天贶殿”,但他的依据到底出自何处,至今也难以查证。但天贶之名,确实与岱庙、与民间对泰山的认知颇为契合。
命运多舛的建筑瑰宝
历史上的天贶殿可谓命运多舛,曾多次被毁,但泰山与岱庙在封建帝王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被修复,并完整保留到今天。
北宋时期,战乱频仍,岱庙殿宇就多有损毁。金朝时期,岱庙遭遇了一场毁灭性极强的大火,“堂室荡然”,只留存部分门墙。据传金朝的皇帝世宗,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失职,惹怒了泰山神,使得国家祭祀重地被天灾所毁,于是励精图治,创造出被后世誉为“大定之治”的繁荣盛世。传说终究是传说,但金世宗敕令知泰安军事徐伟等对岱庙加以重修,历时三年完成,“仍旧制”但“加壮丽焉”。明嘉靖年间,又是一场大火,岱庙正殿、门廊俱焚,古树、碑刻也多被毁。十余年后才开始重修,历时一年多完成。
清康熙年间,泰安发生强烈地震,配天门、大殿等墙垣坍塌,岱庙残损殆尽,大殿“唯梁柱可用”。这一次重修历时十年方才完成,也是自那之后,大殿更名为峻极殿。
今天我们站在天贶殿前,看到的一树一石一柱一瓦,究竟是何年何月成为岱庙的一部分,无从知晓。但也无须探究,我们只要沉浸其中享受这精美古建带来的愉悦就好。站在那里,我们也就站在了历史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