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与价值意蕴

2024-06-03潘伟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文化自信

潘伟

摘 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在理论品格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强调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彰显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倡导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在价值意蕴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和方法,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是新时代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品格;价值意蕴;文化自信;文明交流互鉴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4.01.004

[中图分类号]G120;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4)01-0031-0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凝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地位、基本遵循、战略目标和行动路径,为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丰富的价值意蕴,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

习近平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九个坚持”“两个结合”,明确“十四个强调”,推进“七个着力”,是新时代新征程引领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充分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价值性与科学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理想与责任担当。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品格深刻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支撑,标定了文化发展的时代航标。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强调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认为文化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实现人类全面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思想基于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基本认识,并将其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的论断和观点,赋予了文化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创新精神,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丰富、先进、开放的时代文化,突出了人民至上的原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化工作的基石在人民,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立足人民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此同时,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既坚持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又重视加强党的文化领导力和执政能力建设,推动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融合。这为文化工作者和管理者明晰了工作准则,为文化发展奠定理念之基。

(二)强调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3]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以其鲜明的价值追求和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文化观点和实践原则,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性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人民群众创造力的肯定;科学性则体现在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入剖析和对实践路径的明确指导,强调价值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将价值追求与科学方法论相结合的理论自觉。在价值取向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利益和需求置于文化发展的最前沿,不仅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践导向,确保了文化建设的社会根基和价值导向。科学方法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方法论。立足实际是对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现实条件的认知,求真务实是对文化发展现实问题的严肃对待,开拓创新则是对文化前沿领域的不断探索和进取。这种方法论确保了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实践效果方面,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还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或是网络空间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均凸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活力和理论深度。

(三)彰显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准确把握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实践动态和时代脉搏,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习近平强调:“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4]这一论断不仅明确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则,也为文化创新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于继承性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吸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元素,如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生态智慧等,构筑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石。习近平对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是在继承中创新,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追求文化自觉。恩格斯曾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5]在创新性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倡导文化发展要适应时代需求,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体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市场多元化等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还强调维护文化多样性,主张文化交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展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刻洞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色,既体现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洞察,又展现了对文化复兴的坚定信心。它将中华文化的继承与时代的创新有机融合,通过文化建设的实践,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引领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迈向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与实践,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自觉的现实回应,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度省思,构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路径。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广阔视野,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认识,更在个体与集体、传统与创新、本土与世界的交汇中,不断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倡导开放性与发展性相统一

列宁曾经指出:“不是从纲领原则中,而是从运动已往的步骤和阶段中得出我们的任务。”[6]这一观点深刻阐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要明晰的未来工作,创造新的辉煌,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的表象上,而应深入挖掘历史的发展逻辑,以唯物史观审视过往,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全球化和多极化交织的世界文化大格局中,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和发展性,明确指出了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倡文明交流互鉴,主张在维护文化主权的基础上,积极拥抱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7]文化自信不是封闭和僵化的,而应是开放、包容的。中华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文化进行深入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启迪。在发展性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文化创新与时代发展的结合,倡导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促进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文化需要有“高原”,也需要有“高峰”。我们应顺应时代趋势,探索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新领域、新模式,让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现出更加灿烂的风采。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不仅展现了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坚定决心,也强调了文化的内在生命力与发展潜力,积极提升文化对外交流的能力与影响力,推动了本土与外域文化的和谐共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中华文化必将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谁来建设,为谁建设”等根本问题,全面系统阐述了文化对于国家全面进步的关键作用,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这一思想不仅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巩固与坚守文化主权,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有力推动了文化强国建设,深化了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为促进全球文化交融共生指明了进路。

(一)时代价值:引领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7]文化发展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强国征程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指引,为我们指明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向和推动中华文化持续繁荣发展的密钥。这一思想深刻回应了时代的召唤,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展现了国家的自信,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践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一思想明确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社会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此思想指导下,文化强国建设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8]习近平文化思想着重强调文化发展必须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揭示了文化建设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明确了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生活化、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实践路径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引导我们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在创新中促进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孕育出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文化成果。这一思想强调我们既要尊重文化遗产,又要勇于发展当代文化;既要弘扬民族精神,也要广泛吸纳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意义,还体现在不断推动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提倡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贯通,促进文化与社会全面发展相协调。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牵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必将开创中华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文化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理论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1]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意义上的原创性特质,首先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现代诠释与发展上。习近平综合考量当代全球文化格局与中华文化发展实际,对文化的社会基础、要素特征以及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繁荣与文化强国的理念,将文化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力量,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关系的内涵,重塑了文化在现代社会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文化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作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认为,文化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来源,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导向。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上的突破,面向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展示出理论的原创性与时代性。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得到了新的阐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思想不仅丰富了文化与社会其他领域关系的理论分析,更为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定位提供了全新视角,赋予了文化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上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深化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范畴。

(三)实践价值: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和方法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实践上不仅为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提供了实践指引,而且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科学路径。习近平指出:“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9]这深刻表明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文化作为其中的关键性紐带,联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促进其相互转化、相互协调。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文化发展的基本方略和工作重点。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化,也是对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科学回应。具体到实践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激发文化创新创造的源泉活水。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持续深化文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这既是对现有文化工作体制机制的省思,也是对未来文化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实践中的应用,还体现在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有机衔接上。文化不应只局限于文化领域本身,而应成为全民生活的一部分,融通至经济建设、政治生活、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文化强国建设要与经济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等携手同行,形成文化发展和其他领域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文化发展须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现实条件,以历史为鉴、以创新为魂,不断孕育出更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4]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四)世界意义:为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理论支撑

习近平强调:“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10]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关注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对外传播力建设,强调搭建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沟通平台。在国际交流日益深化的当下,文化边界正逐渐扩展和进一步融合,各国文化间互动与摩擦愈加频繁。习近平文化思想所倡导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开放,为促进不同文明的平等对话和彼此理解提供了重要遵循。

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平等性的重要性,主张世界各国应秉持文化平等观念,倡导文化平等,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和特色,从而建立起相互理解、和谐共存的国际文化生态。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明确了“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强调文明交流互鉴应坚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促进共赢。文化交流不应成为文化强制和文化侵略的工具,而应成为增进国与国之间民心相通、相互了解的桥梁。这一原则为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有效的行为准则和操作模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布局,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开放策略。在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主动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激发和共同进步。这不仅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文化贡献上。通过推广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支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文化秩序,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11]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世界文化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有效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对话框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化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4]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6]列宁.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10.

[7]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2).

[8]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2).

[9]习近平.坚守初心 共促发展 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2-11-18(2).

[10]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9-05-16(2).

[11]习近平.携手共命运   一起向未来[N].人民日报,2022-01-26(2).

责任编辑:许立坤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模式建构
当前我国民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价值意蕴析论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