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策略
2024-06-03何菊芳
何菊芳
【摘 要】体育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评判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准确性。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全面地考量,更有着针对性地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 评价策略
党的二十大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出要坚持教育理念现代化。如何让体育课堂跟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步伐,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基于核心素养探究小学体育的教学评价策略,正是教育工作者在此时代背景下的思考。
核心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符合社会主流发展的一系列价值体系、品质以及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维感悟 体现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学习评价要基于学业质量所反映的核心素养水平及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判与评估。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内容应包含多个方面,体现为“行为表现和意识反应兼顾,理论掌握和实践运用并重”。我们可以制定表1:
而基于评价内容的多方面性,评价的场景也应是多样化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跳出课堂,跳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拉长评价的时间跨度,深入学生体育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灵活选用,提升评价实效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有多方面,单一的、简单的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践行综合的理念,因“人”而评,因“项”而评,因“目的”而评,因“实际情况”而评,不采用千篇一律的刻板评价模式,整合采用最佳的评价方法。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1.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核心素养包含的价值体系、品质以及能力相对较为抽象,对其进行评价显然不是短时间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量,这就决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是一项“长线工程”。因此,不应仅把结果性评价奉为圭臬,而应将过程性评价融入整个评价体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观察时间点,记录学生的阶段性情况,并及时给出反馈和建议。我们可以设计如表2的评价表:
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可以切实反映学生的包括表现、态度、品格在内的综合素养的变化,也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对教学方案及时进行改进,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旧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对体育健康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体能、体育技能和专项技能水平情况进行评价。这一类型的评价可以用数据来简单量化:健康知识方面可以进行考试,通过成绩反映;体育方面都可以通过如计数、计时、测距等方式直观体现。
然而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涵盖多个方面。特别是对健康知识的实践,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步情况以及在学、练、赛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等,对这些方面的评估难以通过简单的数据来说明,需要通过较为长期的观察,做出性质上的评价。
以对学生的团队精神的评价为例,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多次团体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合作意愿、团队荣誉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策略,可以使评价更具体、更聚焦。
3.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体育素养起点不同,能力水平不一。单在某一时刻设置時间节点对学生做出评估,忽视了对其努力细节、进步程度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体育精神,意义颇微。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发展”理念,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阶段,即在学生过去的水平基础上,看到学生现在的变化,培养学生未来可能实现的潜能。不仅看“最终量”,也要看“增长量”,关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的新获得、新进步、新变化,看到学生在自身基础条件和水平上实现的自我突破,肯定学生自我提升的决心和品质。
我们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加入“问题分析”“建议”“进步情况”等项;对于部分“低起点”的学生取得的进步和实现的自我突破,可以给予鼓励性的加分等。
将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看到每个学生起点的不同,将能力上的进步与过程中体现的学习态度、体育品格等融入评价内容中,使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和全面。这样方式具有一步一个脚印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也使教师能够看到自己教学的实效。
三、因材施评,促进整体发展
学生之间存在着基础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一刀切”式的教学评价会让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以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愿意认真参与健康体育活动,这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制定体育教学评价更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评。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做一个“引导者”,更多时候要扮演一个“观察者”,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发现学生的特长与发展需求,由此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评价策略,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最多的尝试机会,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得以发挥潜能。
例如,对于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做:对于性格较内向、不愿意过多展示自我的学生,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可以给大家做个示范吗?”;对于性格外向且略有浮躁的学生,不妨用稍微冷静克制的语言,适当“泼些冷水”,让他们能够戒骄戒躁,更加踏实地把事情做好。
四、多方参与,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标指出,体育课程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场景进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然不是教师单个主体可以完成的。因此,我们倡导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加入评价体系,形成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自我评价:教学评价的中心是学生,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有最直接的感知和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实现科学教学评价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练习后进行反思,谈谈得失和体会,总结经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2)同学评价:教师精力毕竟有限,无法一直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而学生身边的同学就成了最好的“老师”。同时,基于相似的基础和共同的体验,学生之间的评价有时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学生互评也是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化所学知识,取得共同进步,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家长评价:家庭是学生最主要生活场景之一。家长评价是教学评价在课堂之外的重要延伸与补充,是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策略至关重要的部分,家长的参与使得整个评价体系的信息获取来源更加完整。家长和学校应建立积极的联系,实现更细致的具体情况和更科学的教育方法相结合,家校联动,实现对学生更加个性化、更全面的评价。
文章提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评价策略对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取得教育突破的“真经”,必定要经历不断磨砺的“九九八十一难”。
如今,教育现代化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也期待体育评价体系可以引入更多现代化、科技化的成果,实现先进理论观念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助力体育教学评价策略的完善,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永宏.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3(6).
[2]徐庆涛.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